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定价、初始和长期回报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实证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对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的IPO定价、初始回报和长期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不管是在自由定价还是在管制市盈率的条件下,承销商声誉对IPO定价和初始回报都没有影响,但是承销商声誉对IPO公司的长期回报有显著的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IPO公司的长期回报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市场制度是国内承销商声誉认证失效的直观原因,也是国内承销商交易操纵的重要因素。为分析制度因素和交易操纵对国内承销商声誉形成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增发新股中的国内承销商声誉模型,以考察承销商声誉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增发新股中交易操纵使得国内承销商声誉认证失效,一种是一致失职的恶性状态,另一种是类似蛛网理论的恶性循环,高声誉承销商不重视声誉而失职、低声誉注重声誉反而尽职,这与美国声誉认证效应完全相反。模型结果为国内承销商声誉认证失效提供新的模型解释,也为监管层提供建立国内承销商声誉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承销商值得信任吗——来自创业板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剩余收益评估模型控制IPO公司的内在价值,对我国创业板IPO过程中承销商的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不高的背景下,不完善的声誉机制无法约束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承销商第三方认证功能弱化,发行价格偏离内在价值,不能有效降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发行人和承销商的利益趋同.在发行价格与抑价程度不存在显著关系的情况下,配合承销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采取高报价策略争取配售份额是询价投资者的占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时是否更换承销商的决策问题以及承销商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承销商和发行公司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即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不同资产质量的公司都能获得高声誉承销商承销;而当发行公司和承销商对彼此状况了解更为深入,即SEO时,高声誉承销商能识别不同公司的资产质量,出于对自身声誉的维护,不再承销低资产质量的公司,此时低资产质量的公司只能选择低声誉的承销商.实证结果与理论模型相符合,实证发现:相对于质量好的公司,质量差的公司在SEO时被迫更换承销商的概率更高.更换组公司与未更换组公司在IP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没有显著差别,而更换组公司在SEO时雇佣的承销商声誉明显较差.进一步探究承销商变更对公司市场表现的影响时,发现相较于更换了IPO承销商的公司,未更换承销商的公司在SEO时能够获取更低的折扣率和更高的长期股票回报率,这一结果在多种测试下都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声誉机制和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首先通过建模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在约束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作用,然后以我国上市公司在2001-2002年间受处罚事件为样本,用Logit模型检验了公司治理和声誉机制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作用,发现公司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有利于约束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声誉机制的作用甚微。此外,以CROA为代表的公司业绩指标与上市公司违法违规概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审计声誉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并且结合我国审计实务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的声誉价值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声誉在我国审计市场没有经济价值,审计师可能没有建立高质量审计声誉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目前影响证券监管效率发挥的几大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我国如何多方面完善证券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18年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上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了实证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承销商和发行人所掌握的信息因素对承销费用率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承销费用率的议定过程中,承销商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并使费用率平均增加0.85%;承销商信息优势随新股定价制度改革而增强,这是近些年新股发行费用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高声誉和无政府关系背景的承销商在信息掌握上具有更多优势。降低企业发行成本需改善承销市场的信息分布,逐步减少对新股定价的过多限制。  相似文献   

9.
范小勇  梁樑  邓学衷 《管理学报》2005,2(5):546-550
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托市行为的内在机理,证明托市是承销商与投资者均衡策略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表明,证券监管层应积极面对事实上已经存在的承销商托市问题,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操作规范,防止承销商的价格操纵,发挥托市对稳定证券市场价格、增强市场流动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从会计专业独董的视角研究独立董事声誉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专业独董的声誉对企业盈余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受聘于大股东掏空严重、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和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的高声誉会计专业独董上更为明显。本文的结论在使用不同的盈余质量度量方式、不同的独董声誉度量方式、控制了内生性因素后依然成立。本文的结果表明,高声誉的会计专业独董能积极发挥治理作用,提高盈余质量。本文为独立董事声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声誉机制能激励独立董事维持其独立性,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这对于当前我国不够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王良  冯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9):116-123
基金经理运用声誉及信息操纵来获得超额利润的现象频发已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明晰其中的博弈演化机理以减少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数理模型从声誉及信息操纵两个维度研究了基金经理持股策略演化博弈过程。研究发现,如果非明星基金经理树立声誉的净收益大于市场平均收益,那么经过长期演化博弈,具有有限理性的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继续维护声誉策略,非明星基金经理选择建立声誉策略。当强势明星基金经理信息操纵的收益小于信息操纵的成本时,无论外部投资者是否监督,有限理性的强势明星基金经理均会选择如实披露信息的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小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选择不监督策略;当外部投资者监督的收益大于监督的成本时,外部投资者的策略选择依赖于强势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选择,强势明星基金经理选择信息操纵策略的概率越大,外部投资者越可能选择监督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审慎监管条件下,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准确测度并识别风险演化特征是对证券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采用SCCA技术,构建Gumbel Copula模型刻画证券公司间的风险相依结构,并对监测指标J-VaR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模拟中不易逼近最小边界的问题。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对单个证券公司及整个证券公司系统的风险进行了测度和演化特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系统性风险在大规模爆发前往往会存在部分公司共同表现出的小型波动前兆;证券公司系统性风险具有"陡增缓降"的特点且在风险传导阶段形成的多次冲击对整个体系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下询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的策略选择,构建IPO定价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中国询价制下IPO定价过程中发行人、投资者与承销商策略行为的演化均衡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策略下的收益差异决定了三者的演化稳定策略:1)如果发行人如实报告并不能得到相匹配的收益,那么之后的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将选择粉饰业绩,进而导致IPO市场出现"逆向选择"问题;2)投资者是追求风险报价还是价值报价,取决于新股发行定价与上市后价格之间的净抑价,因而只有压缩风险报价下的净抑价空间,才可能使投资者回归价值报价;3)对于承销商来说,一方面承销收入激励其提高新股发行价,另一方面声誉约束其高定价,因而只有当掠夺的抑价利益不能够抵消声誉损失时,其才采取让渡定价策略,否则采取掠夺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市场化进程的分析 ,指出当前中国总体市场化、行业市场化与地区市场化离目标市场化还有多远 ,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计量分析 ,对未来5~10年的市场化进程进行了预测。文章认为 ,未来市场化的最主要障碍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法制建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中国未来改革的中心任务将是政府职能转换。而想真正做到对政府行为的约束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就需有制度监督与保障 ,即法律制度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分析证券市场行情公告牌上提供的信息(存量信息)含量和委托指令流提供的信息(流量信息)含量,并采用ACD模型来检验研究这些信息如何影响我国投资者的行为。从本文研究的结论来看,我国在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的建设方面应有所侧重,在保持目前存量信息披露的程度下,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对流量信息的披露,如指令流动的来源和市场参与者的身分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资金流向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自1991年成立证券交易中心到目前 ,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整整发展了10年时间。在这段时期中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 ,股票市场不仅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更在整个宏观经济的资金流动结构中占有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同时由于资金进入股市改变了宏观资金的结构 ,这种结构相应的将影响到宏观经济中各市场主体的行为。本文拟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资金流的估算 ,分析进入股市的资金来源和股市中资金的分布结构 ,以勾勒出我国10年来宏观资金结构的变化;继而分析流入到股市中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侧面揭示宏观资金的这种变化所暗含的经济效益;最后分析股票市场资金流向引起的这种宏观资金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各主体的市场行为的影响 ,即“财富效应”、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2009年《新财富》杂志评选作为分析师声誉和券商声誉代理变量,结合超过54000条分析师推荐评级样本,从投资者角度检验了券商声誉、分析师声誉与分析师荐股评级价值之间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评级公告日,"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评级分组的超常收益率与分析师声誉和券商声誉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响规律。通过长期关系检验还发现牛市阶段,非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买入/增持"评级的投资价值高于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但在熊市阶段,非顶级券商非明星分析师"买入/增持"评级投资价值最高,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投资价值最低。顶级券商和非顶级券商的明星分析师"中性"评级投资价值低,投资者容易错失投资机会。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减持/卖出"评级投资价值最高;非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减持/卖出"评级投资价值最低。最后提出了维护分析师证券研究报告独立性的四条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假定投资者存在私人信息的情况下,以投资者行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老股转让前后IPO定、抑价模型,研究了老股转让前后投资者行为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理论模型和数值分析表明:在两种不同的制度下,散户投资者越乐观,IPO定价效率越低,且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分歧越大,IPO定价效率也越低;在投资者情绪相同的情况下,老股转让制度降低了IPO抑价,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然而,当老股转让后投资者之间的分歧大于老股转让前分歧时,则可能导致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高于老股转让前的IPO抑价,即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更高,IPO定价效率更低。论文以我国2009-2012以及2014年IPO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初步统计发现,老股转让后的IPO抑价明显高于老股转让前IPO抑价,得到与理论模型恰好相反的结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股转让后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影响明显大于老股转让前的,也就是说,由于老股转让制度反而提高了我国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从而导致了与理论模型预期恰好相反的结果。因此,加强投资者理性培养对于我国IPO市场化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