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以往文献只研究分析师对市场绩效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文章采用2SLS模型消除分析师覆盖的内生性,基于多角度的并购绩效来考察分析师覆盖效应.研究发现,分析师的影响有从经济绩效到市场绩效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分析师更注重公司基本面和成长性,而非短期市场表现.文章进一步验证了分析师的外部约束作用,具体体现为分析师覆盖的收购方企业经济绩效显著高于非覆盖企业,覆盖企业成长性也较高,表明分析师具有价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战略差异度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度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分析师盈利预测的误差率,降低了其盈利预测的准确度.进一步而言,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增加显著影响了企业的绩效波动,进而加大了分析师盈利预测的难度,使得分析师进行盈利预测时更倾向于进行悲观预测,最终导致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度降低.文章拓展了既有文献对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财务分析师预测盈余的一种内在属性,盈余预测准确性于资本市场有何信号作用?根据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内含了公司盈余质量信息,较高的盈余预测准确性表示了较高的会计盈余质量,MBE溢酬会受到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并且仅存在于分析师预测准确性较差的情形中.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MBE溢酬来自于市场对较高会计业绩的反应.这一结论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较为经济的判断公司盈余质量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新兴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着资产误定价金融异象.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可以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从分析师评级出发,通过投资者情绪传导,与资产误定价三者之间建立分析逻辑.通过对2009-2015年625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分析师的乐观评级及调级会引起价格向上的资产误定价扩大,价格向下的资产误定价减小;乐观评级会比悲观评级引发更大程度的资产误定价;机构投资者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分析师评级及调级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是通过投资者情绪变化作为中介传导的.根据研究结论,如能在政策层面通过加强分析师队伍管理、强化投资者教育、提高机构投资者的业务素养,就能提高分析师评级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促使投资者正确对待分析师评级信息,从而减少乃至消除资产误定价,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0年3月-2015年12月的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评级调整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股票的异常买空、卖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上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买空不相关,但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显著负相关,表明买空一方的信息总体上并非源自于分析师的知情交易,但卖空一方的信息明显包含分析师的知情交易;此外,随着卖空交易量或券商规模的加大,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呈更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券商声誉机制在约束分析师"泄密"行为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研究结论为资本市场加强对券商、分析师及投资者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遏制企业“脱实向虚”趋势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本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分析师跟踪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的分析师跟踪能够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进而降低“脱实向虚”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分析师跟踪的作用效果系通过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实现;拓展性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外部治理作用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不足,相较于被动型机构投资者,主动型机构投资者发挥了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的市场化治理机制研究,对于我国大力发展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积极引导金融服务回归实体经济具有一定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公司层面的控制权结构特征和家族企业创业者个体特征会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采用2002-2010年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家族企业中的创业家董事长和家族控制权结构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创业者担任公司董事长会鼓励公司管理层在做投资决策过程中充分抓住市场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这种效应在家族董事席位超额控制程度越强的公司以及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低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创业家董事长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原因在于,家族企业创业者担任董事长提高了公司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度,降低了公司代理成本,提高了公司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真诚是语言沟通的灵魂,MD&A作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交流公司经营管理情况最为重要的文本载体,其语言真诚性将对企业资本市场表现产生重要影响。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中MD&A语言真诚性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MD&A语言越真诚,股价同步性越低,说明MD&A语言真诚性能够将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2)进一步结合公司外部信息环境,发现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较低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的环境中,MD&A语言真诚性对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作用更强;(3)考虑到资本市场信息的有效传递有赖于信息中介,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MD&A语言真诚性的提高吸引了更多分析师跟踪,进而降低了股价同步性,提高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上述结论,监管层应积极推进文本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的建立,促使公司不断改进自身的信息披露质量,以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并提升资本市场效率;同时,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加强证券分析师等信用中介平台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证券分析师个人特征是其能力的重要表征.文章选取2007-2014年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数据,研究了证券分析师的性别对盈余预测偏差的影响,以及盈余预测偏差的时间序列特征,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整体上男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大于女性分析师;第二,男性分析师对于盈余预测偏差的纠正能力高于女性分析师;第三,随着对公司跟踪时间的增加,男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下降速度更快.研究结果说明,对于分析师跟踪时间较短的公司,女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较小,而对于受分析师长期跟踪的公司,男性分析师的盈余预测结果更准确.研究结论对投资者依据分析师性别判定其盈利预测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有基于国外数据的实证研究对于分析师在企业风险承担中发挥的作用尚存争论——"治理假说"和"压力假说"分别认为分析师跟踪会促进和抑制企业的风险承担。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该增量效应在创新性较低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竞争性水平较低的垄断性行业中更强。这说明,在我国市场中分析师跟踪的"治理假说"占主导。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析师跟踪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了企业价值,且该价值效应在上述不同类型企业或行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替换相关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上述发现提供了分析师如何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具体证据,对于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生态优化及分析师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2011—202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多分类Ologit模型、Logit回归模型与泊松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能够降低企业违规倾向、减少企业违规次数,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信息透明度在分析师关注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非国有控股、内部控制较差、审计质量较低的上市公司中,分析师关注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为加强企业合规监管和投资者保护,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分析师制度,以保证分析师的独立性和提升分析师关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现象不断增多,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融资方式。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显著提高,而股票分红比例则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即当证券分析师关注度较高时,可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票股利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提高股权质押的信息披露,限定可用于质押的股票范围,强化动态监管并及时处置风险,来防止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3.
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2011-2018年72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规模和效率两个角度测量了金融发展,本文分析其对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外部融资方式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间接金融效率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研发投入的提高;直接金融的发展没能发挥显著影响。外部融资方式方面,债权融资会削弱金融发展对研发投入的正向影响;股权融资的作用因金融发展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为推进中小企业创新,促进金融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证券分析师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01—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分析师的关注使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区分审计意见类型,相对"非标"意见公司,分析师关注使得"标准"意见公司信息披露更加及时。该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理解,为分析师的外部监督职能研究提供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发现在中国,分析师关注能够显著降低高管薪酬粘性;进一步按照地区分组测试的结果显示,分析师关注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本文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增进了关于资本市场的机制安排影响高管薪酬粘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证券分析师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重要的信息中介,其所发挥的外部监督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为探索我国分析师关注是否存在外部监督效应,文章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选取沪深两市A股市场953家上市公司的2007~2010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分析师剩余关注度作为分析师关注强度的代理变量,采用多变量回归方法研究了分析师关注对公司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确实存在,即分析师通过对上市公司关注,抑制了管理层盈余操纵的程度,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实现转型发展要以创新为本.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阻碍了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当前,有关融资和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文章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来自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正式融资和来自民间借贷的非正式融资对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高小微企业研发与创新投入;来自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微企业的研发与创新投入.基于此,从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资金约束以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PUA模型对金融服务贸易开放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实现机理进行理论研究,并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协同效应处于稳态时,金融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最优关系。以此为基础,选取1985—2015年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滞后四期)、金融业R&D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国有金融企业人力资本投入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率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而人力资本积累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呈随时间衰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7-2015年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特征、战略差异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战略偏离程度越高,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显性代理成本会增强战略差异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则会削弱这种影响。从企业特征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战略选择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对促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