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光龙 《家庭科技》2008,(12):23-23
很多人使用手机都有一些误区,比如说打手机时总喜欢走来走去,在角落里接听电话等。频繁地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手机总是在向发射站传送无线电波,手机的辐射量加大。而在角落里使用手机信号较差,这会使手机功率加大,从而造成辐射强度增大。基于同样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正飞行模式是关闭电话通信功能,即不能接打电话发短信,与基站没有信号联系,也不试图联系基站。因为手机信号会干扰飞机上的电子设备,所以飞机上不允许打开手机,而这种模式下关闭了手机信号的有关功能,手机可以开着继续使用其他功能,如查看电话本、欣赏手机上的文章、电影等。但是,飞行模式  相似文献   

3.
很多时候手机待机时间的“缩水”是由于人们不正确操作手机和电池造成的。业内人士列出了几点防止“缩水”问题出现应该注意的地方。一是在恶劣天气时,最好少用手机,如下雨、严寒等天气;二是在密封环境中,尽量不使用。很多人在饭店、歌厅等环境中频繁使用手机,这样也会使待机时间“缩水”。因为在这种环境中使用,手机需要加大功率,来确保信号穿透遮挡物,需要多耗电;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资费降低,许多手机一族常用手机聊天, 一些年轻情侣爱在人少的地方用手机情意缠绵地聊个 不停。联通公司一位工程师提醒说,在人群稀少或有高 大建筑物以及偏僻的地方打手机,虽然不影响他人,但 这些地方手机信号往往不好,这时最好长话短说,避免 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这位工程师说,一些手机厂商为了让手机在信号  相似文献   

5.
正手机整夜充电会对电池不好吗?整晚充电会不会对手机电池造成伤害呢?最近,网络传言手机充一整夜电会对电池不好,大多数人也都相信是这样,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这些会不会只是网络谣言呢?近日,加拿大有专家否定一整夜为手机充电对电池有害的说法,称使用锂电池的电子用品,包括智能手机,其充电回路会在电池充满电后自动断电,不会损害电池。反而,"用干"电池后才充电,才会缩短电  相似文献   

6.
低配人生     
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 你是否也会恍然大悟:哦,真是这么回事!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空间缩小一点儿了.低配一点,成为年轻人越来越崇尚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7.
手机在方便了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有些人在特定条件下不宜使用手机。 甲亢和糖尿病患者手机释放的电滋波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甲亢、糖尿病均为内分泌不调性疾病,使用手机会加重病情。 孕妇及乳母资料表明,电磁辐射有致畸作用,因此孕妇不宜使用手机。手机还能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家庭科技》2005,(10):20
目前人们对手机病毒的反应还没有像对计算机病毒那样敏感,但是随着手机的增多和功能的复杂化,尤其是新一代手机都具备上网功能,手机遭遇病毒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手机中的电话簿突然丢失了,或者你在出差的时候手机操作系统突然崩溃,会对你的正常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项针对广州市白领一族颈椎病发病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每100人中就有25人患有各类颈椎病,而在经常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IT行业内,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 颈椎受伤首当其冲 所谓"短信脖子病",其发病机制与颈椎病是相同的.长时间专注地低头工作或者玩游戏,颈椎会处于长期过度弯曲状态中,使得其生理性前凸消失,变成直线甚至后凸,从而造成颈部动脉缺血,发生颈部僵硬、酸痛甚至晕厥.  相似文献   

10.
进口手机很受中国用户喜欢,但不少新用户由于不了解其功能,有时会导致手机自锁,使手机只能收而不能发;另外,连续输入错误的私人密码也会造成软件故障,导致锁机。 现介绍数字手机的解锁方法。由于各型号手机所配装的用户识别智能卡、SIM卡中存有卡号、国际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消费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感知有用性等因素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个人需要、社会影响、业务范围、运营商信任、个人创新性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运营商信任对感知有用性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个人需要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社会影响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业务范围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遥控彩电如果出现使用遥控手机不能对彩电进行正常操作(对所有操作都不能进行,而且更换电池也无效),但使用彩电面板上的按键则可以对彩电进行正常操作,这就是所谓的遥控失灵。造成彩电遥控失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彩电本身有故障,另一个是遥控手机有故障。判断故障究竟是出在遥控手机或是出在彩电  相似文献   

13.
第二代手机在全球拥有11亿用户,普及用了10年,第三代手机在全球普及大约也要10年,再过10年,第四代手机(4G)会逐渐成为普通用户的通讯工具吗?与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GPRS、CDMA的2.5G手机和即将开通的3G手机相比,4G手机又能玩出什么心跳?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1,(9):19-19
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人们离不开手机。然而,频繁使用手机的男性要注意:手机辐射不仅影响精液的质量,还会降低男性的"性趣"。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间的长短与精液的质量有着紧密联系。对男性,特别是大城市的白领男性而言,手机、电脑已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由于工作需要,根本不可能离开手机、电脑。  相似文献   

15.
出门时,你如何携带手机? A.随意丢在皮包里 B.挂在腰边 C.当项链戴或使用手机背袋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发送短信时,手机屏幕上有时会显示“发送不成功”。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网络堵塞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对方短信息服务器已满造成的。 从短信息发送过程来看,你所发送的短信息首先被发送到移动公司短信息服务器上,再由服务器发送到对方手机。如果对方手机接收到了这条短信,自己的手机工会显示“发送成功”,这时服务器将自动删除这条已成功发出的短信息。如果对方没有开机或者没有收到,短信息就会被暂时保存在短信息服务器上。如果对方在服务器上的10条短信息存储空间已满,这时你还发送短信息给他,你的手机就会提示“短信未发出”。对于这种情况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等对方开机或接收一条短信息后,腾出了服务器空间;二是对方所设置的短信息保存时间已到,服务器也会自动删除它,这样你就可以继续发送短信息了。 所以提请朋友们注意,不要向没有开机尤其是短时间内不会开机的朋友发送太多的留言。  相似文献   

17.
李雪 《理论界》2009,(10):172-174
本文集中分析手机使用中的负社会功能问题.本文认为,手机具有作为单纯的通讯工具的"第一身份"和作为承栽社会功能即人际交往的社会工具的"第二身份".而这"第二身份"的存在使手机的使用社会化和复杂化了.其结果,一方面它使手机使用者获得了一些促进社会交往的正社会功能,而另一方面它也使手机的使用者获得了一些负社会功能.这些负社会功能的存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很大,形成了对手机使用者的"反控制"或人际关系的破坏.本文还指出,手机使用的负社会功能的存在原因主要是手机使用本身具有的私秘性、易侵入性和即时性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球出版业整体转向数字化出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也存在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压力。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可知,高校学报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其特定的优势及劣势,同时面临相应的机遇及威胁。针对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现状,提出其发展策略:1.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力度;2.建立与期刊数据库网站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3.利用采编系统,实现网上办公;4.尝试使用优先数字出版技术解决传统难题;5.逐渐推出手机出版。  相似文献   

19.
打开手机里的App,最先跃入眼帘的都是广告.这种体验,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不陌生.但是这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不仅正困扰着消费者,也在侵犯个人隐私. 600款App中近六成有广告 "游戏软件里的广告推送很多,每次儿子一玩手机,屏幕上就会多出好几个新软件."提起手机广告,年轻的妈妈董女士有话说.董女士的儿子今年6岁,喜欢...  相似文献   

20.
蒋原伦 《东南学术》2021,(5):215-222
从最初的移动通讯工具发展到今天的智能化运用,手机在功能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不断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和与之相应的功用,使得手机从各个方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大大拓展了人们生活的边界.与此同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进入到手机之中,丰富了手机的内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手机象征着机主的主体,是其私人生活和情感生活的组成部分.手机也是人们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作为技术之物,手机似乎重新组织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越依赖手机,手机就越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跟今天社会的体制、信息化程度和监控环境相关,跟社会一体化进程相关.而今,手机也成为监控人们的有效工具.由此手机成为人们亲密的异己者,也许有朝一日,它会成为可恶的异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