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作为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澳大利亚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着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其中土著女作家的创作对土著文学的发展贡献功不可没。本文选取了三位土著女作家采用四种不同文体(土著诗歌、土著短篇小说、土著自传体小说、土著小说)创作的四部作品加以介绍和分析,反映了土著女作家在澳大利亚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对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在土著文学创作发展历程中,为本民族发出她们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创作更多地展现了对故土的回忆和对乡民灵魂的省察。而寻求民族的出路,探索、自省民族灵魂,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特征。萧红的创作在视角上明显受到契诃夫的影响,笔调上却更多地带有屠格涅夫式的温和,其作品带有鲜明的主观倾向且呈现出温婉凄清的写实。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是显现于《桃花源记(并诗)》中的理想社会,但其意蕴内涵却在文艺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桃花源”题材的图像创作推动了“桃花源”意蕴的演绎与发展,这种创作以《桃花源记(并诗)》中“桃花源”文学原型为核心,立足语言与图像符号在表现中的互通与交叉,通过对文学原型“出位”元素的表现,将源文本中的文学场景、文学场域以及文学意象置换于图像世界,创造了图像世界的“桃花源”,“桃花源”形态与意蕴在不同主体、相异符号的置换性创作中得到不断衍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从赫哲、鄂伦春、鄂温克三个民族创作文学入手,探讨他们在开放的本土意识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交流与融合,从而印证三个民族的文学异彩交辉、相融并进、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向现代转型的激变期"五四",茅盾的现代文学观极为丰富又具有前瞻性。近30年对其研究达到相当高的学术层次,但是对他提出的"民族的文学"与"世界的文学"两个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究却显不足。早在19世纪20年代歌德提出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两个概念,随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世界的文学"设想;逮及20世纪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勃发,首倡建构"民族的文学"(即国民文学)与"世界的文学"的茅盾,既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及其相互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又对先创造国民文学再联合各国建设世界文学的缘由给出充分阐明,也对现代中国民族文学必具的美学特征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茅盾的现代文学观不仅具有原创的理论价值,而且它的前瞻性也具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新世纪以来文学创作繁荣背后的"乱象"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满族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构成其文人文学发生、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资源或推动力量,而清代满族的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之间,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分野。清代满族的文人文学是沿着汉文学的发展路径并作为汉文学的一部分兴起并发展起来的,而民间文学则沿着满族文学的历史传统,主要以口传的形式传承,形成了二者的分立状态。其原因首先在于满洲民族入关的历史性迁移使满族在地域上分割为原驻地与迁徙地两大不同的区域,也使原本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中成长变迁,其次也是在汉文化的涵化作用下,满族民族文化包括其传统文学被边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李少群 《东岳论丛》2001,22(6):114-120
20世纪山东文学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中 ,既自觉地趋同于现代新文化的建设目标 ,又有着独特的内涵生成和结构特点。具有深重忧患意识、执著的道德理性和现实实践品格的山东作家们 ,在其随时代而发展嬗变的创作活动中 ,始终坚持与中国现代化同进的价值诉求 ;同时其文学创作深深扎根于齐鲁大地 ,显示出独具丰采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 ,山东文学近百年的演变历程 ,是在特定时代文化目标和文学传统的进展延续中 ,以它特有的创作精神实践 ,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加入并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整体创造 ;同时以其富有民族意味的、开放的文学形态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族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面临一个民族书写的问题.文章从沈从文、老舍和田耳的创作实际出发,提取出民族文学中民族性的三种基本表现形态,即彰显、潜隐与淡化.  相似文献   

9.
海外华人文学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作为海外华人文学重要支脉并具有特殊意义且日呈繁荣之势的海外华人获得语创作,却没有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文章对海外华人获得语创作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创作特征及其特殊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描述、分析和概括,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评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张剑桦 《学术探索》2009,(2):125-129
澳门当代文学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浸润和中华民族文学传统的影响。澳门当代文学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一些文学精神,比如对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学传统的承传与弘扬;求新求变,开拓进取,不断增进当代意识;创作主体具有独特的、自由的审美创造精神;甘得寂寞,潜心创作,满足实现自我的精神需要,等等。本文拟结合澳门当代文学发展态势,联系澳门文学创作具体实践,试图概括、归纳出澳门当代文学的部分特质,抽绎出澳门当代文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冀望对研究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流向,特别是研究中国地域或区域文学,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