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评点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在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它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批评样式,也是一种融批评鉴赏、理论建构、文本增饰和形式修订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这一特性使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艺术史、小说理论批评史和小说传播史上同时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对于小说评点的研究也便要以一种综合的观念来分析其价值体系。小说评点的价值体系有三个层面:文本价值、理论价值和传播价值,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评点价值的综合形态。本文只就小说评点的文本价值作一清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所谓评点文学,即是在文学作品以外,同时又与文学作品并存的一种文学批评现象或文学现象。如李贺之批《世说新语》、金圣叹之批《水讲传》、毛宗岗父子之批《三国演义》、脂砚斋之批《红楼梦》等,都属此类。评点形式也是多种多种,有旁批、眉批、尾批、题下批、双行夹批等,有的还加有圈或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评点的发展,评点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无疑已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国的小说批评理论,实胚胎和来源于中国的小说评点。不过,如认真追溯起来,中国的评点文学实际上以诗歌评点为最早,散文评点次之,…  相似文献   

3.
试论李卓吾对《水浒传》的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自问世后,就被封建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看作是“诲盗逆书”,受到各种歪曲、毁谤和摧残。长久以来,从事《水浒传》研究的,往往言必称金圣叹,甚至于对金圣叹挖空心思诬蔑歪曲《水浒传》的评点文字也加以美化,硬把金圣叹看作是“同情农民起义”的文学评论家,称他作“封建文化的贰臣”、“封建政权的叛逆”,等等,而对于在士大夫文人中间第一个大胆肯定这部小说的明代的杰出思想家、通俗小说评点家李卓吾(公元1527—1602年)和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则几乎被湮没,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和重视。关于李卓吾是否评点过《水浒传》,他评点的是哪一部《水浒传》,他是如何评点这部小说的,以及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占什么地位等,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有过不同的意见的。这篇文章想就李卓吾对《水浒传》评点的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希望得到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主要以三种形态保存下来 :首先是依附或夹杂在史籍、笔记中存在的零星丛谈 ,其次是大量存在于小说作品前后所附的序跋 ;再次是以对小说作品的评点形式存在的评论文字。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 ,是具有民族特色 ,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文学批评形式 ,也自有其体系 ,应进行深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是以文学批评理论为媒介的。随着文学创作方式的多样化,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和电影技巧为例,阐述了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解读文学文本,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电影领域。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学批评家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和解读是以文学批评理论为媒介的.随着文学创作方式的多样化,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以后现代主义和电影技巧为例,阐述了文学批评理论自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解读文学文本,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电影领域.  相似文献   

8.
文学活动是一种价值特性极为突出的审美活动,与文学主体的文学价值观念直接相关.文学价值观包括人们对于文学价值的认识看法,以及在文学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观点或观念,它包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审美理想和审美判断等内涵要素.文学价值观念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文学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等文学实践活动中,关乎文学价值的生成与实现,以及文学的价值评判与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审美潜在着生命的强力,人面对文学作品并进入鉴赏之际,就是把他的深度展开在审美对象中。在审美情态中,每个人完全是他自己,而且被他全部的审美经验充满着。但是,作为审美意识与经验,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它必然烙印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深深地积淀着民族的心理特质。因此,审美者的审美个性乃是民族审美特性的呈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自然也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试就中国古代文学审美思想的特征,加以梳理,对认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或许有抛砖引玉之义。一、内在美的追寻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形式,它主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考察戏曲小说评点的基本材料可以探讨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明清时期的文学评点出自文人之手,其"文人"和"士人"的身份导致了他们评点批评的两个精神向度:一是审美批评,二是社会文化批评。他们的审美批评,既体现出从印象式批评到理论化批评的演进,又包含着批评姿态、不言之言以及文情激荡的特征。他们的社会文化批评,表现为社会关怀、伦理维护和"发愤"、"抒愤"的士人情怀。明清文学评点的精神向度与文学创作相辅相成,构成了另外一重值得探讨、品味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奇"这一范畴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它是和"正"对举的一个范畴.<孙子兵法>进一步阐发了"奇正"理论,后来人们逐渐把"奇"这一范畴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不仅在诗文批评领域里,用"奇"来把握作品总体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趋向,而且在小说批评领域里,也经常用"奇"这一范畴来评点小说文本.明清小说理论中尚"奇"的审美趋向经历了从"以幻为奇"到"不奇之奇"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小说以及小说评点,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既是一定时代的集中反映,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的集中反映。不研究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积淀下来的审美心理结构,不研究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历史演进,任何小说研究或者小说评点研究都是浅薄的、苍白的,都不可能唤起蕴含其中的活的生命,更谈不上揭示它们的历史地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种颇为独特的文学批评样式,关于其产生时间,历代学者有起于梁代、唐代、南宋诸说。文学评点的产生建立在多种学术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上,这种综合作用最终成熟,并催发出严格意义上文学评点的时间在南宋时期。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是最早将选本与文学评点合为一体的散文评点著作,堪称早期文学评点本之典范。后经楼昉、真德秀、谢枋得、刘辰翁诸家的评点实践与努力,到明代中叶,随着大量文学评点著作的刊刻问世,大批名家文人评点的实践和参与,遂使得这种文学批评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九八五年,是我国文艺批评工作空前活跃的一年,文学批评方法的讨论,导致文学观念的思考,这对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型的思维方式,探讨变革中的文学观念和文艺理论,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文学观念的探讨中,人们已注意到过去对功利性强调过多而忽略了审美价值的问题,提出要重视文学审美价值的认识和追求,要求把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来认识和研究.文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批评观念的变化,作为一门有艺术生命的科学,文学批评应该对作家的创作和文学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京派小说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小说艺术理论,他们认为"创作不是描写'眼见'的状态,是当前'一切官能的感觉的回忆'"(沈从文),"小说是回忆"(汪曾祺),"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废名).他们对文学创作持"回忆"观和"梦"观,实际上就是把创作看成是一种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意义上的审美现象;而具体到创作主体上来说,"回忆"和"梦"文学观的主旨又是为了培养作家与实际生活的心理距离从而造就一个审美的心胸.如果我们把京派小说家的这种文学创作观和小说艺术观放到中国古典美学历史发展脉络里,就会发现,它的源泉是老庄的"虚静"论.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应该建立在对批评对象研究的基础之上,不同的文本性质对应着不同的批评话语及其批评范式.批评对象研究的匮乏导致当代民族文学批评及其对象间存在"两张皮"现象,并导致其滞后于民族文学创作的问题日趋严重.全面分析当代民族文学与其民间话语的内在关联,关注其过渡性文本形态的成因及艺术特征,并以此审视民族文学批评盲点,是确立批评的价值取向和理论视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茅盾的社会的文学批评,实质上也是一种审美的文学批评。因为,我们所理解的文学批评,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审美活动,批评家评论文学现象的过程,也就是把它当做自己审美的对象予以观照、阐释与评价的过程。在这个审美活动过程中,批评家与一般的艺术美的欣赏与接受者不同,他所关注、把握的是他的审美对象的价值涵意。而把握文学现象的社会、美学诸价值内容,是以事实认识为基础的,因而文学批评含有趋同的客观特性。但是,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它把读者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资产阶级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方法变革的产物。接受美学目前正处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其内容十分广泛。接受美学认为:(一)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全部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二)在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并推动文学创作,是促进文学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三)文学接受的全过程,包括接受与影响两个方面,因此,接受美学往往又被称为接受——影响美学。(四)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区可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五)任何一个人都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艺术素养、个人气质来感受、体验。解释和理解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历史审美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审美就是把史学范畴的“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它是除艺术审美、自然审美以外的第三种审美存在方式,属于人类的一种深层审美文化心理。加强研究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的这一蕴含,对于转型时期史学的发展、民族历史意识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小说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小说理论是较为薄弱的环节。这固然是由于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成熟较晚而又不象诗文那样作为文学的正宗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我国古代小说批评自李贽滥觞以来,主要采取评点的形式,批评家们的意见往往散见于小说作品的序跋和批文中,并往往显得不够完整和系统。然而,这并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理论没有发掘的价值,不值得我们重视。事实上,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也曾出现过金圣叹这样杰出的小说理论家,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能够对他的小说理论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全面的整理,以致使这份宝贵的文学批评遗产长期掩埋在唾沫和尘雾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