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九二三年二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人们往往称之为“二七大罢工”。其实,这仅仅是习惯语,如从科学含义上分析,并不太确切。因为这次罢工并不是发生在该年的二月七日,而是发生在该年的二月四日。先是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举行总工会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语法学兴起于五四运动前夕的白话文运动,一九二○年始有有系统的语法著作问世。我们试图描述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现代汉语语法著述对单句所作的分析的概况。一、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三年,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初期阶段。当时,“那些讲语法的书好象雨后春笋一般随地迸出”,“差不多每月都有一两种出版”,“彼等底内容,往  相似文献   

3.
在党史研究中,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什么时候提出领导权问题,有不少争论。过去传统的说法是一九二五年一月“党的‘四大’才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①最近有的文章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和”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邓中夏同志已提出了这一问题。②据我们所看到的材料,早在一九二三年六月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诗词三首》发表以后,许多同志发表解释性的文章,这为我们学习三篇作品提供了不少便利。但我以为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现在分条写在下边,以就教于同志们。一、一九二三年《贺新郎》的写作时间有的同志说,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四月。当时湖南军阀赵恒惕对毛主席妄加罪名,下令通缉。毛主席从容地布置了党的工作,然后前往上海。据我所知,赵恒惕通缉毛主席有两次,一次是二五年,一次是二七年。一九二三年四月毛主席离开长沙到上海,完全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当时并没有什么赵恒惕的通缉令。有些文章从这个不真实的传说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时作了不少引申和发挥,这是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5.
在党史研究中,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什么时候提出领导权问题,有不少争论。过去传统的说法是一九二五年一月“党的‘四大’才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①最近有的文章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和”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邓中夏同志已提出了这一问题。②据我们所看到的材料,早在一九二三年六月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一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我们的党从她诞生那天起,就肩负着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使命,这是历史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和鲁迅历史小说的美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有些偶然现象的出现是颇引人思味的。一九二二年冬,鲁迅开始写他的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改名《补天》),历经十多年,创作了八篇历史小说,于一九三六年一月结集为《故事新编》出版。郭沫若稍后于鲁迅,于一九二三年夏开始写他的第一篇历史小说《鹓(?)》(后改名《漆园吏游梁》),也是历经十多年,创作了九篇历史小说,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将其中六篇结集为《豕蹄》出版。长期以来,人们已注意到对鲁迅的《故事新编》的研究,但是,却很少注意到对郭沫若的《豕蹄》的研究。至于将这两部创作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历史小说集,加以美学的比较研究,则迄今未有见到。下面,我们就从美学的角度,将两人的历史小说进行一些比较,并从中探讨一些饶有趣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柔石是我国早期的一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他和“左联”的其他四位作家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秘密杀害,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牺牲时虽然只有三十岁,但留下的文学遗产却相当丰富.“据初步统计,他已发表的创作约五十五万字,译作约六十三万字,未发表的手稿约二十二万字,总计一百四十万字左右.”从一九二三年八月创作《一个失败的请求》开始,到一九三○年一月《为奴隶的母亲》的发表,柔石一生创作小说三十余篇(部).在这些作品中,没有令人震惊的重大事件的具体描述,没有热烈紧张的革命斗争场面,更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作品展现给读者的却是:一代青年人,由于个性被压抑、被摧残而发自内心的呼叫;黑暗的社会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给纯朴、善良的人们带来的生离死别的悲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三年四月,郭沫若发表了历史剧《卓文君》,翌年二月,他的史剧《王昭君》又被刊出。一九二五年六月,他又作了两幕史剧《聂》,并于同年九月出版。一九二六年三月,作者将这三个历史剧合编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三个叛逆的女性》从它问世以来,人们的看法就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例如一九二三年浙江绍兴女子师范学校上演《卓文君》时,“竟闹起了很大的风潮。”“县议会的议员老爷们,借口剧中相如唱的歌词是男先生唱的……以为大伤风化,竟要开除校长。”  相似文献   

9.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对一九二三年的“科玄论战”一致持贬斥的态度。以两本影响最大的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为例,它们的评论是: “1923年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亦称‘科学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先生的新诗有《红烛》和《死水》两个集子。《红烛》收集的是从一九二○年七月发表的第一首新诗《西岸》起,到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写的《红豆篇》为止的作品,共一百零三首。《死水》收集的是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七年的作品,共二十八首。《死水》是《红烛》的发展。从《红烛》中还看不出闻一多鲜明的创作特色,但在《死水》里则表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闻一多对新诗发表了不少好的见解,他的诗作是这些理论实践的结晶。闻一多一生写的新诗不多,而能显示出鲜明特色的也只有二十多首。但诗贵精不贵多,这些作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年富力强的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罹难于关东大地震的镰仓海啸之中。他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的手稿——《苦闷的象征》,由亲友们从废墟中扒出,于第二年的二月付梓问世。就在这一年的年底,鲁迅将其译成中文介绍给了中国的读者,并在这本译著的引言中作出了以下评价:“作者自己就很有独创力的,于是此书也就成为一种创作,而对于文艺,即多有独到的见地和深切的会心。”“倘读者能够坚忍地反复过两三回,  相似文献   

12.
1 一九二三年是报刊上讨论“爱情”、“配偶”之类的问题热闹非凡的一年。其中,《晨报副刊》上关于“爱情的定则”的讨论和《妇女杂志》上关于“理想的配偶”的讨论是影响最大的两次。而鲁迅对报刊上的这类讨论,一直予以深切的关注。一九二三年初,《晨报》上曾登载一则新闻:“谭仲逵丧妻得妻,沈厚培有妇无妇》,报导一个名叫陈淑君的少女,原与沈厚培订婚,后因她姊姊去世,她就嫁给姊夫谭仲逵,而与沈厚培离异。陈淑君的行为引起了一些议论和指责。当年四月二十九日,《晨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最擅长的是诗和散文创作。不过他也写了十几个短篇小说。四则童话小说甚为幼稚,我不拟置评。其他小说,除收入小说集《轮盘》者外,尚有《珰女士》(未完稿)。徐氏的这些小说,最早的一篇《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后改题为《春痕》收入小说集)写于一九二三年初春,发表于同年二月十一日出版的《努力周报》第四十一期上。最后一篇《珰女士》写于一九三○年年底,发表于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新月月刊》第三卷第十一期  相似文献   

14.
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在清理资料过程中,发现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陆海军大元帅时的手令墨迹佚文十九件。它的发现,对研究当时广东革命政府的经济状况和其他活动,有一定价值。一九二三年一月十四日,滇桂联军进入广州,陈炯明率部逃往惠州。二月二十一日,孙中山从上海返抵广州,当天在东郊设立大元帅府,旋迁河南士敏土厂,提出刷新广东政治,宜从裁兵、禁赌、改良吏治、和平统一、化兵为工等着手。但孙中山在广州并无可靠的部队,滇桂军不仅据有铁路沿线,而且他们在广州市区也形同割据,帅府财  相似文献   

15.
陈嘉庚是著名的华侨领袖,是二十世纪海外华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作为一位出洋谋生的商人,陈嘉庚经济事业发达的时间并不长。一九二三年至二五年,是陈嘉庚公司鼎盛时期,全部资产共约二千万元新加坡币,而他生前为在侨居地新加坡和他家乡福建兴办学校,为赞助祖国的民主运动和抗日战争所捐出的钱,总计在二千万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同志的新诗与旧体诗,其风格略有不同.他的新诗更多的是反映重大的历史事变,而他的旧体诗则大都为言志抒情的佳构.一九二三年十二月,瞿秋白在给他的第一个爱人王剑虹的一封信中,寄有一首非常清新优美的七绝:  相似文献   

17.
冯至在《陈翔鹤选集·序》中说,陈翔鹤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感伤”。其实,这“感伤”二字正概括了包括冯至自己在内的所有浅草社成员创作的“共同特点”。 一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浅草社成员在自己创办的《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和《文艺周刊》上发表了近五百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仿佛一群手执箜篌的悲哀少年在风尘澒洞中弹出的凄怆之音,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感伤气息。这里有大量的悲哀字词:“暮秋”、“萧瑟”、“疏星”、“阴冷”、“荒径孤坟”常用来状物描景,“惨恻”、“悲酸”、“仿徨”、  相似文献   

18.
一 自一九二三年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一文中提出孙悟空是印度记事诗《拉麻传》里的“哈奴曼”的化身,首次提出“进口货”的论点以来,六十年间,争论迭起,有赞同者,有反对者,有的则调和两家说法,是“混血儿”,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李登瀛,字子洲,陕西绥德县人,一八九二年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童年在本县城内上私塾,后入西安三秦公学读书,因家贫中途退学,回绥德任劝学所视听员。后得地方资助和借债继续上学,一九二三年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得哲学学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新月诗歌从一九二三年北京新月社成立,到一九三三年《新月》停刊,共十年生命历史。研究当年新月诗歌艺术精神为什么会受到现代文学历史某些因缘的阻碍,受到哪些历史条件的制约,是极有益的事情。因为,如果制约新月诗歌发展的历史因缘是负面的,那么,即使新月诗歌的创作实践被硬性中止,它的艺术精神也必然会在另外的名义和活动方式中得到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