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技术创新系统的稳定和优化.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离差系数的协调性测度模型,对浙江省制造业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机械电子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资源加工业次之,轻纺制造业最弱;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创新效率低于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制造业整体协调状况不佳,机械电子业和轻纺业勉强协调,资源加工业濒临失调;27个行业中15个行业是协调类型,12个行业是失调类型.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能力的科学评价有助于企业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跟踪和培育.本文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了界定,接着通过对目前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之间的比较,选用了客观性强的密切值法,对福建省各地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技术创新相关概念,利用"技术创新能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价模型.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运用DEA中的CR模型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湖北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状况,得出如下结论:湖北省在中部六省区占有工业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湖北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绩效的有效性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最后,文章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湖北省工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为湖北省工业技术创新的深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石油企业的特殊性,专家往往用不确定的模糊数值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首先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针对各指标对石油企业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利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方法建立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用实例验证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和约束性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针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力的企业集团.如何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正成为决策者运筹帷幄的主攻方向。为摸清青岛市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现状.青岛调查队对全市124家企业集团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调查情况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创新系统中,技术创新是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创新水平的因素。本研究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南京六市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与研究,分析影响其的主要因子及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排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高长三角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生性分析,文章给出了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并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出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六个影响构面.鉴于影响因素众多,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企业培育、增强内生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构建科学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中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分析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通过理论遴选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法、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等多轮实证筛选,构建了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与隐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实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而低碳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是影响中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一、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构建 创新的概念最先见诸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他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表述为下面三个方面:技术创新是新设计,新发明以及新产品的开发;除去第一种概念外,还强调了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只是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且强调只是首次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根据Henderson与Chrk's(1990)、Chandy与Tellis(1998)对技术创新的分类,分析了增量创新、模块创新、结构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条件下企业"购买还是自制"决策的制约因素.企业纵向边界不仅受到交易成本制约,而且受企业能力以及技术创新实施成本的影响.由于存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交易成本,产生一体化激励;但是,从企业能力角度来看,则产生非一体化的激励;如果实施技术创新的成本较高.企业难以支付.则产生非一体化激励.因此,技术不确定性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取决于交易成本、企业能力和技术创新实施成本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13.
范海洲 《统计教育》2008,(10):45-46
不同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由于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各指标因素存在不确定性,给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带来困难,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解决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技术创新倾向、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六个维度,构建了木材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09—2016年间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研究发现,木材加工业三个亚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高,这种提高主要源自技术创新倾向、资源投入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惰性"是指企业用已有的成功技术来应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的心理或行为倾向.当技术环境稳定或渐变时,这种惰性是有效率的,然而,技术环境的突变会使企业丧失技术优势和面临生存的危机.因而有必要探究这种惰性的内在生成机制,识别各种技术创新角色的惰性表现,用全面的、动态的管理方法对各种惰性予以克服,以保持组织持续创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模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利用模糊模拟的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估进行研究,其中评价因素和评价因素的权重用模糊变量代替,利用模糊模拟技术处理评价模型,计算目标层的期望值,这样可以弥补传统的层次分析法的缺点,为客观评价、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2):111-120
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创新政策是政府干预创新的基本手段。使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进行评价;分析政策措施、政策形式和政策监控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冲击效果,指明创新政策调整的着力点和方向。结论表明:第一,"政策措施"对创新政策的技术绩效产生了促进效应。对于政策的经济绩效,联合使用"政策监控-政策形式"等对创新政策的经济绩效产生了促进效应。第二,对于政策的技术绩效,"政策形式"的冲击效果最强。对于政策的经济绩效,"政策措施"的冲击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8.
文章构建了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评价,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为企业的创新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与技术创新的关系,阐述了会计信息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和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化"特点,从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过程和创新效益四方面构建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测度指标体系,并鉴于指标体系多对象、多因素、多层次以及具有明显模糊性等特点,采用改进的基于模糊积分的模糊测度方法,来解决这种指标间不完全独立的测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