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医药行业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它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这也导致了医药公关有着与传统公关不一样的属性,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一支负责任的团队。医药公关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对危机的预防和应对,数字时代医药公关的挑战等,是此次沙龙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期沙龙的对话嘉宾分别是关键点传媒公益与健康事业部总监丁冰、麦田公关客户总监杨维大、IWOM口碑营销BD中心总监黄云鹏。  相似文献   

2.
最近微博上关于公关人的话题蛮多,有一些我们尊敬的媒体老师去了大企业的公关部,也有一些媒体老师们说媒体太苦逼要去干公关,网上检索了一下,发现近期公关人的帖子和公关人的职位说明以及升职指什么的还是不太多,所以准备写写公关人的职位说明以及每个职位对应的工作技能或必备的能力。哥的格局不大,描述得比较局限,但出自观察以及第一线,算  相似文献   

3.
微言博义     
《国际公关》2013,(3):96-96
@陈晓冬Sonic 既然说公关是“以人为誉”的行业,那么作为公关人来说,自我修养的锻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亟待进入公关行业的人采说,个人理想与行业现实如何擦碰出激情的火花,是自我修养的第一课。公关这个行业,入门并不难,真正的台阶在门里。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公关人,应该在深入了解客户的产业和公司基础上,在声誉管理和业务增长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让客户心甘情愿付费如果有幸进入公关这个行业,你肯定会问,最优秀的公关是什么样,顶级公关人有什么本事,我离那个最高点还差多远?理想的公关人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关人,更重要的是,你的客户如何看待你的作用,他信你几分,你在多大程度上能说服、帮助客户。  相似文献   

5.
资讯     
《国际公关》召开2007编委/理事会议1月12日下午,《国际公关》杂志2007年度编委/理事联席会议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议室召开,杂志管理层、编委、理事单位代表以及杂志编辑部成员近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杂志编委会主任兼总编辑郑砚农在会上回顾了杂志创办的历程。他说,《国际公关》  相似文献   

6.
喜欢学习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看好中国的发展。从过去到现在,她始终坚持着这种想法。过去我们总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公关行业的做法和思路,而如今中国公关行业的水平已经赶超全球。她,正是见证中国公关行业崛起的资深公关人——罗德公关CEO步春歌(Kathy Bloomgarden)女士。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角度上说,公关是一门艺术.但它不是一个人的艺术.而是团队的艺术。成功的公关要以开阔的视野、多维的视角作指引,以跨专业的综合技能,整合多领域的丰富资源,来达成公关目标。这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团队协作在公关业务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论交际价值     
交际是公关实施的重要手段,交际素质也是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本文着重从人本属性、社会历史、个体发展和宏观趋势四个方面对交际价值作了较全面、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同与不同     
在中国工作之初,我就惊讶于公关行业在中国的高知名度。在日本,很少有人能立刻说出公关公司是干什么的,直到我详细说明广告与公关之间的区别,他们才勉强可以理解。就在几年前,将普乐普(日本)错当成广告公司来面试的人还比比皆是。最近,随着公关行业整体知名度的提升,大部分来面试的年轻人总算是知道公关公司是干什么了。而在中国,当我说我在公关公司上班时,我的中国朋友总是回应我说“是发稿的工作吧”、“中国的媒体不好对付吧”等等。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公关行业发生着新变化。2008、2009年很多客户受金融危机冲击,削减了公关投入,2010年中国公关行业基本实现了整体复苏。以往,从业务特长的角度说,国际公关公司更趋向于公关咨询,本土公关公司更趋向公关执行,2011年这个差距可能会缩小,本土公司业务领域将逐渐向咨询靠拢,这将给国际公关公司提出更大地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他说,奥美希望通过创新,做出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让很多本土公司都可以认识到这些,这就是奥美的价值所在 据起奥美公关,人们自然会想到Scott Kronick。这位中文名为“柯颖德”的美国人在奥美公关发展历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今年刚刚获得国际公关界最著名的SABRE奖项,由TheHolmes Report颁发的SABRE个人成就奖。  相似文献   

12.
服务资讯     
本书是公关人员的进阶必读,深入探讨了成为一位公关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特质;公关人的生涯规划;如何应对危机事件以及如何处理客户的抱怨。作者选择了20个受人欢迎的公关案例,进行个案剖析,帮助你在短期内了解公关这一行业,进而成为一流的公关业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他说,”我们需要敢犯错误,敢创新,按部就班是我们最怕的,我们要替客户想新的办法。所以,定位决定客户决定管理,决定人的思考能力。” 大龙本名JohanBjorksten,瑞典人,龙是他的属相。在中国公关界,他的名字随着他著作的《中国式公关》一书出版而广为人知。他是易为公关的创始人,2010年为法国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阳狮集团收购,并于2011年与阳狮集团旗下的明思力中国合并,他担任合并后的明思力中国主席。目前,大龙接受《国际公关》采访,话题围绕他的“知识导向型”公关理念展开。  相似文献   

14.
价值范畴是价值理论研究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关于价值范畴存在着“关系说”与“属性说”的争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观点,即“关系属性说”。并根据“关系属性说”进一步论述了人的价值范畴,以作为价值哲学与人生哲学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乐 《国际公关》2014,(2):46-47
正他说,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都要让内心保持一种状态,内心原子核一样的能量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这样的人才是强大的从"战略公关+事件营销"到"注意力+",从媒体经营管理者到公关从业者,从传统媒体时代到后互联网时代,注意力公关顾问机构董事长兼CEO马苏格先生始终在为自身和公司做加法。面对《国际公关》记者,他表示,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加号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日益发展壮大,未来所有行业都将被"后互联网时代"颠覆,公关人将拥抱移动  相似文献   

16.
一入公关深似海,再回首已百年身;公关抛却了光鲜亮丽的外衣后,行业人的疲态立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未入行的人员迫不及待地寻找开启大门的钥匙,而公关业内的人员却期待着能够逃离这个围城,公关你怎么了?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发布的2012年度行业调查报告当中,人才问题一如既往地成为了公关行业面临的首  相似文献   

17.
一个朋友曾经谈过自己对公关行业的看法,那就是3年入门.8年入道。入道之后是什么.朋友没有讲。按照禅道的理论来说就是入化、入定,有人说30年入化,50年入定.可见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按照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来算,兢兢业业,倒是基本符合朋友的说法,自己也算是个人了道的公关人。  相似文献   

18.
范红 《国际公关》2012,(3):88-89
中国公关人的最大烦恼莫过于整个社会对于公关的误解。去年“达芬奇公关事件”提及到的“公关合同”和向“公关公司”支付所谓的“公关费”,更是把“公关”这个专业概念与中国社会的腐败行贿手段相提并论.“公关”一时成了花钱找媒体清除负面报道的代名词。这无疑让公关专业工怍者蒙受了莫大屈辱。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公关市场正走向成熟的时候,为了迅速扩张规模、抢先占领市场,国际公司与本土公司或是达成战略合作,或是实现兼并收购,这样的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有人说“战略合作”也不过是资本兼并的前奏,这是很多跨国公司在收购本土公司之前的惯用手法,其实本土公司的命运最终只有一个。的确,中国目前的公关市场就像15年前的欧洲公关市场一样,大集团兼并本土公司的收购案层出不穷,很多人认为“本土公司走不远”了。但是所有了解欧洲公关市场发展历史的人们都知道,15年后的今天,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主要国家,最大的公关…  相似文献   

20.
公孙龙的《坚白论》提出,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是正确认识的源头,并须经过“神见”这个认识阶段方可能变成人的正确认识。这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雏形理论。但文章同时也指出,“神见”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人的认识无法穷尽外部世界,事物总会有尚未被人认识的属性。事物已被人认识的属性和尚未被人认识的属性使人对客体的认识不完整。因此,就人的主体认识而言,物己被人认识的属性和其未被人认识的属性在人的认识领域中就彼此分离开了。但是,人认识领域里的“彼此分离开了”并不是说客体中的不同客观属性彼此分离开了,更不是说人靠其主观意志就能把客体中的不同客观属性彼此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