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匈奴四大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是匈奴政权中最大的四国封王,也是匈奴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他们应当依"次第"继承单于位.但这一原则往往被打破.没有按照"次第当为单于"的原则而取得单干之位的事例一般都存在非正常继承的因素.次第原则在雕陶莫皋为单于后大致得到推行.左贤王的分地范围,即匈奴分裂前左贤王分地的大致范围是在云中以北以东、辽河下游以北以西之问;东起上郡,西至盐泽,南接氐、羌为右贤王的分地.左贤王、左谷蠡王在四大国中排在前两位,都在匈奴疆域的左边.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世纪,匈奴在我国北方草原建立起第一个庞大的游牧民族政权.其统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以单于庭为中心,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为地方"四大国".单于是最高统治者,单于之下,左贤王是地位最尊贵、权力最高的职官.目前,学界对左贤王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而对匈奴左贤王的系统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比较深入地了解匈奴政权的体制,揭示其在匈奴的单干位继承、经济生活、政治和军事等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的呼韩邪单于是匈奴冒顿单于第七代孙,名稽侯珊。其父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本应由他继位,结果却被右贤王夺去了单于宝座。稽侯珊逃到左部,借助左地贵人之兵力击败右贤王,自立为呼韩邪单于。随后,匈奴内讧,互相残杀,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兵败难支,决定出走单于庭归顺汉朝。公元前五十二年(宣帝甘露二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到五原郡,作到中原觐见汉宣帝的准备。第二年,汉宣帝接待了他,给予隆重礼遇。在长安居住了一个多月,呼韩邪单于请求  相似文献   

4.
如众周知 ,至漠北之役以后 ,匈奴已经丢掉了河南地、河西、漠南以及大量的人口、财产 ,公元前60年 ,又失去了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政权已经非常衰弱。公元前 5 8年 ,乌桓乘匈奴握衍朐 (公元前60年至前 5 8年在位 )政权尚未稳固之机 ,大败匈奴东边姑夕王 ,“颇得人民”(《汉书·匈奴传》)。稽侯珊利用这样的政治军事形势 ,在其岳父乌禅幕的支持下 ,联合刚被乌桓大败而且损失颇大、惧怕单于惩罚的姑夕王以及匈奴左地贵人 ,自立为呼韩邪单于 ,并且立即发兵西击握衍朐大单于。《汉书·匈奴传》对握衍朐之死是这样记述的 :“骨肉大臣立稽侯珊…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认为匈奴族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按照现在能够检索到的历史文献的记载,全面观察匈奴政权创建时期的历史,将匈奴政权列为北方民族政权建设的滥觞之一是有道理的。之所以视它为“之一”,是考虑到在匈奴族建立政权的那个时代甚至以前,还会不会有其他政权的存在,比如,同时代的月氏、东胡。对于匈奴政权的创立者,以往研究多认为是冒顿单于,事实上应当是头曼单于甚至早于头曼单于,冒顿时期是全面完善的阶段。而匈奴政权的单于庭、龙城、蹛林,也都是具有统治中心、祭祀中心等特点,也应当从其具体作用和相互关系等角度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匈奴虽是随畜牧而转移、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民族,但自匈奴第一个单于——头曼单于起,就有了自己的政治中心。其后冒顿单于建立匈奴奴隶制国家,便有南北单于庭和龙城之设。确定单于庭和龙城的地理位置对于研究匈奴社会政治及汉匈战争至为重要,故中外学者曾作过许多研究。本文试就单于庭、龙城之今地提出一些新见,未知是否言之成理,望得到诸治匈奴史学者及历史地理专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单于天降”瓦当中的“降”是个多音字,对“降”的读音和释义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读jiàng,诞生;降生.二、读xiáng,降服,使驯服.经笔者考证,在汉代以前上百种古籍数千万字中近百个“天降”连用的语句里,“降”只读作“jiàng”.“天降”中“天”的含义主要有两类:一、天是万物的主宰.国家的兴衰存亡,灾害、战争、疾病,以及人之外在的祸福,都是“天”对人的赏罚.二、指自然之天,不到全部用例的十分之一.“单于天降jiàng”,是匈奴天神信仰的表达.汉王朝认可这一信仰,是出于羁靡政策需要的尊重.而“单于天降xiáng”,不符合汉朝对匈奴的怀柔政策.匈奴单于反抗王莽蔑称其为“降奴服于”的事实,有力地证明匈奴不会接受“单于天降xiáng”的读音和含义.“天降jiàng”的音义在汉代以前的多种语境中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天神信仰观念的延续和继承,也表现了古人在长期与天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天人关系的认知模式.以此理解“天降单于”中“降”的音义和汉、匈天神观念,当去古人之旨不远矣.  相似文献   

8.
匈奴经过 2 0多年的激烈战乱 ,至公元前 3 6年郅支单于死后 ,呼韩邪单于之所以“且喜且惧”、上书汉廷、“愿入朝见”、欲更亲汉 ,并不是因为惧怕汉军攻击 ,其更主要的原因来自当时匈奴社会内部 ,是由当时匈奴社会各种矛盾制约而出现 ,并因呼韩邪自身条件决定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匈奴单于的继承看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外古代史,常见王位继承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有人认为兄终弟及在前,父死子继在后;并说,父死子继代替兄终弟及是封建化的要求。这一认识值得商榷。本文试从匈奴单于继承问题的分析,谈谈有关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细柳营是汉文帝为防匈奴、保卫长安而设的军营之一。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匈奴统治者除每年向汉朝索取岁赐粮食、布帛衣物之外,还经常入侵掠夺人口和畜产。据《汉书·匈奴传》载,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侵犯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甘肃镇原东南),使骑兵绕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陕西淳化县)。汉派大军把匈奴驱逐出塞,但“不能有所杀。匈奴日以骄,岁入边,杀略人民甚众。”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匈奴老上单于死,子军臣单于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