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  言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韦伯经济社会学研究有了较大的改观。一个重要原因是 ,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社会学内部出现了知识更新 ,也即出现了“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新知识和新的研究取向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们“回到韦伯” :或试图从韦伯那里找到新概念和新方法的知识支援 ,或想从韦伯那里寻求进一步转化或超越的新思路。如果说西方新经济社会学领袖格兰诺维特 (Granovetter&Swedberg[eds .],1992 :导论 )对韦伯经济社会学的兴趣 ,主要来自其对社会结构或网络分析的知识支援的需求 ;那么 ,其他西方…  相似文献   

2.
谈到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在其思想渊源上,人们主要强调他通过卢卡奇对马克思的继承,而较少关注曼海姆在思想上与韦伯的复杂关联。一般认为,正是在与马克思的关系上,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与舍勒的知识社会学区别开来,形成了知识社会学不可相互化约、又相得益彰的两套经典传统(Wolff,1 970 :32 )。但实际上,在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代表作《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当中,我们也可以随处看到他与韦伯思想的关联,①尤其是在对知识分子问题、知识社会学认识论、方法论等问题的论述上,曼海姆几乎就是接续②着韦伯的命题在往下言说。另外,考虑到他的精神导师…  相似文献   

3.
社会行动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的预设前提和核心成分。在社会学史上,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他的理论是对在他之前的社会学理论进行综合的一种努力——第一个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科学。尔后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他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重构和发挥使他垄断社会学界达数十年之久——也从社会行动出发建立其社会学体系。现在美国  相似文献   

4.
郭红霞 《社会学》2004,(1):13-1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学舞台上,德国经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一颗耀眼的星,他被后人誉为“典范和榜样的社会学家”。作为一个思想泰斗,韦伯对社会学的影响及贡献非常大,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以“理解”为核心的解释社会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经济学“理性”概念之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尽管社会学与人类学、政治学、社会生物学有过或正发生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但是从历史到现今 ,同社会学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对之发生着最深刻影响的是经济学。在历史上 ,经济学同社会学曾经有过同源的关系。斯密是近代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但其一生中投入最长时间和最多精力写作的却是一部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著作《道德情操论》。马克思和帕累托一向被这两个学科的继承人共同奉为奠基人。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但在他的一生中涉及经济学的著作不胜枚举 :《世界经济通史》、《经济与社会》等等。近代人类社会所…  相似文献   

6.
凝视与社会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 言一方面 ,有关社会行动的社会学讨论始于 2 0世纪初的社会学家韦伯 ,至今仍讨论不休 ,尚未定论 ;另一方面 ,既然社会行动牵涉“人”与“人群”的问题 ,哲学家自古以来都在讨论。本文的讨论采用了双线世系 ,即同时采用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这两个世系。与本文讨论有关的人物 ,前者主要是韦伯、舒茨、帕森斯、加芬克尔 ;后者主要是康德、黑格尔、胡塞尔、舒茨、利科。他们的言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一 )舒茨既是社会学家又是现象学家 ,他合胡塞尔的超验现象学和韦伯的社会行动论 ,开创了他的现象学社会学。 (二 )加芬克尔是帕…  相似文献   

7.
陈序 《现代妇女》2013,(11):35-35,40
社会学家三大思想家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奠定了经典社会分层理论的分基本视角和分析框架,对当前的社会分层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社会分层研究既是社会学的基础研究也是认识我国当前社会结构现状的关键之一,从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出发理解其社会分层思想,有助于更深刻、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各视其是。问题的症结主要还是在于各派社会学家都有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依笔者所见,社会学在其发展历史中,各派社会学家对社会学研究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出发点:第一种是从社会出发,第二种是从人出发,第三种是从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出发。上述出发点,是导致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定义产生种种分歧意见的主要原因。笔者提出深入讨论一下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以便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笔者持着后一种出发点,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典型的社会理论著作,《苦难:一种社会学的引介》(Suffering:ASociological Introduction)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来理解现代社会的苦难(suffering)?埃恩·威尔金森(Iain Wilkinson)回顾了苦难与痛苦(pain)在现代社会的意涵,综述了马克思、涂尔干,尤其是韦伯的经典著作中所蕴涵的关于现代苦难的意义,还涉及了现代社会哲学中汉娜·阿伦特关于大屠杀的讨论。作者认为,对于苦难的讨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是政治社会学的角度,他的提问是“苦难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成为可能”;一个是理解社会学的角度,其提问是,“社会学家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10.
对贫困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测定,算起来足有200年的历史了。多少位著名的思想家似乎无一不是从它的旁边走过去的。这也说明,贫困是所有社会问题中最具有社会性的问题。它实际上是把社会学概念和范畴的全部焦点集中到自己身上。比如,非常明显的是,描述贫困不可能不提及到经济状况和收入,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的概念,国民财富和居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需求量和消费菜蓝子、贫富的社会化。在国外社会学中,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是—个被学术界广泛深入研究和正在继续深入研究的领域。从90年代初开始,国内的社会学就积极地研究它,在此之…  相似文献   

11.
伴随苏联的改革,社会科学,其中包括社会学的地位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苏共中央认为,社会学是改革的重要手段,它的使命是满足社会的重要需求。问题在于要提高社会学在整个科学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改变社会各个方面同它的关系,使它面向实践需要。与此同时,社会科学本身也在进行改革。苏共中央1988年5月通过的决议在发展社会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12.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方面,两者如何结合,一直是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社会学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去探索和研究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能够科学地预测社会发展的前景。但是目前社会学的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法?这个法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问题也是法律社会学必须解答的首要问题。不过,法律社会学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不同于传统法学的解答。在法学史上,在学者们没有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和解释法律现象之前,法学家们总体上是把法理解为一个封闭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韦伯都曾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进行过研究。虽然探讨的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结论似乎很接近。马克思对该问题的解释并非仅仅停留在说明不发达的生产力导致自然经济结构停滞不前,而是强调了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堵塞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韦伯对该问题的解释常被理解成“文化决定论”,但事实上他更多地是从社会政治结构方面来分析东方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并合乎逻辑地将这种政治结构形成的根源归结到土地所有制结构上。作者认为,马克思与韦伯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的探讨不仅近似“殊途同归”,而且从韦伯的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影响的印记。这说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声望,也被称为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综合性价值评价。换言之,是指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社会尊敬程度与经济地位差异相比较,社会地位的等级差异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持久的影响力。韦伯在其著名的《阶级、身份和政党》一文中,对经济分层(阶级)与社会声望分层(身份)加以区分并进行比较。他认为,社会声望分层由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所决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们的身份认同、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直接影响,而经济分层对这些方面的影响则不那么直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韦伯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差异导致了社会差异,或者说,经济分层与社会声望分层相吻合,社会分化才得以结构化,即产生了阶级或阶层,形成了阶级结构或阶层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当前我国各职业的社会声望。  相似文献   

16.
费先生在进行学术反思和补课时,也在思考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西文化比较等问题,关注着社会发展变迁中不同文化的接触、转型和融合。他认为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多元文化的人类如何相处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必须研究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因果关系 ,还是亲和关系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 ,大量的学者 (尤其是中国学者 )在谈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问题时 ,往往喜欢从韦伯的这本书出发。要么指出韦伯忽视了其他文化 (尤其是中国文化 )的某些方面———它们对现代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要么指出韦伯并未发觉中西文化差异的更为重要的和更为精细的方面。① 但是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 ,都是从外部对韦伯进行批评 ;它们都存在一个前提 ,那就是 ,承认“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是有一定的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作为历史进程中社会变动的一个继续,也是一个引起中外学者关心的学术性问题。要搞清这个问题,则需要对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一个全面的、冷静的分析。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分析的角度来认识问题。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观点出发,试对中国现代化主体问题做出宏观性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比较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包智明本文首先论述了迪尔凯姆、韦伯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对比较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了在比较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几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比较社会学基本性质的认识。本文认为,比较社会学应借鉴人类学,...  相似文献   

20.
布迪厄对“学究眼光”的批评着眼于后者终会造成“社会失却”的问题,但他的知识论思路试图将社会分析在社会学研究和认识论上双向展开,从而使得社会学的思考能构成实质意义上的对社会的思考。其进路逐渐体现为一种“社会学的社会学”,即把知识论的问题作为一种反思社会学来写作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布迪厄的重要概念“信念”(Doxa)在实践感、场域分析和符号权力三个面向上的整理,提供一种理解其作品社会学品质的路向。我们可以看到,于此意义上,他对学术场域的分析也是将后者作为科学理性本身的问题域来处理的。在他看来,惟其如此,社会学才能通过清理社会机制的作用使社会学的知识祛除种种自以为是和神秘化的倾向,成为人们据以面对社会世界的一种眼光,并自觉地迈向一种科学和政治的现实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