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思维方式以“象思维”为主导,而西方思维方式则以“概念思维”为主导.思维方式可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当现实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实用性思维形式会发生变化,而本源性思维形式则倾向于不变化.这意味着,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国人能够在实用性思维方式层面实行转换,接受与之相关联的科学、技术、社会制度,但在本源性思维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终极文化理想层面,却可能保持不变.这种可变与不变,一方面在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两个层面之间造成了一种错位和紧张,但同时也为基于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对于外来文化的重构或再创造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原理 ,辩证思维方式是哲学最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方式是在其指导下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是认识主体即人的头脑这个“加工厂”实现“两个飞跃”的一种具体思维加工方式 ,是以战略概念为基础的特殊思维运行方式。战略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在一定历史前提和时代条件下开拓发展的创新结果。战略思维方式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在认识论层面上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的成果 ,通过战略思想可以透视出其中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什么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习常性思维而言的。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运用新的认识方法,开拓新的认识领域,开创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对于创新思维的“新”,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在第一个层面上,这种“新”是相对于全人类的“新”,那么这时的创新思维指的是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在创立新成果时的那种思维。在第二个层面上,这种“新”是相对于思维者本人的“新”,那么这里的创新思维指学生解题过程的新思路,儿童游戏中的新方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新窍门。这样的创新对于社会来说,虽然未必获得有直…  相似文献   

4.
刘海萍 《兰州学刊》2009,(8):174-176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书面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分析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一个显著差异,即“整体性”与“个体性”差异。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对了解两种文化、学习两种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6.
论思维与想象的互整合机制胡潇思想活动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意识最为内秘的现象。当思想作为一种意识状态出现时,它实际上包含着“思”和“想”的两个方面。“思”的方面,是理性的或逻辑的思维活动(本文特指,以下同);“想”的方面,则是想象活动或意象意...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人们在思维认识活动中接收信息的方式,或者说主体反映客体的方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这些反映形式,是任何个体(包括原始人的个体)在进行思维认识活动时,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当我们在考察原始人类的思维认识活动时,却发现他们的思维认识活动,与我们大不一样。原始人类每个个体的思维认识活动,往往受集体或类的表象的制约。所以,尽管他们每个个体的思维认识形式和我们一样,可是作为集体的一员,他们的思维认识活动,又常常为集体表象所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研究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就必须研究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一、思维与思维方式恩格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指出,思维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是“地球的最美的花朵”,是具有意识的人对外部客体和自我主体的综合反映,是人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本性机能。思维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思维方式则标志着人的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相…  相似文献   

9.
论休谟对康德关于两种对象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经验主义使贝克莱得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结论,终于导致了休谟的怀疑主义。康德受休谟的启发,把认识限制在现象的范围内,纠正了休谟的怀疑主义,依据主体的先天形式的统一性,使对象符合认识,而不是认识符合对象,从而完成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揭示了认识中的诸多矛盾,但他却极力排斥这些矛盾。这表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已接近终结,辩证思维方式将由此而诞生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中的考实性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研究是一种间接认识,其认识主体不能直接地接受和反映客体(史实),而需借助一定的中介(史料)。因此,辨析客体与中介之间是否符契,构成了历史研究中考实性认识的重要任务。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考实性认识的主要方法有六种:比较、归纳、类推、演绎、钩沉、溯源。考实性认识的一般形式是通过“存疑”——“搜证”——“考求”三段式发现史料中的矛盾点与契合点以证其是非的过程。考实性认识与其他认识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各自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1.
在一九五三和一九五四年中,“新建设”曾举行了关于巴甫洛夫第一、第二信号系统与毛主席“实践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问题的讨论。问题讨论的中心虽然不是关于逻辑的问题,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所发表的某些文章里面,曾附带涉及感性认识阶段有没有逻辑思维活动的问题,而没有加以讨论和很好的解决过。根据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对这个问题大约有三种不同的意见。主张感性认识阶段有逻辑思维活动的,在冯增信同志的文章中说得较为明显。他说:“感性认识的得来,也可能经过很多思维,而任何真正的认识,也都必须表现在思维的形式、表现在概念和判断上。”这就是说感性认识阶段有逻辑思维的活动。另外也有反对冯增信同志这种观点的。例如胡瑞祥同志曾指出说,冯增信同志是“把理性认识阶段的‘高极思维’、‘概念’、‘判断’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纠缠在一起,看到感性认识有第二信号的积极参加,就在认识的感性理性阶段,都是统一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史研究中的“两军对战”说,来源于日丹诺夫在1947年苏联哲学界召开的关于亚历山大洛夫所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嗣后,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提出的“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的定义,即流行于我国。我们认为,尽管哲学史上存在以至贯串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但把复杂的作为人类认识史高度概括的一部哲学史,仅仅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人们简称为“两军对战”史),显然是片面的,不完全符合哲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实际的。 诚然,从理论上讲,“斗争史”和“认识史”并不互相矛盾。因为,人类的认识史就是思维领域里矛盾发展的历史,而认识领域里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哲学家在回答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归  相似文献   

13.
<正> 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人类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系统。虽然每一时代、每一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特性,但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活动方式。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式上,这三种活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动态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这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的关系。一、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形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内容和其形式的统一。思维的内容是对于客体的反映,是客体信息采取了主体化的形式的存在,它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知识形态: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知识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由于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所以,思维的内容除了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智力。智力是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  相似文献   

14.
崔平 《河北学刊》2004,24(4):33-38
缺乏思想原创力量是中国思想传统的突出现象 ,其根本症结在于 ,泛思维一直沿袭诗性经验思维方式而没有发展出严格的思维方法。而略带民族情绪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仍在阻碍当代学术反思深入指向思维方式的自我批判。但是 ,认识活动确有不依人情的客观评价指标即认识效率。因为不同思维方式之间先天具有认识效率差别 ,所以 ,特定思维方式因牵连特定认识效率而固有优劣品质。不同的认识目的 ,逻辑地要求不同的思维方式 ,其中 ,诗性的无方法思维和逻辑性的有方法思维构成思维方式的两极。诗性经验思维方式具有经验封闭结构 ,使经验和传统这两个积极认识元素异化出反智慧的经验引力与传统引力 ,造成认识因循。相反 ,严格的思维方法本身具有对认识的逻辑塑造力量 ,推动认识自主发展。当代中国思想原创的前途就在于从诗性经验思维走向接受某种逻辑约束的方法思维。  相似文献   

15.
道德直觉:道德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自身特殊的思维方式掌握人与世界的客观伦理关系。道德认识的思维方式有多种,如身心体认、整体综合、主客互渗、道德直觉等等,其中道德直觉是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 道德直觉作为道德认识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是直觉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对直觉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般而言,认识论意义上的直觉或直觉思维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的认识经验和既有的知识框架,对客观对象的本质进行直接的、整体的、非逻辑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把握方式和反映形式。 直觉思维的直接性是指这种思维形式不借助于别的物质的或观念的手段和其他中介环节而直接达到对对象的悟解,这种悟解是洞察式的觉察和观照,它一方面导致对对象的自明性  相似文献   

16.
“休谟问题”有因果性的必然性问题和具体的因果关系问题这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因果性的必然性层面上,又有人类因果性思维的必然性和现象的因果性必然性两层含义,在因果性思维形式之下才有对现象之因果必然性发问的问题。但仅凭因果关系的普遍性也说明不了具体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在具体的因果关系层面上,又有着具体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因果关系的现实、用具体的因果关系接受的特殊现象这样三层含义。休谟问题的核心含义是具体的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能针对这一层次做出回答才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而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既不是可以经验到的,也不是可以完全抽象的认识,而是属于关涉到“存在”本身的本体认识。  相似文献   

17.
傅永军  宋凯丞 《东岳论丛》2023,(4):91-99+191-192
黑格尔将辩证法问题上的“古今之争”处理成“古今之辨”,通过差异比较、沟通对话,融汇古今辩证思维于一体,形成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维度的概念辩证法。概念辩证法统合认识中运动着的绝对精神以及绝对精神对自身的反思,揭示人的主观思维形式的逻辑进展与绝对精神自身的辩证进展之间的同一性,并基于概念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辨逻辑体系。辩证法执定思辨的逻辑而遗忘了语言,概念间的理性推演取代了语言对事物的言说。伽达默尔则认为,事物在语言中存在,以话语方式呈现。辩证法就是在问与答的对话中说出事物自身的话语方式。伽达默尔重新确立了语言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为对话辩证法赢得了尊严。  相似文献   

18.
科学认识的建构活动(关于科学认识建构的涵义参见拙作“论科学认识发展中的建构特征”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6期)从整体上来看,可分为认识主体的外部科学实践活动(简称外部活动)和内部思维操作活动(简称内部活动)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只是为了考虑问题方便,才分别研究.科学实践活动受思维操作的指使,甚至可以看成是思维活动的“外化”,而科学思维操作活动的内容和规则则来自科学实践活动,并受实践活动制约,是实践活动的“内化”.无论是活动还是作用,二者都交织在一起.外部活动作为主客体双向相互作用的中介系统具有两重性,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当它面对外在世  相似文献   

19.
哲学、美学中主客二元对立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客二分并非二元对立,辩证思维也并不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差异、矛盾的不同形式、“杂多”与“对立”的本质差别、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的关系,以及解决矛盾对立的观念、态度、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都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禅宗实际的创始人慧能提出,禅修要做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①关于“无念为宗”。慧能说:“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念”本指记忆,此泛指分别、认识,即思维活动。“无念”的含义有两个要点:一是就主观方面说,心体要离开念,即认识本体,远离一般的思维活动;二是就客观方面说,见一切现象(“一切法”)而又不执著。这就是说,思维时不执著主观思维和客观现象,为无念。无念是对外不执著境,所以要竭力排除世俗的分别、认识,也就是世间的各种概念、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