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第六六首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颗明珠。名诗名译,各有千秋;直译意译,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第1-17首这一组独特的劝婚育十四行诗,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生命的延续来战胜时间,使美与真永远繁荣。为传达这个主题,莎翁采用了玫瑰的意象以及与玫瑰密切相关的"花精"、"提炼"等其他意象,赋予了玫瑰意象以生命繁衍这一不同寻常的涵义,反映了这位伟大诗人超越常人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主题,写作方法根据作者不同的感情呈现出各种特点。对这些主题和文字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对理解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和意境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他的诗歌代表作《十四行诗集》,将当时英国的十四行诗创作推向顶峰,被誉为莎士比亚体。国内译介莎翁十四行诗的学者专家不胜枚举。本文从国内十四行诗的三个全译本中,选择了其中的第十八首的三种译文,从其语言,标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主题是诗歌的主要观点或思想,它有别于诗歌描述的对象。"真、善、美"不足以概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全部主题。纵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其他作家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剧作可以看出,时光无情、爱情幻灭、人生无常、诗之永恒,是莎氏十四行诗的四个"另类"主题。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的154首十四行诗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戏剧元素,从单首诗来看,其戏剧性也明确存在。从莎氏第129首十四行诗可以看出,诗中存在戏剧人物、人物行为、戏剧冲突及矛盾的解决等,其戏剧性具体表现在叙述者的心理演变过程、用词、句法、修辞以及诗歌形式等方面。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屠岸、梁实秋、辜正坤三位译家的译文,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戏剧性在诗歌翻译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评家李希曼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主题及其变体》中称,莎氏十四行诗中没有西方文学传统中的两个重要主题,即“及时行乐”和“莫负青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莎翁的处理办法有所不同。传统的做法是以规劝为主,莎翁的做法是以威胁为主。但都是为了达到永恒而使用的不同办法。同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还存在着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第三大主题,即“人生无常”。而这一点,则是以往的莎学批评家没有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9.
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语言是个久经探讨的问题。莎翁具有高深的语言锤炼艺术,他经常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飞扬,言简意深。在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多处使用多重复义,具体体现在对不同行业词语的使用,文化典故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的意象上,这种释义的多重性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涵,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意境。从诗歌三复义的角度,即语言复义、文化复义和美学复义,分析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重审其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11.
论翻译单位的两个阶段——"句本位"和"篇本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单位经历了词层、句层和语篇层三个阶段,此过程体现了翻译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形式到功能的发展趋势.笔者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单位"句本位"的局限性及"篇本位"的合理性,指出只有从语篇的层面研究翻译,才能全面、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2.
翻译美学作为一种蓬勃发展的翻译理论,正逐渐运用到各种体裁的文章的翻译中.以往翻译美学更多地被运用到文学翻译中,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科技英语翻译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翻译美学.从准确美、简洁美和逻辑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13.
翻译活动中,对细节的删减、遗漏或误译常导致译文语意不清、语意不全甚至语意错误,因此对细节的处理不可小视。本文以英汉翻译为例,论述翻译中细节处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等效翻译理论,通过对德语新闻的翻译研究,总结出要使德语新闻实现其等效性,就应采取变体翻译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以德国历史文化为背景,运用变译的手段,更好的翻译德语新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言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入手,说明不同文本类型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同时指出三类文本有共同的翻译标准,即“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以及目的语交际文化环境中为接受者所理解的翻译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幽默是我们日常话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幽默具有突显的语言技巧、修辞手段、文化背景等,幽默的翻译自然就是译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翻译补偿手段是英语幽默汉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翻译策略。从幽默的定义和分类,英语幽默的产生机制入手,以丰富的例证,从翻译补偿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英语幽默的汉译,以期为译者提供英语幽默的汉译补偿手段及方法,降低不可译性限度,更好的再现原作的幽默,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8.
公司名称英译中的相对零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102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邱懋如教授提出的"零翻译"和刘明东教授提出的绝对翻译和相对零翻译的概念,分析如何处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缺.同时确定在公司名称英译中存在大量的相对零翻译,并探讨了三种具体实现相对零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二者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 也涉及文化问题,现今翻译被认为是一种以跨文化活动为目的活动.因此,翻译研究无疑应置于文化研究的大环境之下.而所谓的文化翻译就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结构"与"超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国内对零翻译问题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来考察零翻译这一日益普遍的现象,得出结论:尽管零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存在的理据,但是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零翻译中蕴藏着翻译霸权的因素,带有文化侵略的倾向,应该慎用零翻译,尤其是政府机构和公共媒体。最后,笔者建议对于零翻译应该采取中文为体,西文为用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