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朋友,你一定见过南京的大萝卜,有红皮的、青皮的、白皮的,形状大小各异,最小的那种叫“洋花萝卜”,既可爱,又可口。我喜欢南京的萝卜,我更喜欢被谑称作“大萝卜”的南京人。 来中国学习汉语已有三年。三年时间,除了学习汉语,就是到中国各城市走走。但我最喜欢的是南京——这个具有“大萝卜”特点的城市。  相似文献   

2.
一想到南京人的“吃”,首先浮摇于脑际的,竟是那青皮嫩肉而憨乎乎的南京大萝卜。提到大萝卜,南京人多会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或点头曰:就是呀,南京人就是“大萝卜”!以至外地人以为是对南京人的一种揶揄。其实多数南京人认为这形象体现的是南京人憨厚、宽容、兼收并蓄、不紧不慢及多少有些保守的性格特征。所以对这一雅  相似文献   

3.
赵锐  宁劳轩 《金陵瞭望》2011,(13):14-17
古城南京有2500岁.是享誉海内外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化历史让南京城富庶繁荣、发达祥和,也让这里的人们养成了知天乐命、与世无争的脾性。知道南京人有个别号叫做“大萝卜”吗?这大萝卜的优点一大堆,朴实憨厚、沉稳可靠、价廉物美……缺点也一目了然.那就是稳重有余、激情不足,  相似文献   

4.
我是南京人     
我不晓得我算不算个南京人,因为我总觉得,经历了三十年代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真正意义上的老南京恐怕留下不多,现在厚大城墙里团团箍住的一群人,大都在填表时,籍贯一栏里尴尬地填上一个遥远的外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我曾写过一组文章,说南京人“不东不西”、“不南不北”,说南京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也不失南方人的精明;既根深蒂固守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束缚,又潜移默化地侵渐着西方文化的苔痕。文章的口吻虽近揶揄,但欣赏的态度却显而易见,就像我在文章里多次诠释“大萝卜”、“二胡”这两个形容南京人的特有名词时,始终认为是一个纯朴、厚道的代名词;不应该含有丝毫贬意的。  相似文献   

5.
南京是历史上闻名的古都,南京人多多少少都带点传统观念。然而,时下流行的学英语热,会让你大开眼界,大叹南京人“是走在了历史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11,(17):32-35
“南京是个非常宽容的城市,南京人好客.不排外,习惯于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南京人听天由命的懒惰性格。”  相似文献   

7.
许多中国人大约都遇到过填写登记表格时的困惑:籍贯、出生地、长期居住地常把人搅得稀里糊涂。为此,当我们来谈说南京人话题时,首先对南京人作一简单辨析,大约并非多余之举。 据史书所载,南京本是二千多年前一个叫做越城的基础上兴建而成的。因此,把世代居住于此的人称为真正的南京人,大约是不会有什么异议的。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战乱频仍,这部分南京人数量既少,又难于考定,因而,当我们把出生于南京和长期居住南京的人统称“南京人”,或许也就并不为过了。 我在南京居住了大半生(38年),即使算不上南京土著,大约也可称得上是半个南京人了。然  相似文献   

8.
濮传俊 《金陵瞭望》2008,(18):83-83
这些年来,南京作为“鸭都”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南京人爱吃鸭子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的《吴地记》中,就有“金陵人筑地养鸭,鸭蓄之水塘,听自谋食”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龙行千里 情牵此刻 7月26日-8月1日的南京,骄阳似火,酷暑难当,连早就习惯了“火炉”的南京人也感到有些吃不消,可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却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原来是“2000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在这里开展活动。来自西班牙、匈牙利、德国的近百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和江苏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南师大的老师,以及各大报刊记者欢聚一堂。江苏省侨办副主任邵希平和南师大副校长黄涛也到场看望了大家,并做了重要讲话。南师大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院  相似文献   

10.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11,(17):62-63
近日,有一件让南京人扫兴的事,久负盛名的“盐水鸭”上了各大网站的新闻黑榜。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搅乱了南京的盐水鸭市场,这不仅影响了南京“鸭都”声誉,也让正宗名牌受到伤害。在“鸭都”美誉面前,我们不仅要保护桂花鸭的名声,还要珍惜、维护南京积淀了千年的“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一代人对祖籍已十分淡漠,那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密码,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每当人们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我出生在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桂林;生长在中国苦难最深、文化积淀最厚的城市——南京。“我是南京人! ” 我是南京人,血管里奔流着南京人的热血,也奔流着南京的屈辱、南京的抗争、南京的骄傲。 我父亲曾是个抗日的热血青年。1937年抗战爆发,他是南京国民党守城部队71军87师师部副官。从淞沪抗战到南京突围死里逃生的故事,几乎成了我们儿时的教科书。故事的结尾父亲总是表情痛苦地长叹一声:“这一仗打得真窝囊,眼睁睁把一座南京城几十万同  相似文献   

12.
吴晓平 《金陵瞭望》2008,(21):96-98
南京的女人家美丽、细腻,充满同情心,南京的汉子朴直、厚道,又乐于助人,这在中国城市中都是出了名的。用南京话说就是:南京人“胎气”!千百年来,南京人的这种本性不移,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性格。  相似文献   

13.
对每个城市来说,秋天都是美好的。因为她是个收获的季节。可对每一个南京市民来说,秋天都有着一层特殊的含义。因为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南京人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这是一个令所有南京人骄傲的活动。南京人把这个日子当作节日来过。因为对南京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招商引资的良机,更是一个向世界展示自身发展最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小高 《金陵瞭望》2005,(2):15-15
自本刊去年第22期刊登《在渝南京人投书蒋市长谈南京媒体报道》一文后,许多读者继续来电或致函本刊编辑部,对该文作者宋翔的观点表示赞同。这其中,一封来自公交企业职工的信件吸引了我们、这是一封被南京“某些媒体”直接伤害了的市民来信。信的篇幅不长,但言辞深切,反映着作者对“变了味”的某些南京媒体的态度。或许,你也有着和他一样的心情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5,(2):46-47
民国时期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南京不仅涌现过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作家,为南京人所耳熟能详,也孕育了一大批鼎立中华的学术大师,却为很多人都不知。日前,南京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对几个时期与南京有关联的学术人物作了收集、编撰。本刊将分批刊登南京民国重要学术人物。  相似文献   

16.
顾海娟  蔡轶 《金陵瞭望》2010,(10):83-87
2005年,南京人拥有了自己城市的第一条地铁,同时也见证了奥体新城的崛起。时隔6年,“一次体育盛会改变一座城市面貌”的铁律将再一次在南京得到印证。目前,南京市多条轨道交通正在施工或准备开工,正如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所说的,“到2014年,一个新南京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7.
张宗 《金陵瞭望》2011,(15):30-35
在浩瀚的音乐世界中,您可知道,有许多唱响神州的著名“红歌”,都出自南京人的手中。它们带着深深的“南京印记”,在数十年来被广为传唱,奉为经典,铸就了中国“红歌”中一段段难以忘却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田野调查数据对现在南京方言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南京人曾经经常使用的“VP不VP”式日渐式微,“还/阿VP+啊(啦/嗒)”的用法在今天南京人的口语中最为常见,“目前居住地”是影响市民选用哪种反复问句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兔子耍猴     
小猴和小兔比起来,谁更聪明呢?小朋友一定会说小猴聪明。这可不一定,有时聪明的小猴也会上小兔的当。这天小猴被主人拴在大树上,绳子足有一米长。就在离树一米的地方有一只大萝卜。这只萝卜是主人给小猴吃的点心,可是小猴在够萝卜的时候,一不留神反把萝卜碰远了。  相似文献   

20.
1月里,尽管寒风刺骨,但南京人的心却是暖洋洋的。随着南京市“两会”的顺利召开,写满“小康”的希望火种正在广阔土地上播撒,点燃了人们心中那一盏盏指向富裕生活的明灯。 这是南京总体全面达小康前的最后一次“两会”,也是南京总体全面达小康;中刺的发令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