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殷 《江西社会科学》2022,42(1):185-193
唐代社会前后时期对女子教育的一个突出变化便是对"贞洁""节烈"操守的日渐推重。唐代女子教育本位仍旧为"德行"教育,经史文化的熏陶仅为教育的表现方式而非主旨,其最终目的仍旧是使女子个体服务于夫家与思想服膺于儒家。以《辩才家教》与《崔氏训女文》为中心的敦煌写卷基本遵循了儒家思想对女子的塑造与规范,对女子的引导更多的是嫁为人妇后在家庭内部的角色担当与人伦关系中的循规蹈矩,注重对女子日常行为的规范与伦理道德的养成。与道德观念深入人心的中原汉地相比,敦煌社会两性关系约束不甚严格与贞节观念相对淡薄是它的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2.
杨小敏 《甘肃社会科学》2003,(2):108-110,114
《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写的一部关于女子行为规范方面的书。这部书反映了她们对妇女家庭角色的伦理定位 ,是唐代后期知识女性家庭伦理思想的缩影。透过它 ,可以了解有关唐代的女子教育、唐代后期妇女地位的变化以及唐代政治的某些情况。其中的有些内容 ,在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妇见舅姑礼"是婚姻中新出嫁的女子正式成为男方家庭成员的标志,舅姑皆亡者则在新婚三月后行"庙见礼"。唐代"妇见舅姑礼"相比于前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法律上来说,唐代视未行庙见礼的新娘为妇,对在出嫁后三个月内死去的女子或称之为"夫人",或称之为"妇"。唐代公主婚姻中的"妇见舅姑礼"也经历了一个从不执行到受重视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对突出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女子大学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女性人才培养规律等三大规律和系统性、适应性、超前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特色等六大原则,并对女子大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外部上看,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运行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互动,如家国同构的社会模式、儒家文化思想、古代社会的用人取士制度;家法族规的制度保障作为家教本身的内在特色也是其运行的动力因素。家庭功能的延续发展是现代家教运行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诗歌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狩猎诗歌遗存。这些狩猎诗歌具有独特的表现内容与艺术特色,是唐代诗歌作品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唐代狩猎诗歌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唐代诗歌繁荣的客观标志,也是唐代狩猎文化的艺术再现,并且为学术界全面准确地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般认为,唐末五代是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文化转型在宋初已经完成。随着文化的转型,宋代闺阁教育也开始发生变化,到了宋末得以完成。前代的女书教育自产生以来的影响力不大,但到了宋代却产生相当的威力,宋代女子变得贞静,大异于唐代的豪放。后世女子严格地束缚于礼教,实自宋代开始。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相传久远、普及面宽、影响很深的教育,对培育人才起到基础性和启蒙示导作用.“家教之道贵以德”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现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我们应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使“家教之道贵以德”的优良传统发挥光大.  相似文献   

9.
唐代异物化女类小说彻底摆脱了以往此类小说辨妖妄的功利教化目的,还着重描写了人间男子与精怪化成的女子们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小说在思想上开始对异类女子们表示认同、赞美,在艺术创作上又进一步把她们人化、性情化,并把握住她们的原形,赋予她们的自由个性,创作出既趋近于现实女性,又充满理想美的自由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女子无才便是德”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无才便是德”探源刘晓丽“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在明代以后的中国妇女生活史上,曾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之前,中国妇女所特有的淳朴、健康的天性还能有所发挥,然而在此之后妇女的身心则遭受到了变本加厉的压迫和禁锢。宋代以前,晋代妇女之风雅,唐代妇女之能...  相似文献   

11.
唐代西北地区的敦煌、吐鲁番等地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也是唐代北方干旱区农业文明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农民群体的物质生活、精神信仰和劳作之余的生活空间,是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代表了唐代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常态。通过对这一区域农民群体的社会生活的考察,可见唐代社会生活的基本风貌及农民群体的区域生活特色。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和女子参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姿亚 《云梦学刊》2011,32(6):52-54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知识女性们第一次掀起了由女性自己领导的、争取女子参政权运动的高潮。而1911年至1913年创办的女性报刊.其主要特色便是鼓吹女子参政。其中,《神州女报》、《女子白话报》和《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成为鼓吹女子参政的最有力的三大女性刊物。作为舆论鼓吹工具,女性报刊无疑推动着现实生活中女子参政运动和参政思潮的向前发展,不过,因时代的局限性,女性报刊对于女子参政的宣传鼓动作用有效,但也有限。  相似文献   

13.
现代女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女子高校要真正与其它高校齐头并进,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女性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女子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构建。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家教开启了曾氏家族的繁荣局面,但这个家族在曾国藩之后尚能绵延数代且代有人才则得益于以郭筠、刘鉴为代表的曾氏家族女性,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和理论体系,扩大了曾氏家教的范围,拓展了曾氏家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是家教家风的承载主体,家教是家风的弘扬手段,家风是家庭道德的基本标识,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从理论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本质要求;从历史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需要;从社会发展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应对家庭结构嬗变的需要;从现实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提高家庭道德水准的需要。实现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需要回归最基础的家庭场域,从重视家庭教育、培育优良家风、弘扬家庭道德、建设文明家庭等方面着手,共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唐代的科技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唐代在科技教育领域,与世界其它地区而言呈现出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教育内容先进性、考试制度严格性等特色,对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是民族精神培养孕育的摇篮。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充分饱满地体现了民旗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是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闺情诗,特别是那些具有民歌与水乡特色的闺情诗,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闺情诗的特点,一是热情浪漫,二是相思幽怨。  相似文献   

19.
《太公家教》是敦煌遗书中的教育史料,也是我国唐宋之际广为流行的童蒙读物之一。在敦煌遗书中,《太公家教》写本在石室竟发现有三十六本之多,这是它当时广为普及和影响深远的生动说明。可是,对于《太公家教》一书,我国老一代敦煌学家和令人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童蒙读物”;一种认为《太公家教》是“谚语汇海”和“民间谚语”。还有,老一代敦煌学家对于《太公家教》的录记、跋文等等,尚有疏漏和与实际未合地方。对此,笔者不揣浅陋,也就《太公家教》研究中的诸如写本情况、录文、内容及性质等方面试图做一些考补工作,以期于《太公家教》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婚姻开放的盛唐,上层社会出现了"惧内"之风.各种原因的"惧内"现象不胜枚举:有因不尊夫人遗言惧其阴魂而丧命的[1];有因其怕妻而丢官的[2].这种状况似乎向人们表明女子的社会地位有很大提高,妻子成了婚姻家庭生活的主宰.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投入了极大关注,许多学者也认为这种"惧内"风反映了封建男尊女卑下的"内刚外柔……女子地位的提高"[3].不能否认,唐代社会的开放性,使得唐代妇女相对于后世封建社会妇女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当我们从当时女性的法律经济地位,社会道德的舆论倾向,妻妾在家庭中的境遇以及社会放荡的习气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分析后看,笔者认为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时代婚姻家庭的基石,就是在唐代这个十分开放的时代也是不能一笔勾销的."惧内"风下隐藏着更深刻的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