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浪漫主人诗人华兹华斯的抒情诗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风景图画,借以抒发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与情怀,咏物言志,宁静致远。读者流连于诗人所描述的宁静、幽美、和谐的大自然之间,在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的感召之下,不仅可以得到超凡脱俗的精神感受,而且还能感悟生活,升华人生。  相似文献   

2.
艺术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段,也是抒情诗反映现实生活并借以抒发激情的手段.古代诗论中所说的景、物、事、形,指的就是诗的艺术形象,名异而实同.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细胞”.然而什么是诗的艺术形象?过去有种种议论.有人说,诗的形象就是“意境”,这就把“细胞”当作整体了;有人说,诗的形象是诗人自己和他所刻画的人物,这就过窄了.诗的形象是自然、社会、和曲折反映现实的幻想的情、景、事、物,其中包括作为直接抒情主体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抒情诗中诗人的“自我”问题,已经发表了很多值得重视的意见。不过我总是认为,如果只是抽象地讨论诗究竟应当表现的是“大我”还是“小我”这样的问题,恐怕一时是不容易得出一个公认的标准结论来的。因为每一个诗人都在走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任何人也无法规范出一种亘古不变的诗歌创作模式。与其进行马拉松式的争论,不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来加以研究,从中探讨诗人的“自我”是怎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的?怎样地影响着和决定着他创作的基调的?它是一种凝固不变的存在吗?作这样的研究和分析,就可以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诗歌要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这个角度出发,论述了李白诗中独特的“真我”特色。他的饮酒诗与妇女题材的诗歌更是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表现了诗人各个时期的思题感情,具有“真我”的诗人风采。  相似文献   

5.
诗歌创作是有其特殊规律的。它是诗人直接抒发思想感情、形象地反映生活的一种艺术。由于诗人真挚的感情,对生活独特的观察与感受,造成了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把这首诗作为抒情小品来举例的,有人认为这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窃不敢贸然赞同。 如所周知,诗是社会的产物。而抒情诗的特点又在于,它所抒发的虽是满腔的激情,却又是为一种特定的因素所触发的感情的涟漪,是那一刹那间思想火花的闪现。因此,我们要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就必须首先弄清楚作者写这首诗的客观因素,然后才能找出诗人的主观情愫,由表及里地去探讨诗人是怎样在诗里把他的主观情愫和客观感受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哈菲兹抒情诗的创作个性管三元哈菲兹(1327—1390)不仅是波斯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诗人。哈菲兹出生于设拉子,幼年丧父,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聪颖好学,哈菲兹是他的笔名,意为“能背诵古兰经的人”。哈菲兹还有“神舌”、“设拉子学者...  相似文献   

8.
抒情诗是以鲜明的自我形象,打开读者心灵的门窗,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的。而自我形象则主要是通过诗人真挚灼人激动人心的感情的抒发表现的。诗人感情抒发的方式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这种差别与特色取决于诗人的思想、气质,情趣以及艺术修养等等。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自我形象更为突出和典型,这取决于他们感情热烈的强度与特殊的抒情方式。我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的诗歌感情的表现方式,就是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歌多是抒情诗,叙事诗为数很少。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主观的情感和体验,在美学中是被归入表现艺术一类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诸如“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之类作决绝语而直抒胸臆的诗句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作品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间接、含蓄地抒发诗人情感的,即通过再现客观事物的手段来达到表现内心情感的目的。因此,对客观景物的描写(再现)在以抒情(表现)见长的中同古典诗词中占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查尔斯·罗伯茨是加拿大联邦诗人的领军人物,享有“加拿大文学之父”的美誉。加拿大自治领成立之初,国民缺乏民族精神,罗伯茨立足加拿大特色,借诗言志宣传民族主义,率先在诗歌领域掀起了一场爱国运动高潮。尽管自然抒情诗是罗伯茨的强项,他却成功地借助《加拿大联邦颂》这首政治诗抒发民族主义情结,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文学领域乃至国家生活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促进加拿大民族主义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时间开始了》是胡风建国初期最重要的长篇政治抒情诗。它的出现客观上把新中国政治抒情诗的成熟期提前了几年。考察当代政治抒情诗不把它算在内是不客观的。由于胡风太沉溺于生活素材以及文艺界对他的过火批判等原因,致使这部气势恢宏的诗作也存在着粘于题材表象与“缺页”的缺憾。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早在五四时代他就开始写新诗并关注着诗坛的动向。一九二二年,他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曾写了一组新诗评论,对五四初期写实派自由诗那种浅露直抒的倾向深表不满。他提出“作诗永远是一个创造庄严地动作”,强调“幻想”和“感情”是诗的“两个重要的质素”。他还认为诗是一种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丘特切夫在国外被称为哲学诗人或思想家诗人,他的诗歌被称为哲学抒情诗或哲理抒情诗,在我国,他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一位深刻的哲学家诗人,如飞白先生指出,丘特切夫"用抒情诗回答着哲学的问题[1](P804).  相似文献   

14.
以梦为马--海子抒情诗的诗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 ,也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海子始终不肯放弃他的诗歌理想 ,为此不惜放弃世俗的幸福 ,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抒情诗中的孤独、痛苦、死亡意象源于其生命情绪的“悲剧意识”。他生活和成长的那段历史 ,使每个追求思想出路的人 ,都陷于希望与失望、呐喊与彷徨、悲观与乐观之中 ,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勿庸置疑,郭小川对诗歌,尤其是对抒情诗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他的诗歌,尤其是抒情诗无不呈现出“四化”倾向(即革命化、典型化、群众化、格律化),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新诗。 一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他的抒情诗的革命化。 谈到革命化,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这算什么东西?然而,我们先要声明:一是诗的“革命化”是诗人生前的主张,且渗透于他全部抒情诗的字里行间;二  相似文献   

16.
中西抒情诗“情”“景”表现模式比较董洪川尽管中西抒情诗作为两种文学传统在语言、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大相径庭,可至少有两个不容否认的共核部分:一是视抒情为至高使命,无情不成诗(这主要是与叙事诗相对而言);二是中西抒情诗绝大多数都是诗人内心感受与外界客观景...  相似文献   

17.
高启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号称“诗淫”的天才诗人,身处元末明初,其诗歌创作与文学观念具有易代时期独有而鲜明的特色。他针对诗歌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的传统文艺观,提出并坚持文学主要的是诗人聊以自适和自得的特殊精神活动,是诗人用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语言符号,他把诗歌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追求,并通过诗歌创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精神上的满足,使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金哲(1932-)是朝鲜族富有盛名的诗人之一。他早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时节,就与“诗神”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他开始了富有成效的诗歌创作生涯。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发表了《边疆的心》(1957年)、《东风万里》(1958年)、《山乡小路》等抒情诗集,在朝鲜族人民群众中广泛传诵。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学的标志。早在第一个抒情诗集《边疆的心》的序诗里,金哲就曾形象地表白过他的抒情诗是“长在矿泉边,血管里流着火田农的血液,身上穿着朝鲜族老大娘织的土布”的“宁馨儿”。的确,金哲的抒情诗,是在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土壤上绽开的一束大放异彩的“金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一颗明星从我们的诗空中陨落,金成辉同志与我们永远诀别。然而,作为饶有民族特色的乡土诗人,他那高洁的灵魂却化为一缕不灭的信念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当无尽的思念驱使我展纸管再一次论及他的诗作时,他那敦厚谦和的音容和多情多感的感情世界又温煦着我的心,而如何概括其异常丰富的抒情世界却使我久久难于下笔。他的几十年的诗歌创作成果,岂是我这篇短短的文章所能展示全貌?我只能谈点一已的浅薄的感受。(一) 朝鲜族诗人金成辉虽然年未及花甲就放下了紧攥手中的诗笔,其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却已硕果累累熠熠生辉.他从50年代初发表抒情诗处女作《第一镐》以来,一直以高产诗人著称于我国朝鲜族诗坛。进入新时期后,他连续出版了《百合花开》、《野菊》、《金色的草地》、《故乡情思》、《白衣人》、《洁白的爱》和《爱情啊你究竟是什么》等诗集和长篇抒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上以追求自由,反抗暴政而著称的诗人,古今中外不缺其人。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可算是这一类诗人中的佼佼者。但是,莱蒙托夫追求自由,反抗强暴的诗作中,尤其是抒情诗中,浸透着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调——孤独和忧伤,却是值得玩味和探讨的一大特色。赫尔岑说:“莱蒙托夫……不能象普希金一样在抒情诗的情调中求得超脱,沉重的怀疑主义陪伴着他的一切思虑和享乐,勇敢而阴郁的思想始终在他脑际萦绕,渗透了他所有的诗篇。”(俄文版《赫尔岑选集》卷Ⅲ,第472页)这一评述说明了莱蒙托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