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经过十年的发展,电视问政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节目模式和覆盖全国多地电视频道的收视格局,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影响。从传播效果来看,电视问政既有真人秀节目的叫座,又有政务公开平台的叫好。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现象,电视问政一方面作为政务公开平台,推进了公民政治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档特殊的真人秀节目,重构了当前泛娱乐化的电视节目文化生态。但是,电视问政的政治价值也很容易受到政治消费主义文化的消解,必须从节目形态、选题以及播出常态化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有效规避这种消解。  相似文献   

2.
表演学为电视真人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路径。在真人秀节目的表演学解读中,可以将自我呈现作为逻辑前设,把自我实现作为目标诉求,考察节目选手、主持、评委、观众、电视媒体乃至政府等主体的行为。分析真人秀表演的自我呈现、规范向度、审美旨趣和中介化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真人秀其实是一种表演范式,它既是一种审美表演(舞台表演),也是一种社会表演,还是一种媒介表演。  相似文献   

3.
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媒介逻辑及其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法制节目走故事化叙事的路线有着自身特定的媒介逻辑。故事化叙事在为电视法制节目赢得广泛社会认可,赚得较高收视率,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社会效果。平衡电视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中的眼球效应与教化职能,纠正其间的不良偏向,在确保法制节目可视性和亲和力的同时,维护其特有的严肃性本质,显得应时而必要。  相似文献   

4.
陈立强 《中州学刊》2006,(1):250-254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日趋平民化,由昔日的明星叙事逐渐目光下移,投向了草根阶层,表现出新的类型运动特征与欲望诉求.<超级女声>即是其中的典型.该节目以普通大众为选秀对象,并大量吸引观众参与节目,以酷评、原生态的叙述方式、观众高强度的互动性和前所未有的评判权力作为构建元素,融进一些综艺基点,完成了娱乐"真人秀"本土化的空前演绎,掀起娱乐选秀节目的一个类型新高潮,同时,该节目也成就了一场商业盛宴.  相似文献   

5.
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化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真人秀节目是上个世界末首先出现在荷兰的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它一经出现,就迅速走红,以燎原之势迅速在欧美蔓延.这种节目态式为何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是因为它迎合了受众的欣赏口味,它的平民化的理念,让受众更增加了参与节目所带来的其它效应,无论对参赛者,还是对电视台,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利益.这也是真人秀节目吸引人的地方.未来的真人秀节目,会有一个具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意识、叙事风格和节目形态等表意系统和符号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传递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如果说政治化纪录片时期,电视纪录片服务于特定的社会权威和价值体系意义而生产的话,那么从人文化纪录片时期开始电视纪录片的情形似乎就要复杂得多,它往往呈现出某种对抗和颠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的电视屏幕上,各种各样的真人秀节目异彩纷呈。而《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属于语言文化类节目,它们的收视火热,引领了电视节目的新风尚。这类原创文化类节目的成功是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原因是汉字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国人对汉字的情感,外在原因是文化类节目借助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模式、技巧和理念,让民族文化文明以一种更加流行、更加时尚的方式走进普通百姓家庭。  相似文献   

11.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闻节目的客观真实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其中,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客观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视角对客观性的建构。叙事者正是利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营造了真实的幻境,成功地将节目的意图缝合于表象客观性中。  相似文献   

12.
穿越电视剧的叙事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几年,随着电视剧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大量涌现荧屏,穿越电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题材也越来越受到导演和观众的青睐。这种题材的电视剧糅合了神话、言情、现代都市、古装等类型在内,因此在叙事上也呈现出其本身的特殊性。它在敷演事情的演进时通常采用多时空的交叉叙事方法,具有明显的戏剧化的叙事情节,而且多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征。通过这种特殊的叙事方式,穿越电视剧在传达电视剧讲故事的这一目的之时,还附带着很多人生哲理及处世方式等。正因如此,剧中的主人公也更加立体化,赢得更多的看点。以近几年在荧幕上搬演的几部穿越类型的电视剧为例,通过对比分析,探讨穿越电视剧在叙事上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烁 《云梦学刊》2014,(3):105-108
根据菲斯克的性别电视叙事研究,电视剧《士兵突击》选择了军旅成长的男性叙事题材,但却涵括了“多角色,多情节”、“没有叙事终结”、“亲密谈话”和“情感的过程”、“敏感”的男性角色等女性叙事特征,模糊了电视剧性别叙事的对立性,并具备了励志即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偶像剧审美心理共性,使男性观众的经验型接受定式和女性观众的情感型接受定式达成一致,从而成功实现对两种传统性别叙事的越界行为,也跨越军旅剧和偶像剧的受众局限,可被视为一种新型偶像剧.  相似文献   

14.
吴卫华 《云梦学刊》2006,27(5):40-43
历史意识对历史叙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历史意识的匮乏而使得当下不少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走向了误区。长篇电视连续剧《屈原》的审美追求负载着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既表现在电视剧的主题内涵与人们的生命状态、生命体验的高等契合,也反映在历史叙事的艺术形式追求和当代审美理想的一致性上。文本的话语精神彰显出了当代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意识,为历史剧创作留下了诸多的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振祥 《云梦学刊》2014,(3):144-148
价值同轴对称原理是基于文化价值哲学思考的一个概念.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化是当前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困惑的一个具体体现.在当前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中,价值同轴对称原理在客观发挥着作用.价值同轴对称原理下我国当代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化表象包括电视娱乐节目在价值选择上的同质发展倾向,电视娱乐节目文化价值选择偏差引发的低俗化问题以及电视娱乐节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徐振祥  冉华  刘艳娥 《云梦学刊》2009,30(5):151-155
电视娱乐节目以其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互动性等优势能够充分建构利益联盟和开发产业链接,形成节目的规模效益。电视娱乐经济的兴起是与注意力消费和乐趣消费导向为基础的。我国电视娱乐经济具有鲜明的特征.电视娱乐经济价值的实现是以资本创造力、注意力吸引、公众参与性和传受双方的共赢性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观众作为大众传播受众的一个部分已形成强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无论对电视产业还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立电视观众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由于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方式的转变、节目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电视传播由点对面的广播变为点对点的窄播,受众的概念也由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的观众。电视观众学作为大众传播学的一个新学科,在新世纪新时期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担负起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香港电视连续剧中的"江湖"母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港电视连续剧中广泛存在着“江湖”母题,香港电视连续剧正是通过“江湖”这个母题构建了香港人文化认同的基础,以表现生存境遇的图象符号表征出香港社会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四川省两所农村小学儿童电视收视状况的调查报告.经调查我们发现,在收视环境上,农村儿童一个人看电视的情况较多;收视时间多在1~3小时之间,且对电视的依赖程度与年级的增长呈正相关;多数家长对农村儿童的收视状况积极干涉,控制着节目选择的权力;在收视习惯上农村儿童看电视的专注度较高;在收视兴趣方面偏爱动画片、影视剧和娱乐综艺节目,且对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收视心理上则以放松压力为首要目的,次为学习知识,对节目内容有显著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