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昌族伦理思想是阿昌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的总和,是阿昌族一切文化活动的主轴和基调,对本民族的思想、行为起到约束、规范、教育的作用。阿昌族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形成了勤劳善学、分工协作的伦理思想;在政治生活中养成了反抗压迫,追求民族独立的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阿昌族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伦理思想对于中国梦的实现、阿昌族地区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云南大学跨世纪民族调查——阿昌族社会调查资料,探讨了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形式,分析了阿昌族习惯法的现实社会功能及其存在并产生作用的根源。文章指出,正确处理处于现代社会转型期的阿昌族社会秩序问题,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阿昌族习惯法,二是要正确处理国家制定法与阿昌族习惯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摘要]阿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支民族,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盈江县,潞西市等地区。由于没有文字,故其文化倚重口头文本来代代相传,按传承的形式,阿昌族的口头文本主要有“活袍”文本、火塘文本和歌谣文本。这三类文本始终坚守着固有的独特传承方式,承担起了阿昌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使命,是阿昌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重要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在满族民间既有与家谱续修相关的祖先祭拜习俗,也有与家族神灵相关的“祖爷”祭祀活动.由于两种祖先信仰系统的共存,长期以来,造成了人们对于满族祖先信仰的一些误解.本文通过对这两种信仰的面貌、异同、相互关系的揭示,以及对“祖爷”族群身份的剖析,提出理解满族祖先信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 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是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熬露(意即会街)。节日的早上,妇女们忙着收拾打扮。  相似文献   

6.
我们还在头上留马鬃的时候,就听到老者说:我们的祖先是从洪洞、赵县大槐树处迁来的.去年以来,我们受组织委托开始着手《吴堡县志》资料的搜集工作,从一些名人家谱的记载中又一次接触到祖先迁民的问题.如:吴堡县上、下高家庄的祖先是从山  相似文献   

7.
"巴人"是今天土家人祖先认同中的始祖,但与土家及其先民的关系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变化阶段:东汉时期,"巴人"祖先是土家先民三个主要族群祖系盘瓠蛮、廪君蛮、板蛮的祖先传说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蛮族融合并逐步遗弃了巴人祖先传说;唐宋以后,去蛮夷化潮流使"移民说"逐渐成为主流,逐步覆盖整个土家社会;20世纪50年代以后,土家的重建和复兴,"巴人族源说"成为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工具.以此证明,祖先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标志;土家人的"巴人祖先"认同,表达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边界意识;祖先认同的历史变化,反映了民族自我意识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家史的核心就是自身的祖先谱系,它以符号化的祖先为支点,世系为联结,祖先"故事"为内容.具体的建构模式是先在狭小的范围内确定祖先身份,并刻画相应的"故事",之后又以"一姓同源"的原则制作出自身的世系,最终形成属于自身的谱系.这些祖先谱系是宗族在徽州社会情境下,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建构的产物.它们有着一定的史实基础,但相应的主观建构空间则决定了它们并非真实的过去.  相似文献   

9.
阿昌族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蕴含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在以往研究中不被重视。本文集中探讨了这部神话史诗所包含的民族迁徙原因、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的历史印记,以及食盐使用和经济生产的历史记忆。本文认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领域的历史记忆融为一体,深入挖掘这些宝贵记忆,对于认识阿昌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该神话史诗由文本叙事层、历史记忆层、信仰崇拜层和人类深层心理层等四个层次构成有机整体,各层之间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0.
在文本叙述结构上,《苗族古歌·沿河西迁》从西迁之前、西迁途中和完成西迁三个方面记录了苗族祖先迁徙前后的内容。本文力图通过探讨"沿河西迁"古歌如何记忆祖先的生活,深描"沿河西迁"古歌所记忆的祭祀祖先的仪式,并从苗族民众对祖先的情感、对祖先根源的追寻和对祖先的认同来剖析"沿河西迁"古歌青睐于祖先生活记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应邀来昆讲学考察,借此机会,本刊特邀云南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段钢先生与魏教授就我国目前经济调整时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访谈,现整理成文刊出,以飨读者.以下段钢先生简称为"问"、魏杰教授简称为"答".  相似文献   

12.
对印度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资本市场发展已近百年历史,其交易规模大,交易工具先进,且监管有力,尤其是以风险投资为特征的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中国资本市场与企业发展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们一直在探寻、思考从中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加强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工作是此文关心的问题.启动内需,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提升消费者预期,对摆脱目前经济困境有积极的帮助,但面对难以启动的内需市场,原因是什么?根蒂在哪里?作者作了颇有见地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意识及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校园网络建设的发展,网络教学已逐渐兴起教师在网络教学中角色意识的转变作为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网络教学的特点及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特征入手,论述了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创造性地领导了20世纪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伟大实践,使各少数民族走上发展振兴、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创造了成功处理民族问题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改变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政府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免收义务教育费并建立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是关键;而改革教育体制及教学内容,加强产学结合,让群众从教育中得到更多的切身利益,提高他们支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则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1978年至今.从而指出民俗研究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改变,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以及新兴期云南民俗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实地凋查资料,分析了西双版纳傣、哈尼和布朗族妇女的受教育情况.指出其共性是民间教育,传播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不平衡性是各族妇女受学校教育的程度不同.教育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方式对知识的需求作用,经济条件对教育的影响、宗教教育与妇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这份以云南少数民族中青年诗人为对象的创作访谈涉及了边缘状态中的诗歌写作、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诗歌的功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当前少数民族诗人心灵世界的一次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