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走上对华侵略道路。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新闻机构,不仅积极配合日本法西斯战争的宣传战,而且高度参与到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情报工作中来。日本联合通讯社(简称"联合")在日本陆军、海军、外务省等机构的暗地扶植下在中国建立大量的支局,发展在华宣传和情报工作,成为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一大组成部分。"联合"上海支局长松本重治以其显著的个人能力和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工作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2.
《今昔物语集》作为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被引介到中国,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对该作品的引介、翻译、研究整个过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日本文学在异域传播中比较特殊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名人效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国人接受日本文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被动与盲从.  相似文献   

3.
关于上海的"都市书写"一直是近来的热门话题,从文学角度讲,"上海书写"主要以小说为主.文章主要考察以早期<申报>为媒介及传播手段的"词"作为另一种"上海书写"的工具时,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发生的变化;同时,探讨词在新的历史转型时期,如何利用报刊等新的传播方式反映上海都市的变迁,以及如何记载并体现在传统文化观念浸染下的人们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都市上海时的态度和心态.  相似文献   

4.
16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此次战争殃及中、朝、日三国。在战乱中众多的朝鲜人被俘至日,大量的朝鲜本图书遭劫掠,使朝鲜的朱子学在日本广泛深入地传播,它对日本朱子学以及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1940年,抗日战争导致长江下游交通受阻,煤炭来源不畅,奸商乘势囤积,引发上海英法租界的"煤荒".工部局联合煤炭同业公会出售平价煤,缓解"煤炭恐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接管租界,实行煤炭配给制,煤炭资源日益稀缺.英法租界工部局和日本当局采取各种手段消除"煤荒",但由于战争造成的南北交通阻隔以及社会上投机煤炭的行为,"煤荒"问题至抗战结束始终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6.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相继挑起“七七”事变和上海“八·一三”战争。上海“救亡协会”是党领导和影响下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它是救国会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受党的领导更为直接,发动群众更为充分深入,在“八一三”战争时期发挥了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相形于起步较早、成果丰硕的"上海学",日本文学研究视域中的"北京"尚未被学界予以"问题化",系统研究付之阙如.对于日本而言,中日战争的爆发使上海作为"资本主义最前线"的意义随之消散,北京继之而起,成为"东亚建设的基地".这一身份与中华故都、文化古都的本土身份相叠加,成就了北京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文化意义;相应地,日本文学中与之相关的文学表达也呈现出多维交杂的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日本文学"北京学"可借鉴"上海学"的经验,但更应立足于具体问题,在材料、视野与方法上作出更大程度的开拓和超越.对于本应成为日本文学研究之主力的中国日语学者而言,如何发挥自身双边语言文化优势,扬长避短,在中日之间确立自身的学术坐标,是亟待反思的.  相似文献   

8.
1843年上海开埠后,不仅很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也成为东亚近代转型的枢纽.19世纪50年代日本开港前后,上海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并且已出现以上海为中心的种种商业资源向日本的流动.由于上海已成为欧美洋行的据点,其进出口贸易及种种商业模式业已成型,日本开港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大量重要的进出口贸易经上海转运欧美,成为上海国际中转中排名第一位的对象国,上海亦成为日本多重含义的"中转地".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的飞速发展,上海对日"中转地"向外输出的意义逐渐减弱,转为由日本向内输出,成为另一层意义、另一种本末的"中转".  相似文献   

9.
研究作家、艺术家观看都市的方式,上海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上海寓言的<长恨歌>中,王安忆确立了一种有限超越性的"鸽子视点","取其中段"成为作家的理性选择;近十年来大批以上海为对象的新都市文艺作品中出现了"老上海的新意"和"新上海的老气"的两种面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有限超越性的普遍性.因此,与本雅明解剖波德莱尔不同的是,上海作家(艺术家)观看上海的方式是一种"非典型性漫游",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和文化人观看都市的方式所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更好地调整焦距,以更好的方式观看上海.  相似文献   

10.
当今,"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学术研究,已向纵深发展.当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那些发动侵略战争的元凶,恶贯满盈的日本战犯押上了历史审判台,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为亿万人所唾弃.日本军阀精心策划的从"炮轰北大营"发难,到进而攻占辽、吉、黑,并铁蹄蹂躏全中国的史实研究也越益明晰.但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最大野心的实现,是有它的深层民族文化基础,并为当时的众多"武士精英"所促成的.历史不会重演,但类似的现象却反复出现.不根除人类的野心,战争狂人--特别是那些军事"精英",因财富产生的贪欲,以及满足这些贪欲不择手段的强权逻辑,那么人类沦入战争苦难的悲剧就会重现.本文拟剖析"九一八"事变中起重要作用的日本军界青年理论家石原莞尔的思想与作为,透视日本民族文化的某些不幸因素,以洞测人类永久和平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