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敦煌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观点各异。其中对敦煌俗字的研究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之划分、俗字审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俗字发展的受限因素、俗字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等几方面展开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及取用的材料较为广泛,且研究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在诸如俗字的分类、俗字传播的受限因素等问题上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歧,研究视野也不够开阔,在材料的选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祖堂集》是南唐五代禅宗语录,俗字颇多,文中出现的类化俗字共33例。俗字是一种与正字相对的通俗字体,其造字方法未必合于六书。类化是指人们在书写时,受到上下文或字体自身结构影响,将偏旁变成与上下文字体一致或与字体自身部件一致的一种现象。类化俗字,就是通过类化的方式产生的一种俗体字。了解俗字类化,有利于掌握文字发展脉络,更...  相似文献   

3.
以嘉靖《保宁府志》为研究对象,考释其中俗字“女占”“ ”“ ”“熳”“ ”和“ ”,结合历代俗字文献进行研究,以展现其流变概貌,推动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为大型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4.
南部档案是地方性的档案文书,里面保存了大量的俗字,能够完整反映清代文字的实际情况,对档案里的俗字进行整理和研究有着较大意义。本文尝试整理档案里的俗字,对其进行简明分类,希望对其整理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随着敦煌学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国内俗字研究也呈现出繁荣景象。本文选取研究敦煌俗字具有代表性的13篇硕士论文作为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这些硕士论文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的划分、俗字成因、俗字特点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论述的,选取的研究材料较为广泛。但是,其在俗字类型划分、俗字特点总结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研究的广度主要集中在俗字划分类型、特点总结等方面,未免有些局限。  相似文献   

6.
《宋元以来俗字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刘复、李家瑞合编的一部断代俗文字编.该书俗字字形丰富,常见简体俗字、草体俗字、繁化俗字、部件移位字、书写变异字、古体俗字、音近借用字七种类型.其中简体俗字数量接近九成,这使得该书的俗字收录极为不均衡,并不能客观反映出那个时代俗字使用的实际情况,但在另一方面,这些丰富的简俗字形也成为该书最富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古籍中的俗字必须足够重视,不少地方直接关系到对古籍文本的语义理解。在俗字释读时,不能简单套用辞书的解释,要按俗字知识具体分析。注意俗字一字兼数职的情况 不能简单按现代汉语文字规范来迳改古籍 可以利用俗字学知识破解古籍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隶变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化。它在使汉字更加简便、更有利于书写的同时 ,也直接导致了大批俗字的产生 ,我们把这些在隶变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俗字称为隶化俗字。这些俗字的产生不但是东汉后期俗字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中古甚至中古以后许多仍被人们使用的俗字也只有追溯到隶变才能找到其俗化的理据。本文拟从隶变的角度对俗字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唐代俗字避讳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代避讳以形体的改变为重点。俗字的流行促使帝王名讳用字的规避范围逐渐扩展到俗字 ,不仅讳字的俗写字形要避讳 ,形体上与讳字有关联的部分俗字也在避讳之列 ,从而产生了唐代特有的俗字避讳现象。从根本上说 ,这是避讳制度与俗字形体同时发展到高峰时期的必然产物。北宋以后 ,伴随着避讳重点的转移、雕版印刷的盛行 ,俗字避讳失去了产生条件 ,最终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0.
敦煌医学文献中俗字用例十分丰富,是敦煌俗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却一直未能引起俗字研究相关学者的足够关注。敦煌医学文献的整理者则又很少会从俗字的角度进行考虑,以致在既往整理校勘成果中出现不少误录、误识俗字的现象。以敦煌龙530《本草经集注》残卷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俗字研究对敦煌医学文献校勘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玉篇俗字研究》是台湾已故学者孔仲温的遗著之一。该书以宋本《玉篇》为研究对象,共分五章。作者使用"穷尽研究法"分析材料;追根溯源,揭示俗字字形的变化情况;使用"比较法"把宋本《玉篇》俗字和唐宋字书俗字作比较。作者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读者意识,集中体现在《绪论》和附录的五个字表中。作者在俗字的认定和阐述个别俗字的构形时也存在少数小错误。总体来看,本书清晰地呈现了宋本《玉篇》俗字的状况,总结了俗字变化的一些规律,为同类研究及语言文字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行日本汉字,主要指2010年改定《常用汉字表》中的2136个汉字,也指2002年日本规格协会制定的10040个JIS汉字。从汉字变异角度看,其中包括大量的汉语俗字,如变体俗字、扩散性俗字、佚存俗字,也包括一部分和制异体字。考察日本俗字变迁史,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汉字选择与趋向,纠正现行辞书对日本俗字的不当判定,这对于近代汉字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俗字与敦煌俗字異同考辨》①一文之后续补而成,主要探讨了"俗省一橫"、"俗省一竖"、"俗省多画"、"俗增笔划"、"俗改结构"、"俗改部件"、"杂类俗字"等七个类别的特征俗字。通过俗字、避讳字字形的比较来判断作品真伪,并由此证明书法家亦未能免"俗"。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书中有许多俗字,有些俗字几代沿袭。不作改变.这反映了人们在使用文字过程中的惯性和保守性.这对汉字的改革.应该有一定的启示.对汉字学、徽学的研究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校《石仓契约》中“塴”“”“冾”等俗字。即“塴塕”之“塴”当为“崩”的增旁俗字,而非“塴”字;“”当为“舉”的俗字,而非“庠”字;“冾湖”之“冾”当为“冷”的俗字,而非“冾”字;“”当为“龍”的俗字,而非“尤”字;“芋”之“”当为“卵”的俗字,而非“茆”字;“”当为“壇”的俗字;“/仸”均为“天”的俗字;“直棬”“横棬”之“棬”当为“巷”的俗字,而非“棬”字;“泣叔”之“泣”当为“血”字俗讹,“丧”之“”当为“夂”字写讹,而非“夊”字。  相似文献   

16.
敦煌俗字产生年代起于西晋延至北宋初年(咸平五年),其中大部分俗字产生于唐五代时期。宋本《玉篇》是中古到唐宋时期历史汉字汇集之大成者,对其间各个时间层次的历史汉字进行了定型规范,其中亦收录一百多个俗字。本文以敦煌俗字与宋本《玉篇》俗字为例,通过俗字字形再现的方式,从笔画、构件、造字模式三个层面考察两者在字形方面的差异,总结差异规律,并探寻差异原因之所在。宋本《玉篇》作为传统正字学字书所具有的规范性,决定了其在收录俗字字形方面的不全面性。宋本《玉篇》是与传统的正字学一脉相承的,这就说明其主要任务在于收录规范社会用字的正字。而魏晋六朝社会用字混乱的状况亦在客观上推动了这种"规范"行动。敦煌文献并不仅仅只有佛经文献,亦有许多通俗变文、蒙童识字读物、账本等,而其书写者的身份和地位更是庞杂繁多,使得敦煌俗字字形繁复多样,由此导致其与字形单一的宋本《玉篇》俗字的差异。写本文字是手写文字,相对于印刷文字在字形上有着比较大的随意性。而"写本时期"正处于汉字书写无定格,讹俗随发,形体混乱至极之时,这时的俗字既有继承沿用,又有创新与罢用,每每具有其时代特色。于是作为写本文字之一的敦煌俗字便具有了较大的随意性与独特的时代性,由此形成与宋本《玉篇》俗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韩国官刻本《樊川文集夹注》(1440)、坊刊本《九云梦》(1803)、写本《漂海录》(1771)为语料,充分吸收中外学界前期研究成果,揭示俗字在韩国的传承和变异轨迹,从"通用俗字"反观汉语俗字的流播特性,从"国别俗字"抉发汉字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8.
南北朝碑刻文献材料丰富充足、真实性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准确释读、科学整理是有效利用碑志材料的前提和基础。碑志俗字纷呈,铭文或残泐不清,成为正确释读碑文的难点。分析俗字讹变原因,阐释构形理据,梳理形变脉络,考释部分北魏墓志俗字,以期为这些碑志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为碑刻俗字的考释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施案奇闻》是一部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侠义公案小说,内容贴近社会百姓生活,多用里巷市井小民之语,俗字很多。书中俗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汉语俗字的基本状况,试选3类11例校释以予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一、俗字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的主要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字体,它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适宜于平民百姓使用。①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汉字形体正俗之别自甲骨文时代便已存在,②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