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通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3)
我国在反腐败方式上提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而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反腐大案充分体现了法治反腐这一模式的许多特征.法治反腐强调法治在反腐败中的基础性作用,法治反腐是种底限思维.党和国家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为反腐败的基本思维方式,对我国反腐败工作有重大意义.在反腐败斗争中,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可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此外,纪委在我国反腐败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健全纪委程序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2.
魏世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
在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社会独有的一项治国战略。但目前还存在人民不懂监督、不能有效监督、不知道如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推行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改进公民举报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舆论监督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批评权;规范网络监督机制,开辟有效监督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3.
体制转轨国家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欢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210-213
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刻 ,转轨本身产生出过多的任意处置权 ,腐败的现实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很低 ,造成了腐败在转轨国家滋生蔓延。转轨国家要保证反腐败的有效性 ,就必须有效降低反腐败的成本 ,增大腐败的成本 ,今后反腐败措施是 :1.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减少任意决策权 ,缩小政府规模 ;2 .要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激励 ,实行“养廉工资” ,以期加大革职的代价 ;3.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对政府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以增加腐败的现实成本。 相似文献
4.
欧阳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2):105-112
新时期推进反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刑事法治的底线思维,树立刑事法治原则,推进反腐败法治体系改革,在反腐败中贯彻依法治国原则,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反腐败工作体系的长效机制。在反腐败体系中应确立刑事法治的三项改革举措:一是推进反腐败法治体系的顶层设计;二是建立包括不动产查询制度在内的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三是加强反腐败法治体系的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重视研究与此关联的成本问题,在合理加大成本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并重的措施,致力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大腐败成本,逐步完善监督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改革统揽治理腐败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罗光宇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5):53-56
农村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目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法治的运行还很不完善,要完善农村法治建设,必须健全立法、执法、释法、修法、守法、治法等各个环节,构建一个健全的农村法治运行环境,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法律概念与法治--兼为概念法学辩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丙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15-119
对概念法学的误解与偏见,直接模糊了我们对法律概念的认识。而在对概念法学进行辩护时,我们发现,法律概念所拥有的价值储藏及意义演进功能,竟然成为法治框架内合法性与妥当性冲突的根源。因而,法治的最根本问题,也就演变为对法律概念的解读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验主义治理思想是当前新兴的治理理论,具有若干突出优势,对当前中国法治实践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倡导实践、实证、实验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主义法治新构想,即从实验主义治理理论出发,重新理解中国法治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中国现代治理实践中已存在实验主义倾向,当前地方治理自主性不断增长,使得中国具备构建实验主义法治模式的条件。实验主义法治以实践为核心,从目的、结构和方法三个层面重新审视中国法治实践。在目的上,以框架性目标取代理论独断;结构上,以网状结构突破层级体制;方法上,强调法治评估在实验主义框架中的核心位置,并促使其从绩效考核向路径实验转型。 相似文献
9.
唐忠辉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52-56
法律推动了发展观的变迁。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环境法治还不完善。完善环境法治,推动科学发展,需要更新立法理念、科学规划立法、变革法律制度、严格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论法治视野下行政权运行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桦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4):51-55
在行政管理领域,权力过度集中与过于分散都会引发出许多弊端,需要完善行政权力的结构模式与运行机制,在行政系统内部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作适度分离,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转协调、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行政权力沿着法治化的轨道规范、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1.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中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3)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范海玲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31-134
礼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以此为核心建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治国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法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水平和程度。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国家,深入人心的是礼教。因此,如何在礼治传统深厚的国度里实现法治的转换,如何将中国悠久的礼治传统的负面性转化为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是中国实现法治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在双重意义上与道德发生关系。法律的外在道德是指法律的实体目标,法律的内在道德则是指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的方式问题,即一种特殊的、扩大意义上的程序问题。而法律的内在道德(或称法本身的价值)如强制性、明确性、普遍性、稳定性、官方行为与法律规则必须一致等主要原则对道德具有决定性影响。法律的这一特征启示我们在治国实践中,应明确法治相对于德治的前提地位。 相似文献
14.
袁振辉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14-118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已经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江泽民同志关于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的思想,则又进一步提出了制度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课题,因为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机制,存在于制度文明中.法治与德治互补关系的思想,一方面,是对中国"礼治"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西方社会"文明病"教训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又是针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许多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制度文明建设涉及广义文化三个层面的和谐协调和社会发展动力的耦合机制,包括制度创新和制度演进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制度文明的法律道德基础及其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步云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15-24
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的理论根据、法治国家的主要标准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6.
郭宝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4):111-113
我国古代法家的一切从法而断、依法办事的法治思想和儒家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的德治主张 ,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建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4):3-6
人治、法治、德治有社会治理形态和国家治理手段两种意义.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它们与人的发展形态相适应;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法治和德治可以兼通结合于人治和法治社会形态.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设成"法主德辅”的法治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8.
从法治的角度看 ,由于调解不仅依据法定的授权进行 ,而且按照法律的规定 袁翔珠 开展工作 ,因而它完全符合法治的精神 ;从德治的角度看 ,调解充分体现了道德的感召作用 调 解 的 法 治 与 德 治和劝导作用 ,所以调解是法治与德治的经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正确适用调解、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就要找准“法”与“德”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各自的作用 ,指出了以德治腐能够预防腐败 ,使人不想贪 ;依法治腐能够惩治腐败 ,使人不敢贪。以德治腐是根本 ,依法治腐是保证。提出反腐防腐斗争应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相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茂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3):97-101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使法治模式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必然选择。法治模式的内在要素有信仰、原则、制度和规则 :法律信仰是法治模式的灵魂 ,在古代就出现法学家、思想家对法律的信仰 ,但只有融入法治现实的信仰才是法治模式的要素 ;法律原则是法治模式的基石 ,它既是法律信仰的外化 ,又是法律制度、规则建立的基础 ;法律制度是法治模式的构架 ,制度是把信仰、原则与规则联系起来的纽带 ;法律规则作为法治模式的细胞 ,是其他三要素的具体化和载体。只有重视法治模式四要素的建设 ,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治社会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