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Ⅵ、资本特有矛盾的个别性——资本与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资本论》一卷考察了资本与劳动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的、本质的矛盾;二卷在一卷的基础上把本来意义的流通过程引进来,考察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体,即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也就是考察了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资本运动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三卷在二卷的基础上,把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引进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考察了具体的资本形式和利润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具体形式是相互对立的。这里有产业资本家之间,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之间以及工商业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因此,研究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具体形式,也就是要研究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导言”部分,辩证地论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供给(生产)和需求(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相互关系。他指出,生产和消费之间“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但又各自处于对方之外。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经济学界开始重视了对《资本论》第二卷的学习、研究,这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指导我们实行进一步的认真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资本论》第二卷,是继第一卷研究资本生产过程之后,专门研究资本流通过程的。所谓资本的流通过程,如果作狭义的理解,是指资本运动处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前后两个流通阶段,即G—w<和w'—G'这两个阶段。但如果作广义的理解,资本流通的过程,就是包括了生产过程在内的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形式,它在反复循环中时而采取时而抛弃的不同形式”的整个运动过程。总的说来,我们应从广义上来理解资本流通,即把生产过程与前后两个流通过程统一起来,紧密地联系起未,把握住整个资本的运动过程。但是,为了对资本的三种形态和循环的三个阶段分别作深入的研究,或者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资本有多种表现形态,消费资本是其重要表现形态之一。消费与生产相互规定、互为条件,在商品相对过剩时代,消费处于主导地位,消费决定生产。消费大体上可分为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资本形态可表现为生产性消费资本和生活性消费资本。企业是生产与消费过程模式化、工具化的产物,是生产性消费主体与生活性消费主体共同投资的结果。企业应建立关键利益相关消费者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来看,资本的再生产过程是包括资本的全部循环的运动,而这种循环运动不断地反复,就形成了资本的周转运动。而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的运动。当一些资本家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机器设备材料等生产资料,实现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时,同时又是另一些资本家出售产品,实现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转化的过程。于是,各个单个资本的互相交错运动便汇成一个整体运动,即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一篇重写了多遍,“马克思善于把多少东西压缩到这个篇幅中去。”(《资本论》第二卷第8页)其主要之点有: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二卷是考察资本运动,研究资本流通过程的,在这一卷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理论的研究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现在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认真研究《资本论》第二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最先是在资本主义部分的“资本积累”章讲到再生产。但该章是研究生产过程,再生产在那里只是作为研究资本积累的背景来观察的。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它是资本从生产过程到流通过程、又从流通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更新的资本循环运动过程。政治经济学中的“资本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两章就是专门研究再生产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的总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有两种涵义的流通:一种是商品的卖和买的运动,一种是资本不断通过三个连续阶段的循环运动。所以,再生产的研究对象是流通:既包含第一涵义的流通,也包含第二涵义的流通。研究再生产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松涉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重属性,并由此使它的所有者“经济人”以商品为中介实现着人与自然界以及他与人类社会他人的经济联系,因此商品世界的构造中内在地包含着人类社会的整体构造,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内在地包含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契机和线索.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即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作为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所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中凝结为非感性的商品价值实体,并且必然要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等各种价值形式来表现.一般价值形式或货币形式的出现与发展,是具有整体性的商品世界内在包含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商品使用价值和其价值、商品所有者和消费者之间一系列矛盾运动的结果和体现,这个矛盾过程体现着人类社会一系列的历史发展和过程.而随着劳动力商品的出现,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和整个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货币被转化为资本和资本在其运动中其价值和统治不断扩张、无处不在,人们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且扩展到世界的每一角落,广松涉认为这时的整个世界历史也就都可以被纳入到人们对商品世界的考察中来认识.  相似文献   

9.
数字劳动是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涌现的新价值源泉,数字资本是参与和支配数字劳动生产的新资本形态。从形式逻辑上看,数字资本是数字技术革命全方位作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形态、商品形式、资本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全过程的综合性结果,作为数字资本价值载体的数字商品具有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三元辩证统一的价值结构。数字资本兼具作为智能化人工化生产要素形态和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载体的二重属性,数字资本运动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数字生产和数字流通循环往复的持续运动,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增殖复合叠加的双重运动过程。数字资本运动依然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在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数字资本运动一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化数字大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数字异化程度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自我毁灭宿命做出了历史性铺垫。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和资本的循环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因为资金运动也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全部资金也要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三种形式,要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循环亦有可借鉴的指导意义。产业资本是包括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在内的整个资本的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作为产业资本循环一般代表的货币资本循环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在每一阶段资本形态都由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即货币资本转变为…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时,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Ⅱ、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这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  相似文献   

12.
<正> 辩证同一性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对这些基本形式又怎么认识?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又直接关系到对辩证同一性的理解。关于辩证同一性的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从不同角度,作过不同的阐述。概括起来,我认为可以把辩证同一性归结为三种基本的形式,即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和对立面的相互包含。先谈辩证同一性的第一种基本形式——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对立面的相互依存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互为前提,共居一体,彼此不可分离。马克思在论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同一性的第二方面表现时说过:“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联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显。身体成为资本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及对象。在参与资本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身体演变为可以消费和交换的商品符号,个体简化为身体,人的存在被客体化为“物”的存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简和莫迪的处境揭示了这一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尴尬处境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程的研究的一个桥梁。那么,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呢?对这个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想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亦即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是在遵循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而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所以,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可以看作是从一般商品与货币的研究到资本生产过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第二卷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篇: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三篇都是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但研究范围却有重大差别,前两篇是分析单个资本的运动,后一篇则是分析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18.
商品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中,一切物质的劳动产品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只有在流通领域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在商品交换中,都实行等价交换,即都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相交换,这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尽管在现象上商品交换不一定都是等价交换,但从长期的趋势来考察,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这三个不同的方面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人们在进行消费时也会产生上述过程的心理变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要对商品的品质和属性有准确的了解和认识,这需要经历』动理活动的初级阶段,即认识过程;在对商品有了认识之后,就会产生相应…  相似文献   

20.
符号·幻象·诱惑:鲍德里亚论域中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视域中,消费逻辑也渗透、主宰了身体。身体被符码化了,在身体中被编码了一套“时尚”“地位…‘名望”等的符号象征价值;在广告图像中身体被制造成为高不可攀的虚幻形象,在身体幻象背后是商品的真实;实质上身体是被资本所诱惑和控制的,是为资本的生产和扩张服务的。身体的被控制,这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最深层次的异化和不自由状态,我们必须对消费话语下人的身体状态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