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推行“省管县”体制的理论基础、现实可行性及可能衍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通过改革省级行政区划,依法明确省、市、县的职责权限,继续完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适当维护地级市的利益等对策完善“省管县”体制管理。  相似文献   

2.
“省管县”体制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振 《理论界》2006,(11):22-25
改革“市管县”体制、推行“省管县”体制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文献,大部分是从分析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入手,讨论推进“省管县”体制的意义,并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改革路径。另有部分学者主张推进“省管县”体制应该慎行,他们认为,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等客观因素,改革“市管县”体制须与相应的宏观体制改革配合,“市管县”体制的有效性在我国的一部分地区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3.
徐雪梅  王婉婷  于亚奇 《理论界》2010,(8):56-57,29
"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市管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浙江及江苏省管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辽宁省管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思路、辽宁省管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等问题的研究,为辽宁省管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省管县体制与浙江模式的生成机制及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管县"的财政和人事体制,作为浙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理解浙江现象的一个关键变量.这一体制同浙江的县域经济现象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系,给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多重影响.在经济发展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压力之际,积极推进"市县分治",深化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浙江再造体制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省管县"财政体制主要受各级政府的财政实力、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以及管理幅度和管理难度这三个因素的影响.根据广西区、市、县三级政府财政经济状况,广西可有针对性地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比较强的城市继续实施"市管县";对经济强县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市所管辖的县实行"省管县";其他的县,让市、县自主协商确定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北部湾经济区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取得的成效和后续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比如采取“湾办”牵头,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引领,指导区域科学发展;制度设计,保障区域持续发展;政策激励,促进区域积聚发展等“复合行政”措施,助推经济区“风生水起”的经验;采取适度推行“省管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行政执行力,出台“管理办法”,加大行政干预力度等非市场机制措施;采取建立“共享共担”机制;建立“对话”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市场机制等“多元协调”措施,深化经济区的“科学发展”等等,都是科学发展观具体指导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着市县矛盾加剧、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行政成本、影响行政效能等主要问题,推行省直管县是克服市管县体制弊端的改革方向。市管县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省直管县,城乡分治,实现市县在法律关系上平等,不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地级市集中精力治理城区,县专心致志治理乡村。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在全面推行省管县财政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第二步,稳妥推进省直管县。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由财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到行政意义上的省管县,实行市县分治,并相应调整行政区划。第三步,完成地级市改革。重新定位地级市的角色,适当合并地级市,并优化其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8.
"省管县"体制改革作为行政权力的地方行政层级配置,存在着宪法规定不明、法律规范缺失、区划管理法缺位以及法理冲突等合法性问题.改革的合法化需要以法治化作为其精神导向、以契约化作为其新准则,在区分对外效力事项和对内效力事项行政权的基础上,构建规则导向和民主导向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9.
位居我国政府架构中第三层级的地级市,由于经济上市县争利,行政管理上削弱了县级自主权,又限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导致调节城乡关系乏力,其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取消地级管理层,最终实行省直接管理县体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目前其条件还不成熟.现阶段,我国市(地)级政权体制改革应走"弱市"之路,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全面推行"省管县"体制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老师,近来我们都在学习十五大报告.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成为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我想就“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问题向您请教.您是怎样看待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两者关系的?我们恐怕还得先简单讨论一下“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各自的含义.你能对此谈一下你的认识吗?在政治学意义上,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政治体制、政治权力结构、政治运行机制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旨在优化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县域经济“亚核心”发展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把握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亚核心"发展规律,即在核心区外围的局部边缘区内以县域中心镇为依托,建立次级核心,通过极化作用聚集周边地区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可以实现县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通常,县域经济的"亚核心"发展,遵循从资源优势培育、资源优势向区位优势转化再到区位优势极化这样一个有序的过程。其具体途径有三:一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二是通过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的出现,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新分配,对于县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以安徽省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20年安徽省5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高铁开通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整体上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高铁开通对人口大县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口小县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劳动力的流失减小了高铁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结论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以及未来的高铁规划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助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是山西省县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其他类型相比,城郊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区域依托性的显著特点,同时还具有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信息科技优势与人才优势。聚类分析后归纳出三种具体的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即农副产品基地型、工业产品配套型和多层次城郊服务型,以期为今后山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既符合客观实际且具有发展前景的县域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郭安菲 《学术探索》2014,(10):61-65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一直以来,云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拥有129个县市区的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更是显得相对滞后.然而,近年来,云南省围绕自身优势,深挖潜力,创新体制,优化产业,做强市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培育县域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蝶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儒家修养理论在中国历史上的双重作用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儒家修养理论对今天中国的“以德治国”思想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对我国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道德建设,增加法治依赖,变自律为他律,变人治为法治,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法制国家。  相似文献   

16.
论依法行政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恒立 《河北学刊》2003,23(2):88-91
作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制度安排,依法行政同样需要其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依法行政的制度基础应包括三个维度,即宪政基础、市场经济制度基础和社会领域的制度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依法行政的发展、完善及有效程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其制度基础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有关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文献综述,挖掘河北省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创新、产业集聚、人才吸引、政策完善四个方面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北省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使各县(市)明确自身在全省的相对位次。文章以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为切入点,探讨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炼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高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从江西省县域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找出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关原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希冀藉此推动江西县域工业园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西藏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脱贫致富;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