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启蒙与文化批判理论的危机——兼论批评合法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批评大众文化的诸种理论当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锋芒最为尖锐,影响最为深广.法兰克福学派在缺乏文本研究的情况下,依据哲学推演的方法,对大众文化作出了独断式的过度批评.因而,其理论早已暗藏危机.当今西方社会已经步入后启蒙时代,我国社会也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启蒙特征.在后启蒙的社会状况与理论话语的挑战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现代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危机、"被动受众"观的危机和批评家作为文化"立法者"的身份危机.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为避免合法性危机,必须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范式,谋求哲学批判与文本阐释的结合,树立文化多元主义观念,走向批评的个人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诗歌的兴起是20世纪末的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传统的批评家和诗人往往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对其置之不理。目前的网络诗歌无论在文化心理、知识逻辑、现状与批评等方面都具有大众文化特征,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上肯定其大众文化色彩绝不是要对其进行贬低,而是希望在明确其文化层次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范、扶植和正确的引导,并对网络诗歌、大众文化等一系列概念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在通俗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研究中 ,经常批评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失去了批判性 ,是庸俗的、媚俗的。本文则通过对英国著名的“英国文化学派”理论的梳理 ,以让人们全面地认识通俗文化 ,以科学的合理的态度对待通俗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柏清 《北方论丛》2010,(3):133-135
学术界对大众文化及其批判的研究经久不衰。然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除了学理阐释、认知之外,还应通过这种批判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大众文化批判不仅应关注解构层面,关注建构层面的创新也是大众文化批判的应有之义。大众文化发展至今需要发展和创新。对大众文化的超越、增强文化的批判功能、增进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与自律等是实现大众文化的创新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媒介文化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水平 《云梦学刊》2004,25(4):38-40
媒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值得探讨。媒介文化研究生机勃勃的理论活力,促成了对传统大众文化理论的不断超越和扬弃,这是大众文化理论在不断更新的现代媒介条件下富于实践精神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阶级意识形态宰制论视野三种投射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阶级意识形态宰制论是文化宰制论中历时最长、声音最响的一种论调.我们对在这一视野下的三种视角投射作比较性梳理;并从国际社会制度对立和阶级对立趋向边缘的角度反思当下的大众文化;同时提出重建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大众文化:概念、语境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现象的兴起及其研究的勃兴,是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近30年令人瞩目的文化景观。新时期文坛的不少争论与热点,都与这一文化现象有关。本文从清理大众文化研究的现有成果、分析“大众文化”这一词语所对应的多重现实入手,指出对“大众文化”定义的困难更多地根源于中西文化语境的差异,以及宽容的学理态度的缺乏。作者基此结合大众文化事象的描述,探讨了大众文化的诸种文化逻辑与价值阙失:民间立场与世俗欲望、复制特性与消费导向、狂欢本质及多元化倾向。最后指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应寻找一种人文价值的、历史的、美学的综合批评尺度。  相似文献   

8.
文化批评:全球化时代文学批评的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当前文学批评的困境入手,考察了西方从马修·阿诺德到诺斯洛普·弗莱的相关文化批评的发展之路,提出文化批评将拓展当前文学批评日益狭窄的研究空间,成为喧嚣的大众文化研究中文学批评的一种突围方式,而且在新世纪的文化研究中,文化批评将成为日益显著的一个文化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多元文化中,超越了使用价值消费,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消费文化,是对先前同质性大众文化的反拨。从同质性的大众文化到个性化与无规则的可选择的消费文化,体现了当前文化变迁的一种态势。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研究最初主张系统地研究文化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但基于对文化独立性的推崇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排斥,文化研究拒绝对文化予以政治经济学维度的考察,这就引来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评.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在批驳互动中走向联合,近期的文化政策研究就是这种联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 ,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3.
傅守祥 《学术论坛》2004,(2):168-171
大众文化的产生、崛起与发展 ,是文化发展中具有重大转折性意义的事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 ,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 ,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现代媒介广播、电视和电影的批判论述,早在二十世纪就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关注美国电视的快速发展对普通大众与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而对电视本体、电视观众、电视制作人和电视文化现象批评研究,其唯一一篇电视研究论文——《电视和大众文化模式》在国内电视理论研究、媒介批评研究领域甚少被研究者们深入论述,反映出对阿多诺的电视批评理论内在逻辑缺乏重视.在此,深入探讨阿多诺的电视研究,指出其研究既有局限性又有进步性,提出从电视理论和电视史的研究来看,阿多诺的电视与大众文化批评应当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将辩证的思维贯穿于考察电视的始终,对于现代电视理论研究来说,并没有过时.在今天的媒介研究中,不仅要提倡整合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还要整合经验主义与批判理论,尤其是当代批判理论需要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的电视批评,将有助于形成更加清晰的批判任务和批判目标,倡导科学地、具体地、经验地、历史地、整体地和批判地考察各种传媒文化现象,以进行更多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现代媒介广播、电视和电影的批判论述,早在二十世纪就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西奥多·阿多诺关注美国电视的快速发展对普通大众与大众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而对电视本体、电视观众、电视制作人和电视文化现象批评研究,其唯一一篇电视研究论文——《电视和大众文化模式》在国内电视理论研究、媒介批评研究领域甚少被研究者们深入论述,反映出对阿多诺的电视批评理论内在逻辑缺乏重视.在此,深入探讨阿多诺的电视研究,指出其研究既有局限性又有进步性,提出从电视理论和电视史的研究来看,阿多诺的电视与大众文化批评应当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将辩证的思维贯穿于考察电视的始终,对于现代电视理论研究来说,并没有过时.在今天的媒介研究中,不仅要提倡整合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还要整合经验主义与批判理论,尤其是当代批判理论需要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的电视批评,将有助于形成更加清晰的批判任务和批判目标,倡导科学地、具体地、经验地、历史地、整体地和批判地考察各种传媒文化现象,以进行更多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90年代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以及它对社会日常生活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引起了人文学者对它的关注.一些人文学者对大众文化的概念、内涵、产生背景、社会冲击都作了认真的分析,并站在正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大众文化作出了价值判断,揭示出大众文化的商品性、非审美性、平庸性、盲目性等等,无疑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一味站在对立的立场,老是对“趣味”或“道德”评头论足,恐怕研究就难以深入下去.如果换一个角度,以平和的心态,超越的视野来观照大众文化,采用实践批评的方法,或许更能深人认识大众文化活动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中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异化是文化反客为主,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统治和支配人的外在力量.文化异化在历史和现当下呈现出不同的症状:中国传统文化异化、现代技术理性文化异化、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文化异化,以及大众文化异化.并提出超越文化异化的方法:文化以弘扬人的主体价值为基本取向;确立人对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发展;建立人的社会关系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李建秋 《天府新论》2008,(5):99-103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在概念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在内容上娱乐文化被人们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包容关系",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娱乐文化具有传统性要素而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娱乐文化并非全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而大众文化却必然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部分并不靠大众传媒来传播,而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其存在的前提是通过大众传媒模式化生产的、易复制文化,娱乐文化包含了精英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分为精英式的"审美的娱乐"和大众化的"纯粹的娱乐"两种主要的类型,大众文化则必然是大众化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9.
反文化、大众文化与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亚文化与反文化、大众文化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在研究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时,有必要结合当代亚文化现象,对亚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这三个概念进行甄别,发掘其历史性及其特质,作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这一原本属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特有的文化现象,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异军突起后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市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需求。由于这一现实完全溢出了原有的知识话语系统,应该承认,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及批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一些研究者移植和挪用西方文化理论的视角和语言来解释中国的大众文化,同大众文化现实出现了严重错位,不能触及大众文化的实际和真相。因此,作者认为建立起适合于本土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