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孟东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3)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需要.河南是人口大省,未成年人数量较多,因此,总结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律,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4.
栗占荣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10(2):48-50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面临环境复杂、未成年人数量巨大、预防教育工作薄弱等难题,重点要加强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关键要抓好管理,重要途径是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非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动向和原因,并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论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关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6.
路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3):34-39
现阶段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争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在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未成年犯罪人刑事责任范围问题上,存在限制论和扩张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罪名说和罪行说的对立,限制论和扩张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存在共同的误区;关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方式问题,应从贯彻双向保护原则的立场出发,通过完善立法来禁止对未成年人适用无期徒刑、附加刑,并放宽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家长素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努力提高家长素质 ,重视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人犯罪的强有力防线。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刑事法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从根源上入手,加强家庭预防。具体而言,要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强化亲情教育,发挥家庭在孩子接触社会过程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运锋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48-52,85
鉴于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适用无期徒刑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适用罚金刑;应修改累犯制度,一是延长累犯中的期限规定,二是注意适用从宽处罚规定,三是应设置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10.
扈晓芹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20-23
占世界人口约三分之一的青少年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建设和平、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中国有11.6亿人口,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20年后他们就是中国社会的顶梁柱。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得失成败。然而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正如冰山悄悄浮出了一角。本文对当今未成年犯罪的基本情况作了分析,对未成年犯罪的刑事待遇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此呼吁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待遇,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了新情况、新特点.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既有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内部原因,更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外部原因.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必须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机制、社会预防机制、心理干预机制、媒体自律机制和司法惩教机制,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李训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2):41-45
司法社会工作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司法工作与社会工作相结合,是对犯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一种创新工作机制。在加强对犯罪未成年人保护的过程中,司法社会工作的开展需要重点考虑三个问题:确立司法社会工作的原则以把控行动方向、构建司法社会工作的机制以提供制度保障、创建司法社会工作的队伍以补充工作力量,从而实现司法社会工作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少年犯与在校学生在家庭及文化背景、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评定方面存在的差异,分析少年犯罪的诱因,并探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赖强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11(6):60-62
犯罪数量增多;低龄化趋势;犯罪团伙形式;犯罪种类增多、手段更新、涉案范围扩大;是目前未成人犯罪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教育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不良思潮和丑恶现象侵蚀等显著外因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也必须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坚持全民动员,形成真正有效的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联合力量,共同创造一个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甘霖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4):6-8
广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形势严峻,体现在犯罪率急剧上升、团伙犯罪问题突出、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低龄化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上。犯罪原因主要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家庭环境消极因素影响、学校教育失误及不良文化影响等。未成年人犯罪有个人的原因,但社会原因更多,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对策应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是检察机关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对罪该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暂时不起诉的决定,考验期满后视其表现,再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一种制度。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群体的特殊性出发,体现了起诉便宜主义的法理基础和价值取向。我国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现实情况为实行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提供了可行性,但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缓诉制度的适用条件、具体程序和制约机制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7.
吴晃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81-82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的特点.家庭负面影响、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构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于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65-569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19.
尹强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47-149
在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日益严重的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极不和谐的因素。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群体性失范、文化堕距以及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等因素。因此应完善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规定并从多角度建立系统的社会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彭辅顺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53-56
阐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适用无期徒刑的观点;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应当加以严格限制的司法理念,其主要根据是:无期徒刑的严厉性和不经济性、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身心特点以及顺应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国际规范的必然要求,决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尽量少用无期徒刑;进一步分析了对未成年人犯罪严格限制适用无期徒刑的司法途径是:首先要严格控制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的罪质范围,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的罪量达到最高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