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祜卒年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诗人,以宫词及题咏山水风物之篇著名于世。其生平少为人所知。其卒年亦颇有歧说。《新唐书·艺文志四》云其于“大中中卒”。其后《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张祜小传所记亦同。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疑张祜卒于大中六年。谭优学先生的《张祜行年考》(文见其所著《唐诗人行年考》一书)又据张祜有《喜闻收复  相似文献   

2.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3.
张祜,字承吉,中唐著名诗人,当时有“海内名士”之称,交游甚广。韩国学者柳晟俊先生在《张祜之诗交及其诗》一文中,定温庭筠为张祜诗交,未言何据,后文也未述及。臆其说盖据《全唐诗》卷五一一《题李修源》,题下小注:“一作送温飞卿赴方城。”《全唐诗》的小注缘于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七言卷四十三在张祜名下收录了《赠李修源》;七言卷七十张祜名下又收录了《送温飞卿赴方城》,字句稍异于前篇。云:“方城新尉晓衙参,却是傍人意未甘。尽夜与君思贾谊,潇湘犹隔洞庭南。”《旧唐书》温庭筠本传载:“杨收怒之,贬方城尉。”杨…  相似文献   

4.
张祜、李涉均为中唐时著名诗人。《唐才子传》卷五李涉条云 :“得风水之便 ,挂席浮潇湘、岳阳。逢张祜话故 ,因盘桓焉”。可知 ,张祜、李涉很早便相识了。《张祜诗集》卷五《宋城道中逢王直方八韵》 :“二年离于载 ,发迹自江南……谪官逢李涉 ,狂客见刘”。“二年”当指元和二年 ,元和二年之前 ,张祜与李涉未曾谋面。《通鉴》卷二三八《宪宗·元和三年》闰十二月 :“试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于吐突承璀恩顾未衰 ,乃投匦上疏。知匦使 ,谏谇大夫孔见其副章 ,诘责不受 ,涉乃行赂 ,诣光顺门通之。闻之 ,扬言涉奸险欺天 ,请加显戮。戊申 ,贬…  相似文献   

5.
《全唐诗》杂考(十六)胡可先卷四九一滕迈《春色满皇州》注:“一作薛能诗。”按据《登科记考》卷十八,《春色满皇州》为元和十年进士试题,《唐诗纪事》卷四九又载滕迈登元和进士第,是为滕迈诗无疑。若薛能,于会昌六年及第,见《唐才子传》卷七,与此诗无涉。卷四九...  相似文献   

6.
张祜之卒约在大中十三年(859),如至咸通十一年(870)才十二年虚,到咸通十三年才十四年虚,均远不能称未二十年。此即可证《后序》非咸通三年前后撰,反之可证张祜大中八年卒可信。张祜既卒于大中八年、杜牧大中六年底卒,二人去世均在大中十年前,而《后序》谓包括两人在内诸人之卒至《后序》撰时才二、三年,则《后序》大中十年作又再得确证。《唐诗类选后序》若撰于大中十年,则诗人许浑与侍御史许浑并非一人。如此,罗时进君的诗人许浑咸通二年或稍后卒的观点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杂考(十五)胡可先卷四七二《郑立之小传》:“郑立之,贞元、元和中人。”收其《哭林杰》诗一首。按林杰大中四年举神童,见《闽书》及《闽川名士传》,十七岁卒。是郑立之善林杰,时代应在大中、咸通间。卷四七三李渤《南溪诗并序》,按规桂林南溪山元岩摩崖...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86年11月8日刊出的王忠人、葛增福的《马嵬坡杨贵妃墓散记》依文,谈及杨贵妃死于马嵬时,曾引碑刻中“唐僖宗留下的诗句”为证:“马嵬杨柳绿一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作者认为此诗系唐僖宗留下的诗句,这种看法,缺乏根据,并不足信。按《太平广记》卷200引《抒情诗》一  相似文献   

9.
宋之问贬泷州“召回”新考据两《唐书》本传载,宋之间因遇事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于神龙元年正月二张事败后左迁优州参军,不久逃归洛阳。《通鉴》、《唐才子传》亦有类似记载。此后,之间“逃归”一说流传至今,影响深广。然之间《初承恩旨言放归舟》一诗云:“一朝承凯泽,万里别荒陬。去国云南滞,还乡水北流。泪迎今日召,梦换昨育愁。自向归魂说,炎方不可留。”此诗当为之间从岭南召回时所作。之间一生两滴岭南,神龙元年正月贬优州是第一次;第二次是景云元年流放钦州,这次是“增死于徙所”(《旧唐书·宋之间传》),故其承恩旨召…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杂考(十七)胡可先卷五一四朱庆余《上江州李史君》,注:“一作员外。”按“史”为“使”之讹。李使君即李渤,见新、旧《唐书·李渤传》。渤为江州刺史在长庆二年至三年,见郁贤皓《唐刺史考》。又朱庆余有《陪江州李使君重阳宴百花亭》诗“江州李使君”亦为...  相似文献   

11.
轮台的地理位置与乌鲁木齐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轮台的地理位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轮台县条说:“唐置县,并置府,后废,即今新疆轮台县。”①新编《辞海》轮台条说“古县名,唐贞观年间置,治所在今乌鲁木齐市与昌吉之间,其后又于此地置轮台州及都督府,唐末地入吐蕃。”②新版《唐诗选》轮台条注说:“唐时属庭州,隶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之东,封常清曾驻兵于此。天宝十三至十四年,(岑)参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亦多居此。”③王有德《岑参诗中的轮台及其他》一文说:“那么轮台究竟在那儿呢?《新疆图志》轮台县注说:  相似文献   

12.
乐府古辞《平陵东》是一首传世名作。其辞曰:“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平陵,汉县名,治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平陵东》,乐府相和曲名。据《乐府解题》,此诗为“汉翟义门人所作也。义为丞相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以王莽篡汉,举兵诛之,不克而见害,门人作歌以怨之。”今人多以为此诗系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之作,与翟义无关。诗之本事真伪,姑置勿论。诗中“两走马”一语,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一分…  相似文献   

13.
初唐诗杂考(十二)杨墨秋《饯唐永昌》系年辨沈期有五言律诗及五言绝句《饯唐永昌》(一作《饯唐郎中洛阳令》)各一首,唐永昌,名无考。此二诗为佳期饯别唐郎中赴永昌令时作。同官饯别赋诗的还有李又、崔日用、刘宪、李适等。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期诗集校注...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杂考(十八)杨墨秋《伤王学士并序》系年辨初唐诗人沈诠期有《伤王学士井序》一诗,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连波、查洪德的《中州名家集·沈诠期诗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在此诗的注中写道:“这首诗的写作时间,由序中‘四年,余遭浮议下狱...  相似文献   

15.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诗系年辨《全唐诗》卷六十二杜审言有《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一诗,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唐会要》卷七十七“诸使上”载:“天授二年,发十道存抚使,以右肃政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为之。合朝有诗送之,名曰《存抚集》十卷,行...  相似文献   

16.
张祜是中唐著名诗人,198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严寿澄校编的《张祜诗集》收录其诗歌较为完备,但是其中有一些重出诗及伪作。《诗集》卷七《谢高燕公惠生衣》:“高公宠赐白衣裳,惊讶灾天雪满箱。乍展轻烟总手滑,如披薄雾觉身凉。谁家织素秋蟾色,何处丝抽嫩异香。珍重六铢无可赠,空凭七字当琼浆。”当为伪作。高燕公,即高骈。《新唐书》本传云:“徙骈剑南西川节度……进位检校司空,封燕国公,徙荆南节度。”可知,高骈封燕国公乃在西川节度、荆南节度两任之间。《通鉴·乾符二年》:“正月丙戌,以高骈为西川节度使。”《通鉴·乾…  相似文献   

17.
<正> 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全晋诗》卷十二收录卢谌诗十题,其中与刘琨有关的赠答诗共三题:即《赠刘琨诗》二十章(四言)、《重赠刘琨诗》(五言)、《答刘琨诗》(五言)。其中《重赠刘琨诗》,非卢谌所作,应是刘琨的作品,根据如下: 此诗最早见载于《艺文类聚》卷三十一,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艺文类聚》,在《重赠刘琨诗》下加了一段按语: 按本诗系刘琨下,则题不当云》重赠刘琨》,疑当作《重赠卢谌》,此有讹误。冯惟讷《晋诗纪》迳改作卢谌诗。然按诗义,乃刘答卢诗。疑非。  相似文献   

18.
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十八 ,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 ,系之朱熹名下。其实 ,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所作 ,在张《南轩集》卷二中 ,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 ,及此秋容霁” ,“昔游冰雪中 ,未尽登临意”来看 ,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 (公元 116 7年 )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中 ,题为《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次敬夫韵》。在资料的可靠性上 ,《晦庵先…  相似文献   

19.
唐温庭筠《弹筝人》诗曰:“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关于此诗的写作缘起,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推测道:“弹筝人当系唐明皇宫伎,诗语系追忆昔时而生感叹,必弹筝人自述而诗人写以韵语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页)  相似文献   

20.
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过去,学者们研究朱熹的《诗》学,多侧重于淫诗、美刺之说,雅正邪郑之辨,《诗》“六义”等方面。对他的解《诗》方法,指出能用文学家的眼光看待《诗经》,而对其具体内涵尚缺乏系统、详实、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新的角度初步探讨朱熹的解《诗》方法,聊作引玉之砖,请同行专家指正。一、驳以史证《诗》有来一代,疑古学风大炽。自唐初由官方颁布,盛行几百年的《毛诗正义》及其定本的权威地位,自然也受到学者们的辨疑。欧阳修、苏辙首先发难,他们通过考证文字训治,辨说毛传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