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许多影片缺乏市场竞争力,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电影观众心理的研究。现代电影的重心已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观众本身,这就是“观众论”,其研究重点是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心理和结构。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应当重视电影观众的研究,探讨电影观众的内涵、层次,探讨电影观众的多种心理和观众心理对电影发展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审美心理研究与当前电影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社会审美心理研究入手来探索电影市场的发展规律,针对目前电影的尴尬与萎缩,意在探索电影何以低迷困惑?何以繁荣复兴用瞻前意识去解读和预测电影市场的未来走向。电影要想繁荣,首先就必须有观众,要有观众就必须要求电影无条件地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样,就必须研究广大观众的社会审美心理,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与更迭时刻影响和制约着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就消费者经济状况、商品市场、社会环境、知识普及、生活情趣等方面对现代消费者的多元化消费心理发展的态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新阶段。城市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城市人的心理状态。电影大师们正是出于对这种对心态的准确把握,从而在记录一个时代的时代风貌的同时,可以准确地抓住这个时代的内核,使得影片增加了艺术含量和感染力,成为了揭示人类心灵的不朽的艺术佳品。中国大陆的导演着重于表现农村题材和传统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和市民心理的表现较少。城市意识在电影中的渗入是电影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多元文化时期,文化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主要形成了从众心理与冲动型消费,攀比心理与炫耀型消费、求异心理与时尚型消费、实惠心理与适用型消费以及享乐心理与奢侈型消费。  相似文献   

6.
<正>纵观中国的电影需求,家庭题材电影一直受到电影人和观众的青睐,不仅在中国的类型片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展现了国内电影涉及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影者文化水平的提高、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中国家庭题材电影的创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中国家庭题材电影中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欧洲先锋电影运动被认为是一次“精英运动”,是精英性和违背了观众的惯常审美心理导致其迅速消逝。但对观众的审美心理作出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先锋电影迅速消逝的原因并不是它违背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而是由于观众感知积累的缺乏;精英性也并未导致先锋电影走向尽头,反而使其摆脱了早期的“杂耍”身份,成为了20世纪整个现代主义文化的一条支流。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电影美学的特点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美学的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起步,并开始逐步拓展。虽然西方电影美学和中国电影美学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文化背景和美学传统的差异,其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因此,中国电影美学的建构不应是西方电影美学的简单移植,而应在学习借鉴之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和中国电影理论的传统,使之能更好地凸显出中国本土文化特色。为此,既要深入探讨电影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不能忽略中国电影理论工作者关于电影创作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又要从理论上认真总结中国电影创作所积累的各种美学经验,并深入探讨其创作规律。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把握观众观影时的审美心理变化,分析那些能吸引和打动观众的优秀影片在美学上的成功之处,总结出其中的创作规律,并深入研究电影美感如何在观众(审美主体)和影片(审美客体)的融合统一中产生。随着接受美学的引入,观众的先在结构、期待视野及观众反应批评对电影创作的影响,也都构成了研究的内容。另外,中国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一方面需要从域外引进各种基础理论,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注重从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充分重视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积累,从而使中国电影美学与中国文化中的美学精神有机衔接起来,显示出更浓厚的东方色彩和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诉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由过去的满足生理需求已转变为追求生活品质、消费习惯的满足。作为营销活动的重要一环,广告策略也应随之发生变化,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使用不同的创意表现,塑造不同的品牌文化,正是现代社会对越来越细化的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10.
《花腰新娘》与《寻找刘三姐》作为近几年来国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代表性作品,吸引了电影界的关注。作为体现少数民族民俗景观的视觉消费文本,其鲜明的文化表征和时代特点为批判性地思考民族文化与电影媒介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具体来说:影片凭借视觉消费编码策略,使观众在视觉符号的体验中完成了对少数民族生活的想象性建构;通过各种文化记忆形式的串联,实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挖掘、发现和再生产;少数民族区域美学的尝试性建构,也强化了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归属感,为应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危机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窥视心理源于人们内心主动窥探他人生活隐私的原始欲望。将窥视心理运用到悬疑类、恐怖类或惊悚类等电影海报的设计中,通过景别、构图等编排在画面中营造神秘诡异的氛围,引起观众对于影片内容的无限遐想从而调动受众的观影积极性。通过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满足他们对他人隐私进行消费的心理欲望及窥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笔者首先对人们的窥视心理进行分析,其次探究悬疑、恐怖和惊悚等题材的电影受众生理和心理特征,列举窥视角度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实例,从窥视到被窥视以及上帝视角三个方面出发进行探析,最终总结窥视视角的心理认同机制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7,(2):59-64
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民族性的问题需要再次被提及。在电影产业化语境下,我们应当尝试将类型电影经验与中国民族性特征相融合,同时还应对电影民族性有更具开放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更新是中国电影民族性的表现;关注和反思中国社会现实也是电影民族性的体现;传达当前社会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样是建构中国电影民族性的有效方式。中国电影民族性的建构,不但可以为中国电影打下牢固的文化根基,也可以强化本土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同,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席格 《南都学坛》2014,(4):46-50
消费文化语境中小说的电影改编,愈加重视利用各种元素以实现商业价值,而相对弱化了对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追求。从《盗官记》到《让子弹飞》的改编,通过创意的影像画面、戏谑调侃的对白、戏剧化的情节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化需求;重构的英雄观念、博弈的政治观念、费解的影像隐喻及对现实境遇的关怀,则是满足了观众的精神消费需求,呈现出鲜明的消费文化语境特征。影片精彩的故事重述、良好的市场效应以及争议的文化内涵等,从编剧体制、改编模式与评价准则、商业与艺术融合等多个层面,对当下提升小说电影改编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较之过去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同时农村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也比过去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中还存在着文化观念相对落后,文化结构不合理,文化消费市场不健全,文化事业贫血,文化消费负面效应凸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强化农村基层政府文化职能,进一步强化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结构主义被后结构主义的逐渐替代,随着阐释学的东山再起,随着现象学哲学对客观主义哲学的反叛,电影研究的重心明显地从电影文本转向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转向电影观众本身.观众论尊重影片分析的各种角度及理论批评的多元态势.不仅如此,观众论的研究重点在于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心理和观众的心理结构.观众论的这种研究有助于影片创作的适销对路,特别在经济规律支配影片发行市场的今天,观众论的研究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充分认识农村市场的特性 ,把握农民消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找出拉动农民消费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是刺激消费、启动市场的前提。作为农村消费和市场主体 ,目前农民在消费方面持何心理 ?消费行为上有何特点 ?本次调查意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农民看贷款消费1、农村消费信贷 :犹抱瑟琶半遮面。农村是消费的大市场 ,也是开展信贷消费的大市场。为了刺激农民消费 ,启动农村市场 ,1999年 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农村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 ,适当增加农业贷款总量 ,增加农民收入 ,提…  相似文献   

17.
华语武侠巨制的类型框架性重启了观众走进久违的影院进行国产影像消费的欲望.武侠巨制以其票房实绩奠定了其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产业经济意义,以"巨片主义"和"饱和放映"为重要表征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策略在创造出一个个票房神话的同时,也在进一步考验着观众同质消费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8.
影响电影衍生品消费意愿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成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的新增长点,情节联系、电影偏好、情感涉入、情感迁移以及年龄、性别与电影衍生品的消费意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消费心理和个性特征研究消费行为,利用消费心理进行准确细致的市场定位,是电影衍生品开发的必经之途。?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证明档期通过"营销"这一间接因素对电影票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文章继而对不同身份观影人群的观影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档期变化与观众电影消费偏好之间呈现的一般性规律。通过对档期与票房以及档期与观众观影行为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中国电影市场中档期作用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档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中美电影新政"等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最新动态,提出合理发挥档期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电影经过政府近十几年的大力扶持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遇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拓展农村文化市场、占领新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高地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和障碍问题。作为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江西如何在经济快速转型时期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影发展。基于城乡公共产品服务均等化的视角,从江西农村电影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对江西农村电影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加快江西农村电影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