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世纪到4世纪的百年,是关中文学沉寂的百年.这归咎于关辅世族的文化习性和文学观念.具体有四:一是关辅世族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期待,让他们为之付出了心血、精力乃至生命.二是关辅世族选择"尚经术"的学术取向,让他们失去了新思想的刺激.三是关辅世族刚正的人格追求,让他们失去了个体意识觉醒的机会.四是关辅世族固守传统"尚经术"的文学观念,虽有杨修、傅玄父子和挚虞等人的努力,但未能完成向"崇艺文"的文学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很幸运,尽管我们看不到尽头,但我们却实实在在地踏上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第三个百年的端点。展望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必须从基础谈起。20世纪留给社会主义的遗产。21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以20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状况为现实基础的。20世纪是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并激烈斗争的时代,这个显著特点贯穿世纪始末。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波澜壮阔,强烈地震撼、打击、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给被剥削被压迫人民以极大鼓舞,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它成功地抵制了两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3.
对新旧世纪的送往迎来,日历上虽只有短短一瞬,情感上则可能持续多年。与我们的区别是,在西方人心目中,对于逝去的19、18、17诸世纪和再往上的中世纪等时间单元,都有着清晰的定位(相当于我们对朝代的体认)。他们相对更容易将20世纪纳入完整的时间流程之中将这个百年视为既定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即使西方式人文观念在20世纪曾发生突变性转捩,文化传统的变迁也是变异大于继承,但作为一种悠久灿烂的文明,他们不会也不必有中道崩裂之感。反观20世纪之进入中国,则如同一块时间上的飞来石,当我们进入它的怀抱时,为了象征…  相似文献   

4.
纽约知识分子是20世纪美国的一群重要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群体的纽约知识分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反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他们共同的政治思想起点.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国内、国际政治局势以及纽约知识分子自身地位的变化,他们的思想逐渐失去激进性,其中的一些知识分子成了美国新保守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只有少数人还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俄罗斯风景画艺术,是俄罗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家们以一种乐观向上、浪漫抒情的胸怀,崇尚人性为本的文化思想,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方法,诗意般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众多的油画风景艺术家和他们经典的油画风景作品为油画史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大多集诗人与批评家于一身,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歌作品,在诗学理论上他们也颇有建树。本文拟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学观的核心命题作一解读,以冀对其有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马上来临。在这百年一遇的世纪之交,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各个阶级、集团的人们,从他们各自的立场出发,对21世纪中国的发展,提出了种种猜测和设想。各种议论对于我们预测21世纪中国的发展,都有正面或反面价值。这里,我们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人物的观点,只着重谈谈几种错误观点,以便与邓小平的设想进行对比。一、对21世纪中国的种种错误猜测目前,国内外对21世纪中国的设想很多,就其错误方面而言,主要有四种:一日“失败”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在谈到21世纪的中国时,都有人认为将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女权主义组织对女权运动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女权运动的影响与成就大部分是女权主义组织的活动带来的。一般认为以下妇女组织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中产生了相对重要的作用,全国妇女组织、妇女争取平等行动联盟、妇女解放运动、妇女健康运动等组织。他们集会、发行书籍,表明自己的主张;组织妇女活动,显示女权组织自身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悄然逼近,跨世纪人才、跨世纪干部、跨世纪工程……应运而生。在笔者居住的县城,一些酒店别出心裁,策划于1999年岁末之夜,隆重推出“跨世纪晚宴”,据说预订者十分踊跃。在他们看来,21世纪应该从2000年1月1日算起。  相似文献   

10.
王波  魏中海 《东岳论丛》2000,21(2):25-28
20世纪的中国以开放意识走向世界。在 2 0世纪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 ,出现了三位历史巨人 ,形成了三面旗帜。孙中山主要于 2 0世纪初形成其开放思想 ;毛泽东主要在 2 0世纪中期形成其开放思想 ;邓小平主要于 2 0世纪末形成其开放思想。他们的开放思想在 2 0世纪的不同时期代表了中国开放意识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如雷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1992年10号发表题为《知识竞赛的新世纪》一文,认为21世纪必将是文明飞跃进步和各国知识分子全力赛跑的新世纪。所谓文明进步,一是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二是指文化大环境的不断改善。随着物质文明突飞猛进,21世纪迟早会出现科技大国或文明大国,即使领土较小的国家只要在科技上拥有杰出成就,也可以取得大国的资格和地位。从这个意义上也许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为了警示世人,当代美国涌现出许多以创伤为题材的杰出小说家.他们尝试用各种叙事技巧展示创伤、表达创伤,以唤起人们对遭受创伤群体的关注.本文从创伤叙事理论的发展、创伤叙事的主要类型和创伤叙事的主要特征三个方面梳理20世纪美国小说,以期为读者的这方面阅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胡适和鲁迅是中华民族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他们都是20世纪初文化革命的旗手,一个引领文学革命,一个引领思想革命。由于天生的秉性和成长过程(尤其是海外求学过程)的区别,他们从在文化革命中的遥相呼应,到政治态度的渐行渐远,直至成为相互攻讧的政治对手。反映了动荡的上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文化生态,也是华夏民族国民性多样化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财产继承受家庭生活性别观念的影响。丈夫和妻子的继承权不平等、儿子和女儿的财产权也经常不同。大多数已婚男人在遗嘱安排中强调家庭成员的优先继承权,表现出他们对核心家庭的看重和强烈的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5.
戴萍 《理论界》2001,(1):58-59
女性 ,这是孕育人类生命的伟大群体。这个群体在生育、教育、家庭和社会劳动各方面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巨大的功勋。说到 2 1世纪的中国女性 ,我们便想到中国在悉尼 2 7届奥运会上跻身于世界三强 ,成为体育大国。其中中国的女运动员做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创举 ,在 2 8枚金牌中 ,她们一举摘取了 1 7枚金牌 (含一枚混双金牌 )。从她们身上 ,看到 2 1世纪中国女性那种强者的品格、强者的素质、强者的力量、强者的风采、强者的价值 ,这也是 2 1世纪对中国女性的时代要求和期望。一、女性必须具有强者主体意识的时代人格2 1世纪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历史时期,但也是人类遭遇生存危机最严重的时期。非持续性的经济畸形增长和消费模式以及人口的膨胀使人类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人类为摆脱困境,并兼顾子孙后代的利益,必须遵循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因此,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后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否则繁荣也将是难以持续的,决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在20世纪末最明智的选择。21世纪则是重新调整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错过了,人…  相似文献   

17.
李明军 《学术研究》2002,(6):158-162
18世纪文人穷愁不遇的背后是儒家理想的破灭。在出与处的二难选择中,他们被迫选择了后者,因而也就失去了精神上的依托,成为精神世界的孤独者,缠绵的感伤化为强烈的悲哀。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希夷梦》成为18世纪文人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未来的发展,为世人所瞩目。隋映辉先生的新作《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中国发展论的世纪研究与思考》,从战略高度研究与分析了中国在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为我们认识21世纪的中国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21世纪发展的框架体系,作者用相当的篇幅,对中国改革与发展;大市场战略资源的开发;科技产业化的构筑以及区域集团的形成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趋向,作者提出,从长期来看,支持中国经济繁荣和快速发展的要素将发生结构性变化。科技创新、产业调整、劳动者素质、体制变革将…  相似文献   

19.
龚育之、张磊、吴正裕、蒋建农、温乐群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世纪三伟人)一书,是一部重大题材的精心力作,也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著述。一、选题丞大立意高远如众熟知,世纪三伟人,就是本世纪推动中国三次历史巨变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代表了ZO世纪中国革命的三个时期的历史进程。他们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社会的集中体现,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民族精神,他们的思想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社会发展走向呈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21世纪,科学至上,信息至贵。农业增产,农民争抢科技书。科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上帝;与科学相关,信息的获取、利用也显得至关重要了。民主、法制互相促进。21世纪必将是一个法制社会。改革开放是历史趋势对世界各国的要求,各国间经济、文化的联盟、合作必会大干政治方面的结缔和交戟。发展中国家会意识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也同样适用于他们走出困境,走向繁荣和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