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情绪依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和记忆的关系一直是记忆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记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文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和情绪记忆的关系,回顾了情绪依存性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说,加深了对场合依存性记忆的理解,对情绪依存性记忆的本质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作了进一步探讨,并运用情绪理论揭示了认知和主观情绪经验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来源记忆是对事件相关背景的记忆。已有研究表明,情绪对来源记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情绪状态、情绪刺激效价和唤醒度来梳理情绪影响来源记忆的相关实验研究,分析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旨在通过诱发不同情绪,对23名被试的实验研究,来考察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以期对现实生活、学习,尤其是学校教育有所启发。结论:(1)情绪既影响外显记忆,又影响内隐记忆。(2)不同情绪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3)外显记忆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情绪记忆和孙惠芬小说意象创造关系密切。情绪记忆,是意象创造的资源。她偏于情绪记忆,能记住"感动的情境"与机理,主体情绪时而与意象创造呈现共时性状态。这样的情绪记忆使她擅长在文本中捕捉人物心灵的瞬间,并把微妙作为最崇高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意象多是她情绪记忆的审美对象化,是创作主体与人物主体的精神寄托,是文本欲望世界的敞开,是"乡下人"情绪记忆的回溯与印证。成功的意象创造源于情绪记忆而又超越情绪记忆,在动与静、诗性与哲性、感性与理性、并置与对比中充满张力,又充分统一,体现审美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5.
情绪对认知加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就有必要考察情绪加工的大脑发生机制。但就内容而言,目前有关情绪加工的研究多集中在情绪识别、情绪记忆、情绪易感性、情绪调节及情绪影响认知等方面。国外开始关注情绪在经济决策中的神经机制研究,研究发现情绪相关的脑区在人类经济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研究揭示文化和性别及其相互作用会产生基于不同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链接模式。然而受到注意资源、刺激评定、刺激内容、刺激物理特征、任务、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很多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情绪和认知是信息加工中的两个子系统,情绪、认知及行为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同极性的情绪会对信息加工起到干扰或者促进作用,情绪的变化可能影响认知加工的过程,也可能对行为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注意是完成信息处理过程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注意对认知和行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并有效收集了70份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情绪启动状态对注意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影响;注意稳定性、记忆材料对记忆广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时代,更需要一种情绪记忆式表演。共情性、真实性与生活性是真人表演的优势,共情满足、立体形象塑造则是情绪记忆式表演的优势。情绪记忆式表演的实现需要演员贯彻生活美学与体验美学理念,重视间接体验,并紧抓技术辅助与科技赋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讨前瞻记忆的认知加工机制以及情绪与前瞻记忆的关系,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选取1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紧张情绪和不同认知负荷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诱发紧张情绪会显著降低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进行中任务认知负荷依次增加时,前瞻记忆成绩并不是依次降低,而是呈现不同变化,这说明前瞻记忆在不同的背景任务中可能采取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实验结果支持前瞻记忆的多重加工说。  相似文献   

9.
情绪理论强调情绪是独立于认知的动机系统,是先天预定的生物模块;认知的观点则强调情绪依赖于认知,情绪发展随着认知发展而发展;机能主义者强调情绪是个体适应周围情境的产物,因而也离不开认知和经验的影响;社会建构论强调建构需要认知能力作基础,同时更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建构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情绪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机制的探讨还会继续,对情绪所包含的多种成分是否确定为情绪的一种成分等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对情绪的适应性机能的关注将推动研究者进一步探讨是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定的情境有助于情绪发展?社会建构论融合了认知和机能主义的观点,这使得从认知和情绪相互作用的角度、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探讨情绪成为当前情绪研究的热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情绪发生的机制来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打开思路,拓宽广度,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使写作变得有话可说且情真意切。情绪感染现象中,现实情境中他人情绪的引发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与他人情绪共鸣的情绪从而提升自己情绪的强度使写作愈加情真意切。再造情境中他人情绪的引发不受现实情境的局限,拓宽了情绪引发的范围有利于不同情境相连的作文写作。而由语言引发的情绪感染操作上简单易行,相对的对学生言语想象力的要求也高。想象引发情绪中,强调想象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记忆引发情绪中,强调记忆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调动与写作相关的情绪记忆来拓宽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旧体诗词具有十分明显的"气盛言宜"的特点。细究此期作品,大致可以把"气"分为三类,即不平则鸣、怒发冲冠的豪壮之气;感荡心灵、情景互动的愁怨之气;陈诗展义,低回隐忍的幽咽之气。  相似文献   

12.
社会记忆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必要的系统工程,本文论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分析了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的缺陷,对档案部门参与社会记忆建构能力的培育提出了思考,建议转变和完善档案工作,构建完整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3.
在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过程中,如果温度升至TS后停止升温,并降温至马氏体相变结束温度Mf以下,则在下一次完全相变循环中出现动力学停顿,而这一动力学停止温度点与上次的停止温度密切相关,这一现象被称为温度记忆效应。该文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对TiNi和TiNiCu合金薄膜进行一次或连续几次不完全相变,系统地研究了温度记忆效应。结果表明,不仅温度记忆效应是形状记忆合金固有现象,而且温度记忆效应与马氏体变体间的弹性能及母相和马氏体相之间的共格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纵观记忆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记忆理论主要在20世纪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是集体记忆的理论鼻祖,但记忆理论主要在德国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阿斯曼夫妇厘清了各种记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文化记忆理论。文化记忆理论成为学科交叉研究的对象,联接了社会学、考古学、文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各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工作记忆与理解关系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记忆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一种记忆系统 ,用于有限容量的信息的暂时性储存和加工 ,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作用 ,如语言理解等。我们考察分析了工作记忆和理解之间关系 ,其中之一是在工作记忆三元素模型中讨论理解 ,即视觉空间模板、语音环和中央执行系统。结果表明 ,大多数情况下 ,语音环和中央执行系统对于理解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跨民族结构下工作记忆广度对外语听力理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母语与外语工作记忆广度随着工作材料容量的增加而相应增长;母语工作记忆广度对外语听力理解效果无直接影响;外语工作记忆广度对外语听力理解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但非唯一的影响因素;母语工作记忆广度与外语工作记忆广度有较强关联度;汉族学生与非汉族学生在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随想录》是一本沉甸甸的大书,单是其中的22篇怀人系列散文就使我们受益匪浅。作者怀什么人,如何处理先后详略,其中创作主体与怀念对象构成何种关系,无不显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怀。  相似文献   

18.
短时记忆与外语听力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短时记忆的特点及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指出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由此提出对提高短时记忆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立足族群认同、集体记忆的相关理论背景,选取历史记忆的理论视角分析族群边界与族群认同的关系,探讨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及其变迁的相互关系,认为族群边界是能动的,一方面藉着历史记忆来承载族群认同的根基性情感,另一方面藉着历史记忆来为趋利避害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提供合理化解释。这对田野调查工作以及建构族群发展史工作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格拉斯的《剥洋葱》几乎成了世界的文化事件,其意义却绝非只是简单的"爆料",而是体现了格拉斯一以贯之的立场:作为"针对流逝的时间写作"的公民,以真正启蒙的精神再三撕开伤口,不断反思往昔。本文分析这部自传体写作,从记忆与回忆、诗与真、主我与客我、个体记忆与文化记忆、现代与后现代等张力关系的角度,探讨格拉斯有关"记忆工作"的观点及其百折不挠的拒绝"忘川"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