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健全领导机制、强化农村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抓好载体和社会环境建设是搞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把社会和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1〕可见,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实现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快培育高素质新农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的农民是培育文明乡风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应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4.
试论文化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培 《兰州学刊》2006,(8):166-168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农村文化在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营造文明乡风、美化村容村貌、实现村民自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此,要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农村经济比较繁荣、农民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基础设施健全、乡风文明和谐、管理民主的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是基础,内部的公司化管理和外部的市场化运作是制度保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市化是根本途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府大力帮助是必要措施,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从竞争能力与创新意识、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维权能力等方面调查分析我国青年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结果表明,青年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应从政府提供培训与农民自主学习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创设组织相结合、农村公权力的完善与农民维权意识的培养相结合等三方面来提升青年农民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乔冰 《理论界》2006,(3):6-7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建设农村”。就是要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统一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新农村工作的重点;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村发展的全面性、可持续性,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宁德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环境污染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机制体制缺失、科技力量薄弱、生态农业发展缓慢、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针对以上问题,宁德市应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生态文明效能;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确立正确生态观,培育新型农民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现代化实现的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景珊 《理论界》2007,3(2):49-51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关键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的发展在制度层面、物质层面、思想和行为模式层面达到和谐统一。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对农村投入的倾斜和扶持,普及教育、推广科技,促进农民自身现代性的形成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从理想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10.
解决农村贫困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组织的"异化"使农民组织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化障碍制约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产生了体制性冲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是农民的最佳出路,但农村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