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中国铁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产品价格变动模型以及利率、工资变化与直接消耗系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中国铁路运价动态调节模型,并给出该模型的求解方法与计算流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货物运价一直处于国家的严格控制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这种以行政命令而非市场信息定价的机制严重影响了铁路货运部门参与货运市场的竞争力和积极性。分析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和铁路货物运价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指出现行铁路货物运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实行政府管制下的适度灵活的铁路货运定价机制,实现运价与物价联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铁路运杂费计算和造价控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综合平均运杂费单价的分析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运用演示,以助于铁路工程造价的科学测算与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铁路建设基金的设置,使我国铁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应对铁路建设基金的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目前的发展状况,及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说明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重要性。随后,选取了一些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指标及铁路集装箱运输指标,借助关联度模型,根据得出的结果,简要的分析了铁路货物运输生产与铁路集装箱运输之间的关系,指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与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状况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交通运输业的管制开始逐步放松,交通运输业也逐步由垄断走向竞争.同时,运价改革也取得了进展,其显著特点表现在国家对运价规制的放松和运价管理权限的转移.以铁路为例,对运价的管制也在逐步放松.目前看来,铁路运价存在形成机制、结构、价格调整滞后等问题.为促进竞争,应在铁路系统内部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保证铁路运营的效率;实行"网运分离",重塑铁路行业的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开放市场,鼓励竞争,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为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建立新的铁路运价规制体系框架,加强政府对铁路的宏观调控;改革铁路现行运价的定价制度;对自然垄断性业务实行激励性的规制方式,等.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铁路货运运价已初步形成面向市场的国家与行业双层管理体制,因而基于市场供需因素对铁路货运展开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铁路货运量价格敏感度模型表明:铁路货运量对宏观经济、铁路供给能力、铁路运营价格以及季度因素的敏感度依次降低,而运价并非唯一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铁路货运政府指导价、铁路运输企业价格的制定均应充分考虑市场供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以提高铁路货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京广线南环段铁路沿线住宅市场的样本数据,运用改进的HPM模型研究方法,对铁路的城市分割效应、铁路噪音对沿线住宅价值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铁路交通噪音导致的住宅资产折减指标——INDS为-0.0043,与国外相关的研究对比,国内的INDS偏低;京广线南环铁路的存在,使HPM模型产生结构性变化,从而不仅影响线路两侧住宅整体平均价格水平,还使住宅价格对可达性特征影响的弹性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铁路融资的现状,利用资本结构最优化理论,同时考虑铁路融资权益性资本限制。构建铁路产业结构融资优化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融资目标,对2009—2020年铁路资本结构及财务状况进行了详细预测;并对比分析了在传统融资方式和最优结构化融资方式下的铁路资本结构状况,结果表明:后者能有效降低铁路融资风险及成本,缓解铁路资金融通的紧张局面,为铁路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Super-SBM DEA模型,在分析铁路运输业垄断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测算1995—2008年我国铁路运输业生产效率得分,进而对DEA有效区域进行超效率比较和投入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分析,揭示铁路运输业营运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行政性垄断的铁路运输业纯技术效率较低,货运与客运发展不平衡,虽规模效率较高,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考虑供给因素、结构变化的出口决定模型,采用两方程方法研究了外国GDP、中国GDP、结构变化、汇率与中国机电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有重要影响,供给因素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结构变化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基本对称,汇率对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巩固和发展同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对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结合引入汇率因素的结构化贸易引力模型,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汇率变动、OFDI与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将汇率变动划分为汇率水平变动与汇率波动,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并细化为区域邻国汇率波动、中美汇率波动和中欧汇率波动三方面,采用2003—2017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贸易和投资面板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工具变量法(2SLS、GMM和LIML)等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OFDI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OFDI的出口效应。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出口贸易呈现互补关系;汇率波动对出口贸易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则不显著;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降低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 引入第三方汇率波动变量,发现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有助于促进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而中美与中欧汇率波动影响并不显著。利用国际贸易标准货物分类(SITC)将出口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一步探究OFDI对异质性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与不同类型的产品均具有显著互补关系,汇率水平变动对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影响仍然不显著;双边汇率波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显著抑制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出口贸易,同时在考虑第三方汇率波动的情形下,双边汇率波动对初级产品的影响程度增强,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减弱;第三方汇率波动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初级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显著促进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三方汇率波动均无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型产品中仅有邻国汇率波动促进出口。设定汇率变动、第三方汇率波动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与OFDI的交互项模型,实证检验了异质性汇率变动条件下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OFDI的出口效应,研究发现OFDI出口效应中,汇率波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汇率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第三方汇率波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区域邻国汇率波动显著抑制OFDI的出口效应,而中美和中欧汇率波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民间金融利率是民间金融的核心问题。我国许多地区的民间金融利率,均呈现出与法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一致的变动趋势,但二者间始终存在巨大差距。通过引入法定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成本"概念,说明民间金融利率不仅需要参考法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还要包含借款人享受法定金融利率所需付出的"融资成本",进而构建局部均衡模型,说明"融资成本"是民间金融高利率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率变动对储蓄、消费和投资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1996年以来 ,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 ,但分析结果表明 ,利率下调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消费、储蓄和投资对利率变动均无弹性。因此在对现代西方利率作用理论及利率政策进行探索的基础上 ,从市场主体角度认真分析研究对我国利率下调效果及影响因素 ,对进一步发挥利率的作用 ,使利率政策更好地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服务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美近段时间以来的贸易失衡争端引发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美国一度强调人民币汇率贬值、中国不合理的贴补政策和资本的外流等因素导致了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持续高涨;中国两度"汇改",使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攀升的态势,而且不断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然而仍使美国所不满。通过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并以中美贸易的对比,发掘引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因素,最后提出降低或消除这种非均衡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是我国社会养老制度改革的基本模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利率、工资、物价水平、失业率以及人口寿命的变化,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实际给付水平和方式也是随之变化的,客观上要求在它们之间建立一套正常的调整机制。因此,对退休人员实际待遇水平和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结合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论证了当前养老制度中目标替代率的合理性;指出实现目标替代率的关键之一是工资增长率应和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相等;同时指出当前制度中目标替代率下限过低,造成制度内的部分职工进入贫困救济范围;并采用精算模型中给付精算现值和缴费精算现值必须相等的原理,结合1990年全国从业人口生命表对个人账户的发放系数以及延长退休年龄对给付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贷款利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在配置贷款资源时需要充分考虑收益这一新特点。将区间数引入到贷款组合优化模型中,并采用偏差、距离等概念将模型变成简单的线性规划,优化结果显示模型的配置情况符合风险收益同步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NATREX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对1981-2009年间人民币的均衡汇率研究,并通过与历年实际汇率的比较计算出汇率错位的幅度的实证数据验证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价值总体上是低估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适当上调人民币汇率水平虽然在短期内对一些竞争力比较弱的行业和企业产生调整的压力,从总体上看对我国宏观经济、企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是有利的,我国应积极主动的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汇率制度的安排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对比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发现:中日两国汇率发展历程有相似性;汇率变化是各自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国际经济政治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阐明: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应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形势下的人民币汇率变化应立足中国当前国情采取平稳审慎的态度.以避免重蹈日元被动大幅升值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覆辙,确保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