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2.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过往治宋词者言及刘过《龙洲词》的艺术风格,意见互有牴牾。黄昇将《龙洲词》纳入辛派藩篱。他说:“改之,稼轩之客。训多北语,盖学稼轩者也。”而另一些论家却以为《龙洲词》非可刚于稼轩藩篱。《四库提要·龙洲词提要》说:“(刘)过词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余虽跌岩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刘熙载说:“刘改之词……虽沉著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近代的况周颐说:“改  相似文献   

4.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5.
稼轩在词中广泛运用对话叙事方式,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古代女性和作者自己的形象;他将人与非人性质的客体对话范畴扩大到更为广阔的自然界。稼轩词的对话艺术是对《诗经》以来诗词对话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作者个体生命存在方式的独特显现。宣泄郁闷、超越孤独是稼轩不但与人之间,更多地与自然界动、植物进行对话的缘由。稼轩词对话艺术对戏曲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南宋词坛,“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的辛弃疾《稼轩词》,以若干暗呜鸷悍、淋漓慷慨的抚时感事的力作,赢得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但是,《稼轩词》中还留下不少清新而质朴的农村词。如果说,辛弃疾那些作为时代号角的力作是《稼轩词》的主旋律;那么,这些农村词,节奏明快,感情含蓄,便是轻拢慢捻,别具一格的优美和声。辛弃疾的农村词,大都成于他被南宋朝廷摈斥,归于带湖、瓢泉期间。这部分作品,其特色可概以“隐秀”两字。刘勰说:“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鹧鸪天》词计63首,数量为两宋词家之冠。其词开拓了《鹧鸪天》的题材内容,多抒写作者出处行藏的内心矛盾,揭示世态和人生哲理,意蕴丰厚深邃。其中农村词描绘田园风光民俗与农人形象生动细致,诗情画意与乡土气息浓郁,成就在东坡农村词之上。在写景、叙事、抒情、用典、对仗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稼轩《鹧鸪天》词都有高超造诣,艺术风格多样。稼轩堪称词史上作《鹧鸪天》词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8.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9.
稼轩寿词和辛词的其他作品一样,在思想内容上都有关“反抗异族,收复西北神州”这一时代主题,与一般封建土大夫“合家祝寿、满院春歌”的寿词内容大不相同。这是由稼轩所处的时代和稼轩自己的思想决定的。认识了稼轩寿词在内容上不同于一般封建士大夫的特点,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四库全书提要》所说稼轩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的特点,及其“迄今不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英雄的词世界——论稼轩词的特质与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载入词史的。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就早已指出,他的词是“英雄感怆”。他是唐宋词史上罕有匹敌的。文韬武略和文业武功兼备的英雄词人,他在词中所创造的抒情人物(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唯一的一位性格丰满、情怀复杂的英雄——当然是悲剧英雄。词世界里这位悲剧英雄,全面深刻地展示出在南宋那个黑暗、懦弱、屈辱、人妖颠倒、贤佞错位的时代,“一世之雄”(宋黄斡《与辛稼轩侍郎书》)的悲剧命运,悲剧情怀。  相似文献   

11.
用典是稼轩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评论稼轩词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涉及这一点的。自稼轩词问世八百年来,对其用典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该臧该否,词论家们却一直各执其说,纷争不已。从今天能见到的史料来看,第一个对辛词用典提出严厉批评的,是南宋豪放派鼎足之一的刘克庄,他写道: 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掉书袋”之讥,似乎成了后世否定稼轩词的定评。然其论不免武断,同为南宋豪放派后劲之刘辰翁就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词至东坡……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这样,在对稼轩用典的态度上,二刘就各持一端。自此,论者便分成两派,由宋至元、至明、至清。金之元好问、明之陈霆、杨慎,均从刘辰翁而褒之。杨慎的《古今词话》说:“若在稼轩,诸子百家,行间笔  相似文献   

12.
晁补之著述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补之,字无咎,山东巨野人,是宋代文坛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才力宽绰”,诗、词、文兼擅。苏轼尝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宋史·晁补之传》)。他的词能踵武东坡,而自成一家,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他的词“堂庑颇大”,开南宋稼轩词。翁方纲曾在《石洲诗话》卷三中赞誉晁补之的  相似文献   

13.
刘克庄辛派词人辨明见人们都把刘克庄归入辛派词人。但只要我们考察一下后村词在当时的地位,与辛派词人的关系,后村词是否学稼轩词以及前代词评家的态度等,就可发现刘克庄并非属于辛派。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资料来看,最早评价刘克庄创作成就的要算叶适,他在《题刘潜夫(...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代词作,农村题材的篇什甚为寥寥。宋以前,只有五代孙光宪的《风流子》写到了农村景物。在宋代,最先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作的是苏东坡,他在元丰五年(1078)徐州石潭谢雨道中所作的五首《浣溪沙》,为宋词题材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到了南宋,稼轩承东坡遗响,基于两度免官退居乡村的生活,写了一些农村词,这些词含着人世的风情,发出泥土的芳馨,在“大声镗(钅答),小声铿鍧”的稼轩词中,是一曲曲清新、厚  相似文献   

15.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 ,也许是“诗余” ;稼轩之诗 ,却是“词余”。平心而论 ,无论数量或质量 ,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 ,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 ,多一份哲理与平和 ,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 ,与稼轩词一样 ,稼轩之诗 ,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赖聊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 ,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16.
稼轩词用韵     
考证稼轩词用韵特点,前已有鲁国尧先生的《宋代辛弃疾等山东词人用韵考》一文。拙文根据一九六四年我所排比的《稼轩词韵谱》,着重对某些合韵现象,以及与鲁先生观点不同的地方,做一些分析讨论。 辛词基本上是平上去通押的,本文引例举平以赅上去。平声以摄为纲,其次序为: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入声独立,专章讨论。《韵谱》所根据的材料是《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中华书局一九六二年出版。词中韵字的确定,主要根据清万树《词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18.
稼轩词好用典。在稼轩笔底,经史百家,佛经道藏,笔记杂谈,神话传说,古人、古语、古事,层见迭出,供其驱使;妙趣横生,挥斥自如。人们读了以后,很自然地会把稼轩和东坡联系起来,感到这是苏辛词在语言艺术方面的突出特色。这里想就稼轩词的用典问题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研究辛词的专家和爱好辛词的读者。  相似文献   

19.
辛稼轩的咏物词具有独特的个性风神,他将身世经历,风神志意灌注于物象之上,通过情和物的结合,寄托了家国之思、政治愤慨、俊逸风神和闲适情怀。辛稼轩的咏物词同他的其他题材的作品共同陶写了英雄志意。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月刊》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谢桃坊同志《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文。文章旨在“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来进一步认识稼轩词的艺术特征”,很有启发意义。但文章认为,“纵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的社会交游和诗、文、词全部创作,便会发现他与南宋中期文化主潮的理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地说,“南宋中期文化主潮以理学诗为中介而与稼轩词发生了间接的联系,表现出以文为词的倾向。”对这一全文的中心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以下陈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浅见,以就教于谢桃坊同志和各位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