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道德经》"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一语,历来的注释家都释"走马"为"战马",英译为"The battle steeds".全句语译为"把战马用于耕田",英译为"The baule steeds...fir tilling thefields".避开了"以粪"未作解释.这里涉及到春秋时期(前7-4世纪)有否马耕?以及"以粪"二字究竟怎样解释?考古发掘出土的农具和文献记载都表明,从春秋至秦汉(前7-2世纪)的农田仍用人力耜耕.又从"粪"的字源演变看,古代的"粪"与"番"通用,"番"为"播"的原字."走马以粪"即骑马播种.这种原始的播种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疆西北牧区尚有残余,在笔记小说中也偶有反映.这就是"走马以粪"的完整解答.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经说过:"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用血在我们中让制造鸿沟,并且继续制造.但是无产阶级和它的先锋队正在用自己的血来消灭这道鸿沟."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一九○二年踏上日本国土后,就和日本人民保持着友谊的联系,而且越来越深.在日本人民中间,鲁迅有不少"亲如兄弟"的朋友.内山完造是鲁迅日本朋友中较亲密的一个.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是中日两国人民亲如兄弟友谊的一个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是一个大量产生精神"浪子"的时代,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大师,鲁迅给传统"浪子"形象赋予了更多的现代精神内涵.在鲁迅的文学世界里,作为永世流放的"异乡人","浪子"是寻找的主体,是肩负时代启蒙重任却又置身于虚无之境的知识者.鲁迅笔下的"狂人"、"过客"、"孤独者"等"浪子"群像,也是鲁迅对自我精神形象的变形书写.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目连戏终生都怀着诚挚的喜爱之情.在某种意味上,鲁迅也是一个"目连",历史赋予他的负罪感是如此强烈,以致于他必须用一生的挣扎与抗争来证明.与此同时,鲁迅的自我拯救显得更为深刻、复杂,这种基于自身心灵世界的绝望拯救,既是鲁迅对"目连"式负罪与拯救的超越之处,又注定了鲁迅一生都无法消除其生命的内在紧张和焦灼.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和文学"失语症"和"话语重建"的当下探讨语境中,人们注意到,生前经历过"五四"和"左翼文学"两次外国文化和文学蜂拥而入过程的鲁迅,却既未"西化"或"苏化",亦未"失语".在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学话语空间的创辟中,为反抗既成话语霸权,鲁迅不仅实现了从逻辑学范式向现象学范式的的思维转换(另文论述),而且完成了与之相应的语言秩序和话语方式从"法治"到"人治"的转换,而研讨上述"转换"中的创新经验将具有切实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顺才 《山西老年》2008,(11):18-18
郭沫若尽管早年曾因一点"矛盾"与鲁迅打过"笔仗",但对鲁迅先生,他却一直是十分崇敬的。在1937年10月上海文化界举行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郭沫若发表了热情颂扬鲁迅的演讲。他说:"我和鲁迅没有见过一面,也未通过一封信,但他在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极其巨大和卓越的,  相似文献   

7.
早在一九二九年,鲁迅同革命营垒中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作斗争时,就无情地揭露过这样一种角色"他们"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滓,却故意瞒了起来,演戏似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唯我是无产阶级!'(《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鲁迅这廖廖数笔,实在是给反革命两面派两了一幅肖象."四人帮"一伙,不就是这样的反革命两面派么?!他们本是渣滓:王洪文是政治流氓;江青是三十年代"国防牌"的三流"明星",曾无耻地向人民公敌蒋介石祝寿献媚;狗头军师张春桥是老投降派,围攻鲁迅的打手,当年"四条汉子"的马前卒;姚文元是文痞,阶级异己分子,彭德怀、周扬的吹鼓手.但是,他们却欺骗党、欺骗人民,居心叵测地把肮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于民国后经历的近8年"S会馆"的孤寂生活中,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着辑校古籍、抄古碑的工作.关于"抄碑的目的",周作人等曾做出过解释,认为是政治原因.笔者认为鲁迅的抄碑、辑校古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精神苦闷却是主要的心理动因.同时,鲁迅还有自己的追寻,正是这一时期的潜思默想,鲁迅最终从魏晋汲取养料,取得了与五四文学内在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鲁迅逝世前沈从文他对鲁迅的认识与评价游移于疏离与接受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态度.鲁迅逝世后,他视域中的鲁迅,逐步还原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形象,表明他对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已由游移归于认同.沈从文在40年代后期对鲁迅态度的大幅度改变,是多种因素综合性影响的结果.他对鲁迅学术贡献的肯定,对鲁迅杂文的重新评价和对鲁迅人格气度的推许,都表明他已摆脱过去偏狭的"纯文学"视角,开始用一种综合性的眼光来认识与评价鲁迅.  相似文献   

10.
唐弢的鲁迅研究影响过一代人,他总是默默地与鲁迅"对话",始终围绕着读懂鲁迅这一思路,他又是一个把鲁迅研究推向新高度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释帚     
甲骨文有等.一般隶定为“帚”,释为帚之初文.罗振玉田:“卜辞帚字从,象帚形。其柄,本所以卓立者,与全文戈率之同意。其从。者,象置帚之架,损毕而置于架上倒卓之也。许君所谓从乃之;从巾,乃之;谓,为门内·乃架形之,亦因形失而致误也。”①唐兰云:“余谭卜辞作者,帚之初文,与等字相近.实象植物之形。《尔雅·释》:王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埽彗,江东呼之谓落帚’。是帚之字形正象王帚一类之植物,以其可为场营,引申之,遂以帚为埽彗之称.习久忘本,遂不知帚字之本象构形矣”。②《说文,巾部》:“帚,所以粪…  相似文献   

12.
黎锦明作为鲁迅赞赏过的"湘中作家",和鲁迅有过密切的交往。鲁迅曾经亲自教诲黎锦明,因此无论在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黎锦明都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继承了鲁迅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又开启了革命小说的先河。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黎锦明和鲁迅一样旁出一支"反抗复仇"的主题,最终成为20世纪20年代一位重要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鲁迅与外国文化比较研究呈现出几种新动向:已出现了关于鲁迅被接受研究论文;鲁迅与美国文化比较研究也成为了重镇;出现了某些与鲁迅发生过事实性关系而从前被忽略或者虽有提及但却没有专题论文的外国作家与鲁迅的比较研究成果;在某些已是热门话题的研究中,又有新的深入与突破;出现了不同国别的鲁迅研究之比较。个别文章刻意求新,但缺乏更为缜密的辨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顾随的一阕<木兰花慢>本为题咏<红楼梦>之作,其中"巨人"当指鲁迅与毛泽东,他们在顾随填词之前都曾高度评价过曹雪芹及其小说.原有的诠释认为.顾词下半截乃夸赞<红楼梦新证>,却毫无根据,漏洞百出,那显然是错误的.学界目前对这桩疑案的反应,表明大家对学术不端行为痛心疾首,对学风不正现状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综观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话剧<人民公敌>是鲁迅最为看重,也是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影响最深的作品.<人民公敌>中先觉者与庸众对立的思想启迪了鲁迅,他的文学作品多次出现了与<人民公敌>同样的主题思想,并形成了"先觉者与庸众对立"的主题结构模式.<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都表达了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这一主题.鲁迅欣赏和赞同先觉者打破"铁屋子"的行动,但是对于先觉者的命运,鲁迅却有着清醒的认识:先觉者与庸众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既有可能先觉者被庸众所压迫、扼杀而愈战愈勇,如<药>中的夏瑜、<长明灯>中的"疯子",也有可能以先觉者为庸众所"诱杀"而终结,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后一种可能无疑揭示了先觉者与庸众对立斗争的复杂性,体现了鲁迅对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用"作为思想家的鲁迅"这个中心命题来把握鲁迅,从"论"的角度来解读鲁迅,以论立传,以传显论,是陈越先生所著<鲁迅传论>的显著特色.在越文化背景下来考虑鲁迅作为思想家的特质,提出鲁迅的后天发展是基于获得了绍兴区域文化的先天"基因"的看法和见解,则是该书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文《琐忆》曾经写到文章作者(唐 )第一次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唐 当时是署名作文以抨击时弊,因而累及鲁迅,所以见面时内心疑虑重重,惴惴不安,非常矛盾。互通姓名之后,鲁迅一句“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更添作者的窘态。此时,鲁迅却话题一转,故意重问姓氏,然后不无幽默地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一解作者窘状。 鲁迅所言姓过“唐”,这是指其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之新诗《梦》的首用笔名“唐俟”,同时发表的还有新诗《爱之神》和《桃花》,杂文《我之节烈观》。 鲁迅用“唐俟”为笔名,其…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鲁迅思想与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多数人将眼光投注在弃医从文上,却较少人注意到,在鲁迅一生中,还有一个重大的转折,那就是在文学与教育之间的徘徊与抉择。通过对鲁迅从"弃文从教"到"弃教从文"的人生轨迹的梳理,探索鲁迅对文学与教育的独特思考,并由此揭示他在文教两栖生活中所形成的"人的文学"与"人的教育"相互渗透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20.
王晓初的<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视角切入透视鲁迅,在宏大的视野中梳理与提炼了鲁迅生成的越文化传统与背景,进而在鲁迅对越文化精神之源的追寻与对鲁迅文学文本的越文化底蕴的探究中清晰地呈现出鲁迅与越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纵坐标与"世界史"横坐标的交织中深刻地揭示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之父的现代性意义,是鲁迅研究界一项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