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学:付诸实践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介绍本期内容要点。本期和下一期《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均为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特刊,着重探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课题如何扩大到无法用文字或视觉认知的领域,并且探讨人类学所十分重视的田野研究(民族志);就分析全球性现象而言,这种做法似非而是,且具有实实在在的优点。作者认为,动因和实践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而多元的现代性则同时出现,这就使得文化上进行反思的方法既切实有用,又具丰富的实证意义。人类学本身可能日益介入全球和地方特性的政治之中,与此同时,它认识这一现象的能力——一种潜在的责任——则会提高它进行社会和文化分析批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观点:惊扰权力和知识的结构迈克尔·赫茨菲尔德社会和文化人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它曾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共享一段历史,如今却拒绝二者的权力范式,也拒绝趋于极端的道德孤立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它转而进行一种讲求实效的批判,批评那种普适性的意识形态;这特别是因为这种意识形态威胁着要把一种单一的,往往是压抑性的文化范式——有时表达为“现代性”的铁板一块的形象———强加于广大的世界。本期《国际社会科学杂志》是相继以人类学为主题的两期中的后一期,各撰稿人作为这门学科的从业人员的代表,就一系列课题———从美学和宇宙哲学到生态和经济问题———撰写一系列文章,探讨从人类的种种痛苦、经验和成就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而多样化的知识系统,以求抵消这种所谓“常识”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排孔开新与国民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国 《河北学刊》2003,23(3):174-17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文化新人为着中国现代文化价值的重建和文化信念的确立 ,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激烈的排孔开新 ,由批判旧文化旧思想到重视社会主体———人的问题 ,主张进行国民性改造 ,这就为五四时期的排孔开新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样 ,国民性改造问题 ,就成为排孔开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链条中的一个关节点。国民性改造的讨论在排孔开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是新文化运动进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对问题讨论的一种深化。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是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的根本问题 ,因此 ,它不会满足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破与立 ,必然要以社会主体的根本改善为问题的解决和答案。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可以说,艾滋病这个问题和社会科学基本上不搭界。病毒终归算不上社会主体:它们虽在多方行为体系中算得上“行为者”(Latour,1999),但终究不是有故意行为能力的“主体”。况且,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无论如何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不具有阐释学的“意义”———它们可不管被感染者如何看待它们。本期的文章和别处的研究都表明,很多人至今认为所谓艾滋病不过是瞎编胡造,或者认为艾滋病是可治之症。可是人并不因为有了这样的观点就不容易染病,或者染了病就不会死去———他们也不单单因为这种观点所以就不用心预防…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社会发展的评价问题。在一般意义上 ,社会发展评价当然可以从社会的各个构成领域分别进行 ;但就社会哲学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来说 ,其关注的应是从社会整体着眼对社会发展的统一过程的评价 ,亦即社会发展的整体评价。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一  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领域所构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 ,而社会哲学层次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定位是社会的整体领域 ,是一定阶段上社会整体发展的统一过程。因此 ,要对社会发展进行评价 ,也必须从这一定位出发进行社会整体发展的整体评…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问题是当今企业理论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公司治理问题时 ,首先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经济组织 ,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经济与社会职能的 ;社会学视角的公司治理是一个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 ,这一过程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 ;企业的结构治理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机制 ,功能治理是一个企业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机制 ;公司治理的社会力量———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对企业的治理机制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流行文化研究,是当今美国的热门学术领域;对流行文化与其受众关系的探讨,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史学界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某些历史事实的叙述,更是透视美国史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综述“无权”与“有权”两种观点的主要著作,勾勒美国史学界流行文化受众研究的发展历程,或许有助于把握美国当代文化史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流行文化研究在史学界的发展脉络。此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支———法兰克福学派对流行文化问题的探讨对美国史学界关于受众研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前中国法文化对外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的问题和难题 ,以寻求新的进路和出路。其意味之深长 ,影响之久远 ,尚需细加体会。可以预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依然是 2 1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本期安排了以下文章 ,旨在引发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的问题和难题 ,以寻求新的进路和出路。其意味之深长 ,影响之久远 ,尚需细加体会。可以预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依然是 2 1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本期安排了以下文章 ,旨在引发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进路与出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的问题和难题 ,以寻求新的进路和出路。其意味之深长 ,影响之久远 ,尚需细加体会。可以预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依然是 2 1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本期安排了以下文章 ,旨在引发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官文化的意义与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是为因应西方的挑战和我国法制现代化而展开的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其间众多的仁人志士对这一课题给予了强烈的关注。对这一课题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出于不同的考虑 ,有着不同的话语。今天 ,有关这一课题的现状和意义迫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其间的问题和难题 ,以寻求新的进路和出路。其意味之深长 ,影响之久远 ,尚需细加体会。可以预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依然是 2 1世纪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 ,本期安排了以下文章 ,旨在引发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富民强国、振兴中华为根本目的,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18年的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日新月异地发展,实践证明邓小平设计的这一基本国策是完全正确的。如何在对外开放中,有效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敌对势力的“西北”、“分化”图谋,多得对外开放之利?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当代财经》1996年12期发表了江西财大马列部法学博士沈谦芳同志的文章———《在对外开放中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江西理论界普遍认为:该文提出了一个在理论上值得认真研究、在实践上需要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重大课题,本刊特约请了五位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近代中国社会人们所广为关注的东西方文化的问题还囿于现象界的直观描绘,本世纪初几代知识分子所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和研究的努力,则把这一文化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微观研究领域中。对于向来缺少思辨的民族来说,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挑战性。国民性这一富有深厚的文化意味的问题,在中国现代思想家与作家那里,一直没有真正上升到形而上的高度。但凭借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中国人以东方人特有的精神特质,完成了与西方启蒙主义哲学相似的精神主题。鲁迅对这一课题的思索几乎耗去了他一生的精力。在这一困惑的文化现象与人的本体现象面前,他总是不断地自我选择着,超越着。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了解鲁迅精神的一把钥匙。他的审美理想,他的创作动因,他的自我塑造过程,几乎都与这一思想有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住宅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问题是和人类、人类社会同时发生的。尽管它历史悠久,但是人们当作一个社会问题来研究,却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事情,这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研究的课题。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农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工业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正方兴未艾。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继续有所改善。这就是说,现在吃的问题解决了,穿的问题解决了,住的问题相对来说就突出起来,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研究城市住宅问题的客观规律,加快住宅建设的步伐,实现本世纪末使人民居住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住宅发展战略目标,本文拟  相似文献   

15.
身体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嵌入在意义的结构之中,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建构形塑,从而其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在这一问题上,莫斯、玛丽.道格拉斯、福柯的身体观最具影响力。莫斯提出了身体技术的观点,认为每一种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都与身体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关;社会对个体的控制,首要和基础的一点就是控制他们的身体。玛丽.道格拉斯将身体理论运用在其仪式研究中,提出了两个身体观———自然的身体和社会的身体———来剖析人的身体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并进而发展出了格栅———群体理论。福柯则在身体研究中引入了权力的概念,建立了身体政治学的理念,突出了社会尤其是权力对于身体的规训。我国的身体研究相对冷僻,并未形成有我国特色的身体理论,而实际上身体研究对于我国传统社会及当代社会而言都极具现实意义而理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史密切相联系。它在实践上展示了中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艰难选择 ,在理论上则历经东西方文化几度激烈碰撞和交融 ,不断创造和更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思考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 ,也是一个涉及领域宽广的学术课题。对于这一课题 ,我国学术界广泛开展了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研究视域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推进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 ,我们特组织了这组笔谈 ,围绕研究视域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 ,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 1 0周年。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世界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史密切相联系。它在实践上展示了中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艰难选择 ,在理论上则历经东西方文化几度激烈碰撞和交融 ,不断创造和更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思考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 ,也是一个涉及领域宽广的学术课题。对于这一课题 ,我国学术界广泛开展了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研究视域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推进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 ,我们特组织了这组笔谈 ,围绕研究视域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 ,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 1 0周年。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中国哲学的视域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近现代史密切相联系。它在实践上展示了中国人对现代化道路的艰难选择 ,在理论上则历经东西方文化几度激烈碰撞和交融 ,不断创造和更新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思考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 ,也是一个涉及领域宽广的学术课题。对于这一课题 ,我国学术界广泛开展了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研究视域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推进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 ,我们特组织了这组笔谈 ,围绕研究视域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 ,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 1 0周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不是从主观动机的角度 ,而是从保持距离这一科学规律的角度讨论了研究者与“极端暴力”这一研究课题的关系问题。与其它课题一样 ,由于缺乏具体的认识论理论 ,所以保持距离这一科学规律看来也适用于这一研究课题。在一个独裁政权被民主政府所取代、“退出”暴力的时代 ,研究者保持“正确距离”会导致一定的后果 :它可能会与政府的“和解”政策———特别是劝说受害者不要反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和解———起到相同的作用。这种合流———未必是合谋———表明在研究“暴力”的课题上找到正确的立场有多么困难 :认识论的规律不能脱离特定的政治背景及其与暴力的社会关系 ,这样才能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大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要把中国这样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之一。这个事业的许多课题,是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是,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很多,其中一个重大课题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在这篇短文中,仅就如何深入开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提出一些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