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文化对话看和谐社会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对异文化的考察,来重新审视自身,是文化研究的一个主要理由.但在实践过程中,文化中心论曾经一度成为宣扬文化先进与落后的强势语词,给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制造了诸多的贻害.通过文化中心论产生的历史谱系分析,揭示了文化中心论话语的本质就是西方世界中心经济对非西方世界边缘经济渗透过程中的一种话语权力的安排的表现.消解文化中心论的基本途径,就是承认多元文化的价值,并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增强不同文化共同体的可行能力,夯实文化多样性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文化中心论的消解建立起来的文化对话机制,是有可能使得文化生态趋向于总体平衡、社会趋于和谐的.  相似文献   

2.
从哈尼族山寨箐口村的梯田、蘑菇房、图腾柱以及磨秋等许多文化符号的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以发现,获得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可,并最终成为该体系的结构性要素,是民族文化转换为文化产品的重要条件。新的文化符号的建构是不同的文化进行交往以及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资源博弈的结果。在建构文化符号的过程中,消解不同文化图式间的紧张关系,关键在于当地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真正成为文化符号建构规则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展示了西部某民族乡不同利益群体在文化开发过程中的博弈过程.作者认为,在民族文化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的项目化操作模式、民间社会组织的“民族文化政治化”倾向以及当地民众的被动和利益化,给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造成了负面效应,影响了文化自然的、历史的发展.在少数民族文化越来越具备象征意义的情况下,更应倡导在认同中开发、以当地民众为主导和选择,以平和的态度看待文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发生了三种类型的嬗变,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其结果是使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发生嬗变后的民族文化不同于和谐民族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嬗变,可以说是一个被动的适应过程;构建和谐民族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主动的追求过程,它以发生嬗变的民族文化为基础,积极倡导民族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民族以及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过程中,如何高效率推进民族文化建设进程,使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代化之路,成为民族文化工作者面临的一道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深入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工程,城乡文化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文化设施相对落后,资金投入少,文化人才缺乏,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不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回民族的文化诞生及其文化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回民族的形成分析,进而指出伊斯兰文化对其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综合各部分业界专家的论点,就其在文化吸收上所呈现出的双重性特点,提出笔者的见解与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全球化为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期。民族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面临一个现代化的问题。民族节日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它与民族旅游正在日益整合。在节日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民族节日文化心理的变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民族节日文化的现代化主要是通过四个途径逐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廖杨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1):109-112
本文认为,古代西北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原宗法文化的传播及其为西北古代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是个由近及远的渐进过程,宗法文化的同步起源及其形成发展的差异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11.
喀喇汗王朝 (840 年~1212 年) 在我国漠北建立鄂尔浑回纥汗国之后, 以回鹘为主体西迁的”九姓铁勒”或“九姓回纥”部落在西域建立了地域非常辽阔、文化高度发展、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强大王朝。本文概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维吾尔族语言文化、科学文化、音乐艺术等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2.
语言能够表述、贮存与传播民俗.任何民俗事象必然要反映到语言中来,或者是通过语言结构本身来呈现,而民俗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语言及其结构,因此,它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对语言民俗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方言区的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王远新 《民族学刊》2022,13(4):65-75, 138
易地搬迁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搬迁者普遍面临语言文化适应及新的社会身份建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兴义市义龙新区麻山社区为调查点,考察布依族、苗族易地扶贫搬迁者的语言生活、语言文化适应和新的社会身份建构。调查表明,调查对象在本族内部主要使用本族语,与其他民族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家庭成员使用本族语的比例随年龄降低而降低。多数人基本能听懂普通话,但很少用于交际。扶贫搬迁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化环境,为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建构新的社会身份,搬迁者对普通话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期望后代最先学会普通话;对本族语的实用功能评价积极;调查对象汉语方言的掌握程度最高、使用范围最广,但对其社会地位、实用功能和发展前景的评价不高。调查对象对移民安置点的满意度总体较高;部分人认为收入降低、找工作难,部分中老年人语言适应和身份转换困难。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为移民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文化服务,创造就业条件;搬迁者应克服“等靠要”思想,提升自我发展和汉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青地区土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情况。他们主要研究了土族语言的不同方言,土族格赛尔及其词汇,正字法;土族语言能够维持的社会原因;民间故事类型,民族服饰等。  相似文献   

15.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语“库伦”(圆形 )的文化涵义非常丰富。本文从语言入手 ,结合蒙古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逻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 ,阐述了业已形成的具有蒙古族特点的库伦文化。文章指出 ,蒙古族库伦文化从平面的圆形开始逐渐发展到立体的圆体及球体 ,这是与蒙古族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相适应相协调的 ,从而促进了蒙古族对圆形的合理利用及形态化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语言贮存着民族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意志和向心力;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则是民族之根,是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录和民族特征的表述和彰显。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不能不依靠其语言与文化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俄汉礼节语言的民族差异是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在汉文化中,独特的中华传统和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复杂的礼节语言体系。在俄文化中,礼节语言明显带有简单化、模式化和抽象化的特点,这同俄罗斯民族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文化传通的重要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不能脱离文化因素。做好翻译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文化现象,任何翻译如果脱离文化因素就要直接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效果。文章列举大量的藏族文化现象,尤其是牛粪文化现象,阐明了翻译与文化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东乡族教育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各项教育指标长期处于国内各民族之末。在当代中国,针对有语言无文字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提升,东乡族以东乡语辅助汉语教学,最终达到完全汉语教学的实践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和田野工作,对东乡地区历史和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学校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