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中国现阶段的金融业结构,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包容性发展必然要以银行业机构为主要实现渠道.文章梳理了金融包容与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金融包容与银行业机构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述评.文献梳理发现:现有大部分研究未对普惠金融与金融包容之间的差异进行区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必要方式,但因数据缺乏,目前未能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充分研究;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包容性发展中作用不同,政策性金融有助于狭义金融包容的实现,而广义金融包容的实现则需要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促进金融包容具有重要作用,而有关的研究却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落后地区实施供给导向型金融发展模式更能够发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带动经济振兴.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落后,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深化程度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迟缓,直接融资所占总体融资比重偏低等方面.在这种现实面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尤其应确立金融的核心地位,实施供给导向型金融发展模式,以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为契机,着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扩大长期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以确保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4-2019年江苏48个县(市)的银行、经济金融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县域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发展会显著降低县域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该结论在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下降的原因是金融科技发展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域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干预程度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县域,金融科技发展降低县域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作用更明显。据此,提出发展金融科技以优化县域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取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6年的股票日度收益率数据,构建ARMA-GARCH-CoVaR模型,测度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的风险贡献程度以及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强度。实证结果表明:每家商业银行都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不同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程度与其自身风险水平的相关性较弱。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自身风险水平较低,但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最大;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也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但溢出程度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对其关联银行的风险溢出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此外,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溢出具有重要影响,应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纳入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类金融创新类型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内部治理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金融创新类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差异化影响。降低业务和管理费用的金融创新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水平,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金融创新程度越高给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越大;内部治理机制能有效抑制金融创新风险,公司治理水平低的银行应用金融创新导致风险承担水平的增加显著高于公司治理水平高的银行。银行业要正确引导金融创新发展方向和完善公司治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以合理运用金融创新化解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金融服务业也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但是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文章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各区域金融排斥的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排斥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排斥程度最小,西部地区最为严重;在影响因素方面,金融排斥程度与文盲率和女性人数呈正比,与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以及金融机构数量呈反比,与政府支持、人口规模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建议政府在治理金融排斥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政策引导性作用,转变居民观念,结合各地区表现调整政策侧重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与实业企业相比利润“畸高”的原因:既有来自银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和市场垄断等银行业内部因素,也有来自利率非市场化、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银行业外部因素.剖析了银行业与实业企业利润冰火两重天给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诸多隐患:扩大居民收入差距、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易产生经济泡沫、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高利润难以继续,不利于银行业稳健经营.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银行业合理竞争;强化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意识;转变银行业增长方式;加强监管,规范收费,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和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产权制度、金融结构和我国金融发展效率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回顾当前金融发展文献基础上,探讨产权制度、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关联性,利用我国金融时序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考察金融发展效率问题。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水平、产权制度和金融结构决定金融发展效率,也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2)银行业越集中即国有金融控制程度越高,金融业发展水平越低,发展速度越慢。其中利率与金融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实际利率RR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因。(3)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我国金融发展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只有改革金融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并形成与经济结构相匹配的竞争型金融结构,才能最终实现我国金融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文章实证分析了企业集团、政府干预及其交互作用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企业集团降低了非效率投资从而提高了投资效率,并且企业集团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对称性,即对于过度投资样本,企业集团可以降低过度投资程度;对于投资不足样本,企业集团可以减少投资不足程度.其次,政府干预增加了非效率投资从而降低了投资效率,并且这种影响主要集中于过度投资样本.再次,企业集团可以缓解政府干预对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对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44个国家和地区2000—2014年的跨国跨行业面板数据考察各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如何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布.研究表明:(1)国家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对高、低融资依赖度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有负向影响.(2)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一定,行业融资依赖度越高,行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越低.(3)金融发展不仅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布具有直接影响,还可通过促进资本积累产生间接影响.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建议扩大金融发展规模、改善金融发展结构,以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吸引更多的高融资依赖度、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到本国,提高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比重,促进制造业向更高价值链地位攀升.  相似文献   

11.
析银行有效监管中"结构化早期介入"机制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化早期介入"机制不仅通过时间的"早期性"及"结构化"的层次介入性说明了金融立法与监管中前瞻性立法与事先性监管应有的法律地位,而且也宣示出了"尽管市场退出监管为完整金融监管法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破产预防是该制度创制的精髓"。在经济金融的时代,本着金融稳定下的经济持续发展观及公众利益的现实维护观,以规则为基础的突出早期与渐进式干预为核心的"结构化早期介入"理念无疑对各国金融法的构建与完善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识别出的僵尸企业,探究金融市场竞争和经济上分权而治的地方政府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越强,当地国有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高;地区金融市场竞争水平的提高能显著降低企业成为僵尸的可能,但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汲取显著削弱了金融市场竞争的有益作用,间接催生了僵尸企业。因此,打破政府、银行、企业间的共生关系,促进金融业内外开放和金融脱媒,推进僵尸企业去杠杆和分类处置等是化解僵尸企业困境的关键,而构建诸如基于包容性财富等的可持续增长考核指标,引导地方政府摒弃以恶化资源配置为代价的做法,则是铲除僵尸企业形成土壤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以2006-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实证考察地方政府干预背景下剩余资源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发现,不论是地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剩余资源都是其发动并购的前提条件。与地方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在并购前贮存更多的剩余资源,更多的依靠自身的并购能力完成交易。对于地方国有企业而言,政府干预则部分替代了剩余资源的作用,显著降低了其与并购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内容、金融创新的意义和我国金融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辨析金融压制、金融深化、金融管制的内涵及其利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必须深化金融改革,革除金融压制,强化中央银行金融管制,规范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在给各国经济以重创的同时,也激起我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关系的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种动态的博弈关系,二者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既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金融监管松驰导致二者关系失衡虽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加强管制并非我国当前处理二者关系以走出危机阴影并防范和遏制金融风险的良药。重塑效益性与安全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观,坚持金融创新不能动摇,改善金融监管并在金融创新中及时跟进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商业银行的产权与经营机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金融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金融意识与观念、金融法律与法规、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不同。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改革,逐步优化本国的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8.
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议题多次被各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一直被忽视,法律法规不完善已经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中美两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认知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并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资源,设计出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框架体系,在后危机时代金融市场中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从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选择与放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深化论和金融约束论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本文在简要介绍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金融约束在我国的不可行性,并主张金融深化应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推进金融深化的具体策略上,作者又认为我们不能照搬理论采取金融自由化,而应探索中国独特的金融深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金融约束理论的介绍,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作出了我国现阶段实施金融约束政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相机选择的判断,同时提出了我国实施金融约束政策存在的问题,指出金融约束是促进金融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