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吕氏春秋》——兼论杂家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评价问题,是被“四人帮”搅得混乱不堪的一个历史问题。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吕氏春秋》和吕不韦,是史学工作者应予承担的一项任务。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吕氏春秋》是什么意义上的“杂家”?二、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代表作?吕不韦为什么要利用杂家?三、《吕氏春秋》实际的历史作用怎样?历史命运如何?探讨这几个问题,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与墨学修建军《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一部“杂家”著作。清人卢文曾经认为:“《吕氏春秋》一书,大约宗墨氏之学,而缘饰以儒术。”他的根据是,“其《重己》、《重生》、《节丧》、《安死》、《尊师》、《下贤》,皆墨道也,然君子犹有...  相似文献   

3.
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诸子各家都曾把"王道"思想作为经世的根本道理。秦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和兼收并蓄的历史现实改变了六国士人的文化偏见,同时吕不韦把握了由霸而王的历史转折并集众编书,从而形成了《吕氏春秋》的"王治"思想。秦始皇虽然没能像吕不韦希望的那样把《吕氏春秋》的"王治"主张付诸实践,但把其中的圣王说、五德终始说和现实政治运作结合起来,从而深深影响了秦朝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的大一统宇宙系统论李祥俊公元前241年,在秦相吕不韦的主持下,由他的众多门客集体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朝统一中国的前夕,编撰目的就是“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即自觉地顺应政治统一的时代潮流,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国家...  相似文献   

5.
对《吕氏春秋》这部书,汉代高诱曾说“大出诸子之右”。但是近代以来,不少人认为它仅仅保存了一些哲学史的资料,从思想方面看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冯友兰就是这种看法的代表。在“四人帮”大搞影射史学时,《吕氏春秋》和吕不韦,更被罗思鼎等人强加以种种政治罪名:什么美化分封、反对统一,攻击法家、反对改革,等  相似文献   

6.
《左氏春秋》原名《春秋国语》《左氏春秋》这一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写道:“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鲁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吕不韦……为《吕氏春秋》。”历来都认为《左氏春秋》指的是《春秋左氏传》,省称《左传》。我认为《史记》在这里记叙的《左氏春秋》,根本不是指《左传》,而是指《春秋国语》,省  相似文献   

7.
刘知几《史通·疑古》篇云:“《论语》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案《吕氏春秋》所载云云”。浦起龙《通释》云: 书名恐误,当是《吴越春秋》。尝取《吕氏春秋》所谓《十二纪》《八览》《六论》纵观之,曾无一语及太伯事者。试抽《吴越春秋》复之,乃遇其文,今录于左:《吴越春秋》:“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雍一名虞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妻太任氏,生子昌。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一书,为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延揽士人“集论”而成。从该书撰述旨趣而论,属“《春秋》家言”。它是要通过“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从中把握和揭示天人共通的历史运动法则,总结历史治乱兴衰和政治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吕氏春秋》所体现的历史观点是糟粕与精华并存,对后世政治历史和思想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人法天地的天人合一论《吕氏春秋》观照和诠释历史,是从探寻天人关系入手的。在《有始》篇中,作者依据当时人的天文地理知识,对天地进行了一番描述:“天有九野”,即有九个星域,分别为钧天(中央)、苍天(东方)、变天(东…  相似文献   

9.
论《吕氏春秋》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吕氏春秋》是怎样一部书?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何等历史地位?古今学者历来评价不一。从历史记载看,《吕氏春秋》也曾有过黄金时代。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中,曾把它与《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相提并论。但是后来,特别在班汉把它列入杂家著作之后,它的身价大跌,几乎到了隐迹的地步。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该书系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所撰写,而吕不韦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则是一位名声不高的人物。其人名声不高,其书也就受影响。二是《吕氏春秋》被列入杂家,而杂家在  相似文献   

10.
吕不韦是什么人?是封建官僚大地主还是“大奴隶主”?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的问题。“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罗思鼎,只是凭着司马迁《史记》一书中关于吕不韦有“家僮万人”和“徙卫于野王”的记载,就武断地把他定为“大奴隶主”。(《评<吕氏春秋>》)这完全是荒谬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属性,必须把它放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看它“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列宁:《伟大的创举》)如何来决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是秦相国吕不韦招集其门客编纂而成的。吕不韦(?-前235),战国末阳翟地区大商人,《战国策》记载为濮阳人,家累千金,当时秦国正是昭襄王当政,吕不韦以非凡的商业眼光,进行政治投机,千方百计营谋,使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返回秦国,并最终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即秦庄襄王。他聘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子楚也只执政三年,死后十三岁的太子政为王,即后来的秦始皇。他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当初,吕不韦在邯郸独具慧眼相中的“奇货”,果然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名利双收,这个…  相似文献   

12.
钻进内部 梦想复辟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六国的一些反动儒生,眼见本国的奴隶制割据政权的崩溃,他们怀揣着孔老二的复辟经,先后进入秦国,特别是秦国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吕不韦,为了篡权复辟,编写《吕氏春秋》时,曾招徕大批孔孟信徒。秦始皇统一中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与其门人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全书杂陈各大流派的学说思想而又自成体系,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修辞学研究方面。《吕氏春秋》的修辞观以儒、墨、道、法为主,也吸收了先秦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其修辞学思想来源于社会,受到社会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是公元前240年秦相吕不韦与其宾客集体所著书。为给秦王朝提供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吕不韦等集腋成裘,采先秦百家之长,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以儒学为主的完整的政治、伦理思想系统。它是古人在面临新时代曙光时,以取长补短的文化综合主义,所建立新文化的第一个较成功的尝试。故研究《吕氏春秋》的政治、伦理思想对我们今天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实行文化的综合创新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会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是一部体系严整、内容丰富、哲学思想深刻的重要著作。在认识论方面,它主张“去宥”、“疾学”,注重主体修养,认为认识是个由“观表”到“熟论”的深化过程,强调“审名实”,“察传言”,别“疑似”,对如何判断是非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的战争理论是战国末期特定社会制度的产物,是适应吕不韦当政时秦统治者对外政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部书纂成于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它是在秦统一的前夕,新兴地主阶级为强化和扩大本阶级的统治基础,彻底消灭奴隶主贵族领主割据,加速建成大一统的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而问世的。当时“天下诸侯已困”“纵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远的不说,仅自庄襄王即位吕不韦当政时开始,秦已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的重大胜利。据《史记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8.
从《吕氏春秋》的政治学说看吕不韦与秦始皇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秦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是一部以黄老之学为主导,“兼儒墨,合名法”,试图建立封建大一统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围绕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政权,吕氏主张法治德治并行,对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法治传统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从而同奉行韩非法治学说的秦始皇发生了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9.
俞林波 《船山学刊》2013,(4):121-123
乾隆五十四年(1789)灵岩山馆刊刻了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二十六卷,这是《吕氏春秋》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推出了一个相当精善的整理本,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影响甚巨。然而,毕沅校本却对当时存在的最早版本元刊《吕氏春秋》绝少采用,不能不说留有遗憾。元至正六年(1346)嘉兴路儒学刊本,是《吕氏春秋》现存最早的版本。如果能充分利用元刊本来重新整理校勘《吕氏春秋》,则必定能推出一个更加精善的整理本。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是我国先秦时的一部重要典籍,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内容以阴阳家思想为主,兼及儒、道、名、法、墨、农诸家之言,汇集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泰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影响甚为深广。由于《吕氏春秋》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典籍,历代学者对它都有公正的论述。而且自东汉高诱作注以来,为之作注释者代有其人。但自三十年代至今五十年来未有新版本问世。上海学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陈奇猷教授所撰《吕氏春秋校释》一书,可谓学术界一大喜讯。陈奇猷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教,弱冠从师,得名家指点,经史子集、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皆得师传。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