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办学自主权使高等学校有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的主体意识.办学自主权是培育学科特色的先决条件;准确地学科定位是学科规划的前提,是培育学科特色的基础性工作;不论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还是从学科之间能量转移的角度讲,不均衡发展是培育学科特色的有效策略.高等院校要在学科梯队建设、学术建设、条件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中培育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等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事业发展中,特色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根本和核心。因此,在将特色学科的建设积极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时,学校应从战略角度运用“SWOT分析法和基准法研究”,分析学校内外部环境、具有的独特资源和核心能力,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以促进学科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地不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特色学科建设是形成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女子本科院校应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有所为有所不为,凸显女校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不断凝练特色学科方向,加强特色学科队伍建设,注重特色学科科学研究,搭建特色学科平台,通过走"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三结合,培育和发展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之路,卓有成效地推进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从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社科期刊作为文科学报的一个分支,是专门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它以本校的学科优势为基础形成鲜明的特色。反过来它又通过组织重点稿件、开辟新栏目及参与组织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是高校社科期刊增强特色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对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生态发展产生了影响:从学科生态环境来看,行业粘合性渐弱;从学科生态结构来看,呈现非平衡性立体网状;从学科生态功能来看,学科功能逐渐弱化。学科生态的非良性发展将导致行业特色高校迷失办学方向,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此,从生态学视角观照行业特色高校学科生态,强化学科生态环境的支持体系;发挥优势特色学科边缘效应;精确定位不同层次的学科生态位就成为了学科生态重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校每位教师和科研人员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每所高校都有代表其水平的各种层次的特色学科,特色学科种类和层次具有多样性,发展具有时间性。特色学科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效益,提高科研水平,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鹏同志在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高等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在不同层次上办出各自的特色和水平。”这是对整个高等学校说的。学报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反映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是属于信息载体和精神产品,更应该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和学术水平。精神产品贵在创造性,切忌雷同和千篇一律,用统一的模式办不出有个性特色的学报。有的同志说:“学报的类型特色和层次特色应是学报的首要特色。”这就否定了创造学报个性特色的重要性,况且类型特色和层次特色是很难划分的,实际只是一些共性的东西。邹韬奋先生曾经说过:“没有个性  相似文献   

8.
从对大学“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含义的认知开始,讨论了大学学科的功能和作用、“人”、“物”等学术能力的构建和学科设置、结构等大学学科建设中的基本要素,分析了大学学科特色的形成背景和大学学科与专业的区别,提出了大学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之间关系的问题,以此引为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意义人手,阐述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选择,寻求特色发展是农业高校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选择,推进学科交叉是实现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四大特色:依托农科优势,不断整合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对接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设立学科交叉发展基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导向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坚持以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求解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的基本答案;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促使交叉研究跨上新的台阶;不断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突出强调以学科为基础,注重特色发展,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特色高校之间的竞争,凸显出不少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行业特色高校应该优化院系设置,加强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群,以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正在由纯消费主体向真正的投资主体转换,国有企业改革的教训切不可在高校改革中再现。高校要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必须是资本、决策自主权和投资责任的统一。明确高校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高校投资行为,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是培育高校投资主体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是近两年来中国探索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一大重要突破。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对高校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再定位的过程,高校不再是行政权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而是享有独立的法律主体地位。不纳入编制管理在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不正当行为所可能遭受的管控减少。因此,必须在这一改革时期内重建非编制化的高校监管体系,以确保改革的风险可控。应当同时从增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约束两个角度健全高校监管体系,一方面从创新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角度实现"自我监管",另一方面则要从革新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角度实现"他人监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主体人格的矛盾及其文化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主体的人格是其主体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包括高校德育主体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体格、生理特点和道德品质以及做人尊严等的总和。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高校德育主体的人格特征出现了对立冲突的两极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把高校德育主体人格矛盾的现实呈显出来,对其进行文化上的分析与修正,使高校德育主体走出人格的矛盾困境,以便更好地发挥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促进高校德育主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高校国防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和学科特点,表现为:全球性的视角、多功能的互补和多学科的渗透。高校国防教育处在众多学科的交叉点上,从共性中突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寻找特殊性,是确立学科定位的基本原则。依照主体性原则,高校国防教育应以高校为主体;其次,国防是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目的和归宿,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应以国防为本位;再次,任何领域的教育现象最终都要落实到育人上来,因此,育人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中要素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整体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识。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科建设要素的构成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学科建设中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作用及功能,提出了推进学科建设中要素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院校的自我定位与个性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逐渐走出了精英主义的局限 ,其社会服务机能大大增强 ,需要培养的人才也更加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多样化须以高校发展的个性化为前提 ,个性化发展则必然要求高校能够进行自我定位式发展 ,包括战略定位、学术水平定位、学科结构和特色专业定位、服务区域和规模定位等。这种自我定位式发展需要行政部门能够对高校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包括多样化的分类 ,标准的制定 ,政策上的灵活、分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精神,是高等学校在新世纪初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高等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宽专业领域,充分挖掘办学资源,尽力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稳定师资队伍,加快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领导者的共识.要加快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则要强化创新意识,要有特色理念,要坚持改革的管理方式,着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与应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概念、类型、特征的分析,探讨新形势下高校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高校应急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我国高校资料员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我国高校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文章根据资料员和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先进理念和现实要求,认为院系资料员向学科馆员转变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必然,并提出了在转变过程中重点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模式仍带有浓厚的传统德育的特征,存在着理性与情感、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多维度的二元对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德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情境德育通过构建形象生动、意蕴丰富的道德情境,让受教育者在情境中感受、想像和体悟,完成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构建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视界融合的德育主体、情理交融的德育内容,能够有效消解传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二元对立问题,让高校德育成为深深植根于受教育者心灵和行动之上的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