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指出了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艾米丽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精心勾勒了一幅精神荒原的画卷。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主人公昆丁四兄妹的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固着、倒退等自我防御与抗争行为进行剖析,揭示作者的"荒原情结"与小说的抗争主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福克纳极其善于从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收艺术营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的机制以及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划分等均对福克纳的意识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在创作《喧哗与骚动》时深受当时的流行思潮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因此这部小说无论是在情节内容的设计中,还是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都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元素。弄清这一点,有助于读者从人类心理角度对小说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地领略这部帮助作者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的独特魅力,进而更好地解读作者及诠释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5.
随着弗洛伊德主义在美国文学界的传播 ,以葛特露德·斯坦为代表的“先锋派”作家们开始尝试弗洛伊德主义主题的创作。美国小说中也直接或间接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由弗氏理论演绎而来的意识流和象征等技法。福克纳、海明威等作家在其作品中淋漓尽致地采用并发挥了这些技法。弗氏理论对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主题和技法的影响 ,是其他同时代的思想和理论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与白先勇,同是美国和台湾20世纪文学中现代派文学的"大师级"人物。从《文学杂志》中领略了现代文学魅力的白先勇,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无疑都受到福克纳小说的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台北人》内容、形式的解读以及与福克纳小说的比较,在分析白先勇小说特色的同时,揭示出白先勇小说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心理分析批评是以弗洛伊德及后来的理论家们的阅读方法为基础的一种文本解读方式。弗洛伊德的理论为研究人类文化传统(包括文学)提供了多种途径。本文运用心理分析批评解读小说。以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说明心理分析批评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并试图对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 ,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作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长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和被广泛研究的小说之一。小说的主题在于探索内战之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问题,主人公克里斯默斯形象难以把握,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清,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众多的矛盾性。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着重研究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俄狄浦斯情结,挖掘其悲剧根源,深入探讨福克纳的种族观。  相似文献   

10.
论福克纳小说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创作技巧高超的作家,其小说有着突出的结构美。本文从复调结构、神话结构、时间结构、对位结构、多样统一性结构五个方面论述了福克纳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屋顶丽人》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屋顶丽人》中的人物,认为小说中三位男主人公和弗洛伊德所阐释的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三个层次存在着契合关系,而屋顶的丽人则象征着外在环境。小说从微观的视角展示和论证了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2.
《喧哗与骚动》是一部蕴含丰厚的小说 ,是福克纳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他采用C、A、B、D的时序颠倒的手法 ,展示了南方社会对女人的偏见和歧视 ,以及康普生家庭的冷漠无情是造成凯蒂悲剧的根源。小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福克纳对女人的情结 ,既有美化女性的一面 ,又有批判女性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福克纳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比较福克纳和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莫言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克纳的作法,两者在母题原型叙事、象征叙事等深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呈现出各自文学形态的独特特征。在探究两者上述的区别时,宗教是解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喧嚣与骚动》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惊世之作。在小说中 ,福克纳刻画了一幅美国旧南方贵族没落的图景 ,为没落的旧南方贵族弹奏了一曲凄凉的挽歌 ,深刻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的衰败。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小说深刻的思想主题及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任文关键词: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女性形象悲剧《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过去评论家们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作品主题、表现手法的探索以及对男性角色的分析上,多少忽略了对其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和评价。其实,福克纳对女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喧哗与骚动》入手,论及了福克纳创作的美学技巧方面的问题。作为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在创作中表现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真实观与时间观,即写出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情实感,内在的真实;采用“心理时间”,打破客观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音乐分析的方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结构和对位法技巧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重点分析了小说“四个声部”中的“旋律”、“节奏”和“时间起讫”的特征,阐述了它们与小说题材、句型结构、时间及表现手法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彼此呼应的关系,揭示了福克纳寓恢宏的主题于精美的形式之中的高超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小说作家们都以超越小说现代性的姿态,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从乡土角度表现了虚拟的"约克纳帕塌法"王国和"后江湖世界",又从身份探索角度表现了"身份危机"与"身份混杂",从解构颠覆的角度分别表现了"颠覆自我"与"颠覆世界".福克纳和大陆新武侠作家们的小说的后现代特性,表现了全球化大语境之下文学发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石,茨威格的小说创作明显受到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茨威格研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学说,其创作深受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家茨威格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一样,对心理学和心理分析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影响在茨威格的小说创作中有较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