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受保护的历史街区也是动态发展的实体,因此,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要强调动态性。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的涵义包括街区硬件更新的动态性,历史建筑使用中的动态性,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动态性,及价值网络中的动态性。对历史街区实施动态性的保护,首先,要注重历史街区保护工作中的非终结性,其次,要注重历史街区保护中的持续性,最后,对历史街区要实施系统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一翼 ,女性新历史小说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内在依据 ,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 ,通过描述女性想象中的历史、女性家族中的历史以及女性传记中的历史 ,将既往被排斥在历史阐释之外的并始终被传统的历史所遮蔽压抑的女性生存经历与遭际命运写进历史 ,从而说明了真正的历史“应该”和“怎样” ,为我们构筑了一道奇异的“历史风景线”。  相似文献   

3.
人们所理解的马克思,很大程度上受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所制订的理解模式的限制.历史地来看,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危机"表现的历史目的论概念,实与历史机械论声气相通,乃是滥觞于作为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统阐释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绝对差异概念.历史目的论所涉及的首先就是历史中的"进步"(连续)、历史中的"解放"(自由)、以及从西方传统哲学曾经设想为历史统一体中抽象出来的欧洲观念.历史中的目的及其实现问题,也是在我们的面前照亮历史道路和引导我们前进的目的论视界.但是,所有那些被模糊地称作是历史的"负面经验",比如,苦难、退步、代价、资本主义等等,乃公开崭露了历史目的论的破绽.  相似文献   

4.
雷海宗先生的理论史学和实践史学思想基本体现在《历史过去的释义》一文里,他在文中主要谈及或论述三个问题,一、区分“历史”的两种含义,即现实中的历史和史学中的历史;二、分析史学中历史的特性,即主观性、流变性和时代性;三、强调研究历史的现实性及其未来指向性,告诫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不仅要重构过去的旧历史,更要努力创造现在和将来的新历史。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勇 《学术研究》2002,(1):87-90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历史 ,对区域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内容作了界定 ,强调物质文化在历史文化分区研究中的地位 ,提出要注重历史上人类先天心理和生理对文化的影响 ,指明加强文化因子的复原研究、加强时间断面与文化分区的研究中的重要性 ,重视人才计量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提倡用新思维和新方法来研究历史文化地理 ,特别要注重研究者对区域文化的切身感受在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历史考证中的纠谬、考异、商榷等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历史考证中蕴涵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同时,史学批评也离不开历史考证,史学批评总要涉及历史考证的问题。历史考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可以给予史学批评以学风上的滋养。  相似文献   

7.
米歇尔·福柯对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后结构主义"考古"式历史研究启示怀特采用形式主义方法将历史归结为一种历史修辞,具体体现为:福柯关注历史中的断裂,这启发了怀特将历史视为充满了预构的诗意;怀特从深层借鉴福柯的话语分析对历史进行理性阐释;福柯的四种认识型明显影响了怀特提出的历史编撰学的四种喻体模式.二者从不同侧面论证了虚构在历史建构中的作用,共同摧毁了历史客观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分期问题是历史科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毛主席在《矛盾論》中說:“如果人們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們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我們研究历史,如果不注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就不能科学地揭示和把握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过程中的主体选择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在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讨论的新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与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关,而且涉及到主体选择的社会历史依据,这就是历史过程中的偶然性、多种可能性和非严格决定性。承认历史过程中存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纷繁更替的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其中一部分表现为因果关系。社会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表现十分复杂,分析认识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弄清其表现形式、特点、意义和如何运用它来探索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性问题,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和目前对这个问题重视和研究是很不够的。现就历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台湾文学中的家族书写渐趋成为热点。家族书写通过家族历史所展现的个体记忆与历史创伤亦成为阐释不同族群或某一集体记忆的方式。家族书写并非单纯的历史书写或历史建构,而是家族叙事、历史再现、个体心灵之间的交互印证。家族书写将族群创伤视为人类命运中的苦难经历,在悲悯情怀之中以个人、家族的历史体验审视"大历史"或正统历史的遗忘,寻求超越历史创伤的途径,形成超越历史本身的文学张力,提供辩证思考台湾文化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王挺 《中州学刊》2002,(2):68-75
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人为了适应和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追求发展前景而生发和表现出来的文明程度的总和。然而 ,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规律的 ,且往往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冲突 ,造成人伦道德的失落。人是按照和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创造历史并实现自己的主体性目的的 ,因此 ,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向度必然是曲折的。本文阐述了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由共态的、同步的到呈现出不和谐状态甚至发生碰撞、冲突 ;历史的悲剧人物以人文价值叩问历史理性 ,由对历史的思考向人本身思考的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十分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他看来,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课程具有适合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丰富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欲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虚无主义,正确处理历史感、时代感与历史前途教育、民族团结与民族斗争、乡土观念与爱国主义、光明面与黑暗面等多种关系。白先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具有较高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祝菲 《学术探索》2014,(4):9-12
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揭示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即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来推动历史发展。在当代,这种主体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创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阅读模式的颠覆性改变,海量网络图像已渗入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呈现出鉴别难度大、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碎片化割裂历史、表层化戏谑历史、单向度歪曲历史等手段,企图干扰正确历史认知、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亟须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措施应对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趋势:坚持党性原则,强化价值引领;规范图像赋权,提升媒介素质;强化历史教育,把牢唯物史观;加强法治建设,严格网络监管。  相似文献   

16.
历史思想现代化的演变也可以概括为一部意义缺陷或失落的历史,如今,它面临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后现代主义思想谴责历史思想现代化中的意义缺陷.历史思想在根本上处于危险境地的是方法论上的合理性,它把历史构建为一门相当独立于它的各种变体的科学学科.正是这种合理性,作为人类生活实践之文化定位的原则,已经导致了这种合理性既无法对付又费解的境况.不过,历史编纂中的后现代转向也存在定位缺陷,我们应当唤醒历史理性来弥补这种定位缺陷.  相似文献   

17.
王彬 《人文杂志》2007,90(5):66-73
在法律解释的语境中,解释学转向使解释从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意义的创生方式,使对立法者原意的历史追寻成为虚无飘渺的幻相,然而,相对主义的历史解释又遭遇到严格法治主义的质疑,从而使历史解释处于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夹缝中。立足于法律解释学的本体论立场,历史解释中的历史是效果历史,历史解释中的解释为独断型解释,历史解释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立法历史的批判性运用,探究立法过程中规范价值的当下意义。尽管,历史解释作为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是出于对民主价值的维护和立法者权威的尊重,然而,通过对民主命题进行重新解读,我们可以为动态性的历史解释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历史哲学中的价值意识赵馥洁西北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历史哲学是从整体上对历史本质和规律的反思。历史哲学中的价值意识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指哲学家思考历史本质和历史过程时对历史中所包含的价值因素的看法;二是指哲学家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所持...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军记物语中经常会引用或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但不是为了讲述中国历史故事,而是为了陪衬物语中的故事内容特意穿插进来的章节,因而其记述并不严格忠实于中国的文献史料。中国文献中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在物语中会被分解、重构或虚构,以适应物语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的需要。日本历史上军记物语的著名作品、被称为"史诗"的《平家物语》,记述了日本平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借用了许多中国历史故事。从史料运用和日本的文学传承等方面来看,《平家物语》中的苏武故事突出反映了物语对中国历史故事进行借用或改编、分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论人的信念、理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考察了人的信念、理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内驱力,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