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文化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要重视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发现并改善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从以下方面入手实现大连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协调发展:培育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上与认识上的统一;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传承、发展与创新海洋文化,赋予海洋文化以时代精神;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两个领域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维度,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处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之中,二者应当协同推进、共同发展,不可偏废。红色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态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协同推进,其基本逻辑在于二者不仅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态势上相互促进,而且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维系着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理念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实现社会公正与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西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西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加强西部开发进程中的农村文化建设应当正确处理好几种事关全局的关系:文化的主旋律与多样性的关系,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农村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管理的关系,文化发展中的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与城市建设相补充、相呼应、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是消除城乡差距、与城市生活水平相当的新农村,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同时还应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生态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异化.和谐社会应当包括人与自然以及生态主义视野下的人与人的和谐,建设生态政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生态政治不仅着眼于目前生态问题的解决,更是实现发展可续和生态公正的政治保障机制.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政府以及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是目前建设生态政治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各有意义,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武汉具有丰富的历史、旅游资源,独特的生态、饮食资源,深厚的科研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显著。做好城市文化规划,保护武汉城市文化,加强武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丰富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休闲"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提高文化产业科技水平;做好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是武汉市实现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应当成为正确处理当代网络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重大指导原则。整体平衡与循环互动构成网络文化建构的基本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深层逻辑是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密切联系,掌握二者的联动机制与实现形式,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将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从而推动生态文明进程;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有着指导约束作用,保证了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由此完成二者的联动.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与城市相比,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两者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在农村社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设施落后;而城市虽设施完善,但缺乏特色。若将农村和城市作为一整体,统筹兼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无疑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应该确立几项根本性原则作为方向指引,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扎实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下,处理好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社会参与,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生态理性是一种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的思维范式,它是在扬弃近代以来的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建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理性,它是农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生态文明发展的理性思维向度。培养农民的生态理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亟须加强的工作,培养路径的思考,应当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分析,同时又应结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产业模式、农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意识、科学文化素质、生态道德素质等具体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美丽中国的建构框架。建设美丽中国不只是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更在于人文生态的建设。在建构美丽中国的过程中,人文生态建设是其应有之义,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乃是人文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掘我国宗教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弘扬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挥其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注重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策机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积极构建青海生态文化体系,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保护建设生态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未来发展中,我国要始终处理好利益整合与科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把它们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既要整合好各利益群体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又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须重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须重视对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须重视对价值体系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须正确处理价值取向的一元性与多元性的关系问题;须尊重自己的母体文化,重视文化的传承性;须具有世界眼光,实现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创造了经济奇迹,中国的经济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国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我们要在经济奇迹、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文化复兴,建设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高消耗、高污染等问题,建设"两型社会"势在必行。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在经济领域,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占了经济信息的70%,因此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文章首先概述建设"两型社会"的内涵,其次讨论会计信息质量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最后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讨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建设"两型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为起点,立足市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归宿,构建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为线索,从而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的建设,是带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步骤。语言文字的规范对促进现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应高度认识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现状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城市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精髓,超级领导则是西方现代一种新的领导思潮。基于无为而治思想和超级领导理论,领导活动的最高境界应是在以道的辩证思维进行有为的超级领导、以法自然的思想实现超级领导的无为本质这一思想境界的基础上,从建设无为而治的超级领导文化、提高领导活动各主体的领导能力、塑造超级领导的自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进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领导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