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作为居民日常消费品之一,蔬菜近年来价格的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其消费和生产.蔬菜流通是蔬菜价格形成的基础,研究蔬菜各流通环节间的价格传递效应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蔬菜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文章基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黄瓜、西红柿、茄子和尖搬四个蔬菜代表品种的周价格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三元BEKK-GARCH(1,1)模型考察了山东寿光到北京产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山东寿光产地批发市场与北京销地批发市场间蔬菜价格的均值传递效应因蔬菜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单个市场的蔬菜价格同时受到其自身前期波动和其他市场同种蔬菜价格波动传递效应的影响;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价格对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二级批发市场同种蔬菜价格具有显著的传递效应.因此,在调控北京市蔬菜价格异常波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销地一级批发市场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线性视角下的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能够有效捕捉到蔬菜价格的非线性调整过程,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蔬菜价格的波动机制。以大宗蔬菜中的大白菜、黄瓜、四季豆为例,选取2002年1月到2013年9月的全国集贸市场价格数据,对蔬菜市场价格的非线性动态调整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蔬菜价格具有非线性波动特征,存在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过程,门限值是其转换的转折点,可以作为国家调控蔬菜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重要依据;蔬菜前期市场价格是发生非线性波动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变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蔬菜市场价格的监控和分析;从3类蔬菜价格的函数形式、转换速率以及门限值来看,蔬菜市场内部的异质性明显。  相似文献   

3.
蔬菜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90~2010年蔬菜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蔬菜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认为:蔬菜消费价格引起的城镇居民长、短期福利变动的趋势一致,且蔬菜消费价格波动与城镇居民福利变动存在负向作用关系;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动主要由ICR决定,其长期福利受ICR、蔬菜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影响;城镇居民长期福利优于短期福利。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在我国药用植物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传统进口大宗药材。从地理空间联动的视角出发,基于2013年4月15日至2018年2月5日进口统规格西洋参价格指数和国产统规格西洋参价格指数数据,建立VAR-BEKK-GARCH模型对进口西洋参价格与国产西洋参价格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进口西洋参价格与国产西洋参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进口西洋参价格与国产西洋参价格之间具有双向的均值溢出效应;进口西洋参价格与国产西洋参价格之间具有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为促进中国西洋参产业的良性发展,保持西洋参市场的平稳运行,需要合理构建西洋参市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与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从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改善我国西洋参产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蔬菜价格的波动具有广泛的联动效应。为了探明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的共同特征,分别运用均匀间距估计方法、PANIC方法和VAR模型考察了200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18种主要蔬菜价格的联动效应、共同影响因子及其宏观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蔬菜价格之间的联动效应主要受一个潜在共同影响因子的驱动,而影响这一共同因子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则是货币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6.
我国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蔬菜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从价格调控的目标、手段、波动特点、波动影响因素和蔬菜调控机制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认为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要明确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的目的,区分众多影响我国蔬菜价格上涨与波动因素中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必须从时间维度区分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诸因素及其影响力度,并加强对现有政策的绩效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蔬菜价格调控的长期性政策、短期性政策,选择合适的政策手段和正确的介入时机,避免短期政策的长期化;必须考虑蔬菜产业链中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理顺农资供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中各个主体的行为模式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消费价格指数衡量了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考察城乡消费价格指数的相互影响是理解城乡差距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选取2001年1月-2016年12月共计192个月度的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的消费价格指数,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城乡消费价格指数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消费价格指数显著引导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消费价格指数的短期冲击较农村对城市的冲击更为剧烈和持久;此外,城市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方差贡献率也是更大的.上述结论表明,应加强对城乡消费价格指数的监控,平衡城乡间的经济发展,避免其中一方,尤其是城市一方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另一方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把握猪肉价格和物价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阈值协整模型研究猪肉价格与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猪肉价格以19.45元/千克为阈值,分别出现两种机制,即猪肉价格低于19.45元/千克时,猪肉价格变动对消费价格指数影响较小,猪肉价格偏离均衡时调整速度较快;当猪肉价格高于19.45元/千克时,猪肉价格变动对消费价格指数影响较大,猪肉价格偏离均衡时调整速度较慢。猪肉价格对消费价格指数作用机制的非线性特征的政策意义在于,政府一方面应以生猪产业政策调控为基础,稳定猪肉供给和价格;另一方面,理性对待猪肉价格波动,猪肉在低价区间波动时,应以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为主,政策不宜过度干预,猪肉在高价位区间波动时,需要政府加强调控力度,降低猪肉价格对消费价格指数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非参数方法识别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日内价格跳跃行为,改进HAR-CJ波动模型分析期货开盘跳跃行为的内在机制和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股指期货交易日内开盘跳跃行为包括隔夜不确定性收益及其在日内波动延续;股指期货日内开盘的一般性跳跃行为可由反映市场预期的价格波动行为解释;股指期货开盘跳跃相较盘中密集分布跳跃行为融入市场速度更快;股指期货开盘跳跃行为对交易日价格波动和股票现货市场的溢出效应明显.在此基础上,就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北京市2002-2012年的蔬菜价格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解和H-P滤波技术,将蔬菜价格分解为季节性波动、随机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和长期趋势4部分,并测算各波动成分对蔬菜价格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季节性因子特征显著,是影响蔬菜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62.3%;2002-2012年划分为6个周期,周期的时间跨度和波动幅度均有变大的趋势,周期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23.6%;突发和异常事件是引起蔬菜价格随机性波动的主要诱因,随机性波动对蔬菜价格变化的贡献率为14.1%;蔬菜价格长期趋势由持续上行转为波动上行,可分为升幅较缓、升速加快和波动上行3个阶段。〖JP2〗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蔬菜产业链条监测,强化信息流对物流引导作用的发挥;开展蔬菜市场预警建设,降低突发事件引起的随机性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自产蔬菜供应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在突发事件时起到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设施蔬菜生产是一个技术要求比较高、劳动投入比较大的产业,劳动力是影响设施蔬菜生产的首要因素。采用典型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方法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设施蔬菜生产费工多,比较辛苦;菜农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但经营技术还有待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和打工相比缺乏比较优势;设施蔬菜经营者存在劳动力年龄大、女性为主的问题;菜农子女从事农业的比例较低,从事农业的意愿不强。从农业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菜农收入、培训经营技术、解决劳动力短缺是郊区设施蔬菜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路径优化是运输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合理的路径既节省时间成本,又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引入蚁群算法和改进蚁群算法,利用算法的优越性,解决合肥市包河区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下居民对果蔬需求的现实性,进而需要研究果蔬配送过程的路径问题,基于找出最优路径解,运用蚁群算法与改进蚁群算法解决果蔬配送,并对两种算法求出的解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短路径,结果说明解决包河区果蔬配送路径的必要性,也说明算法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水果和蔬菜是为人体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的重要农产品,我国居民饮食中普遍存在着能量相对过剩、果蔬摄入量不足的问题。以人体膳食均衡为研究视角,研究我国果蔬消费趋势和结构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按照当前的消费趋势发展,我国居民营养摄入不足与过剩同在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我国政府在制定水果和蔬菜战略布局的决策中,应综合考虑人体的膳食营养均衡和未来市场营养需求,以实现我国果蔬产业布局优化;消费者在进行水果和蔬菜消费购买行为时,应在营养膳食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4.
菜农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专业合作社对于菜农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菜农收入非常重要。基于陕西、山西和山东3省607户菜农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菜农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是否是村干部、是否参加过菜农职业培训、是否了解蔬菜合作社、种菜面积、蔬菜品种、是否保护地蔬菜、种植历史、销售半径、市场对蔬菜质量等级要求、价格波动程度和当地政府是否积极引导蔬菜合作社的建立等是影响菜农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关键因素;性别和当地政府是否给予蔬菜合作社税收优惠对菜农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有一定影响;而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兼业化程度和当地蔬菜生产规模等对菜农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设施蔬菜产品市场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普通蔬菜产品供应相对过剩 ,反季节、无公害、精细包装蔬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较大 ,设施蔬菜产品市场面临产品供应季节性差价日趋缩小、产品污染严重、绿色蔬菜需求量增大及小生产与大流通的矛盾。因此应发展生产优质化产品 ,加工包装产品 ,实行品牌化销售 ,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 ,创建以农民为主体的经营实体  相似文献   

16.
以蔬菜为代表的农副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与波动,已成为推高我国CPI的重要因素和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学者在其"产生原因"与"治理对策"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仍存在"对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度研究不足"、"对诸因素的性质研究不足"和"对构建我国蔬菜的产供销运行与调控体系的目标模式研究不足"这三个方面的研究缺陷;从"影响力度"、"因素的性质"和"引起菜价非良性上涨因素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与分析,提出了改革和构建我国蔬菜产供销运行与调控体系的目标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寿光和海南海口的番茄、黄瓜为例,利用《2012蔬菜生产成本统计年鉴》中番茄、黄瓜的成本统计数据和对蔬菜经销商的访谈资料,运用等成本原理,划分了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运的经济边界,认为存在北菜南运和南菜北运的经济边界,且由于不同蔬菜品种南方露地蔬菜生产资源和北方设施蔬菜资源的差异,经济边界各不相同。提出了南、北蔬菜应错季节、错品种发展,明确目标市场和搭建覆盖全国的蔬菜信息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农户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力不大,蔬菜生产价格的形成表现出较强的"单向决定"或"非对称性"特征。要提高农户对蔬菜生产价格的影响水平,必须要采取措施提高菜农的组织化水平、冷库储藏能力和价格信息掌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