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把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从认知阶段到普遍深入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需要释放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打破课程思政简单嵌入课程思想要素的误区,确保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有效通过共同育人,注重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合作,走同一个方向,实现一个全人、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所以本文首先阐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为了进一步深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将传统的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通过思政元素与各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对高校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发挥好课程思政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的价值和作用,高校应以课程思政为研究背景,分析与探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策略,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基础上,探索高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激发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在培育高素养专业人才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主要存在着融合深度有待加强、引领作用发挥不到位、协同育人方式创新不足以及育人队伍有待强化等问题,基于此分别从多个角度提出更新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工作理念;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强化党建引领价值丰富协同育人活动形式,强化育人师资建设等新路径,助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需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政教学共同开展,做到二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力。国家提出了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全新要求,高职院校的任务是要为社会输送具有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也要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落实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同时要利用思政教学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使劳动教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熠熠生辉。有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把劳动教育当作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加强对高职院校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形成更加新颖活泼的教育形式,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从高等教育的使命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三者之间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整合教育资源、明确角色定位、推进教育协同、提升创新性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协同育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分析了高职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阐述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聚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耦合育人”的现实困境,从提出强化教师课程思政重视度、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增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耦合度三个方面,针对性提出操作性强的解决路径,最终形成系统性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指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倡导在各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同向同行。作为思政教育工作之中最活跃的元素,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有效利用课堂教育这一途径的必然选择。专业教师当从提升思想认识,提高思政内功,修炼育人能力,开发思政元素教材等几方面着手,从而实现专业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三全育人”的两支重要力量,客观上需要协同育人、形成合力。当前两支队伍在育人实践中分别存在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陷入被动困境、辅导员队伍发展存在局限性的困境现状。导致这一困境的障碍因素为:顶层设计不完善、沟通机制不畅通与协同平台缺失、协同理念未统一等,相应的实施策略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制度化的顶层设计、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和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寻找主观诉求契合点以营造协同意愿。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领悟“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和运用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考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的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升药理学实验教学育人成效,不但能够提升药理学实验课建设成果,还能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促使药理学实验教学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域,对提升药理学实验教学育人成效的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深入挖掘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在药理学实验教学育人上的实施路径,将药理学实验教学建成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改变思政教育“脱轨”现象的好课。  相似文献   

13.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高校有必要主动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责任。本文将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分析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以及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专业课之间的关联与含义,以便最大化思政教育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高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专业阅读课“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并尝试以英语专业阅读课为例展示如何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思政素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提高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供有效保障。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应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来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加以优化和完善,在逐步构建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同时,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积极促进高职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教师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为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服务,有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本文从课程思政视角,针对高职英语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分析,力求能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物流管理》课程思政的开展能够紧跟新时代课程教学要求,是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重要基础支撑,有利于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物流管理》课程作为教学案例,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以及具体的组织方式进行了分析,细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物流管理》课程任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基于多元化的媒体平台构建课上课下思政引导一体化空间,创新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简化课程思政的流程,达到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效果。本文分析新媒体对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重要影响,高校新媒体环境下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不断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达到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本文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本文从课程章节的角度分析了每一章节的课程思政点,并从加大网络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金融热点以及改革课程思政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对于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实现“以课育人”的教育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习近平构建思政大格局的指示精神下,我国高校全面推出"课程思政"的重大教育举措,这也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问题的重要举措。高校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建设的重要力量,所以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辅导员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