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绿色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因此选取人口转移、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反映绿色城镇化水平的一级指标,构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我国31个省份的绿色城镇化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呈现自西向东的阶梯状分布,西藏、甘肃等西部偏远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靠后,其绿色城镇化建设极度欠缺;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处于中间水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在全国处于靠前的位置。因此,应采取推动城镇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科学规划绿色城镇化建设格局、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来推进我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两者在理论基础、发展脉络、科学内涵等方面一脉相承,可以也应该协同推进。然而在实践中却产生了对城镇建设粗放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以及城镇绿色转型发展推进不理想等问题,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彼此割裂,尚未实现协同发展,还存在建设机制不健全、评价方法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障碍。必须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要素层面进行整合归并,以重点建设任务为抓手,在建设机制、评价方法、政策体系等方面消除割裂与掣肘,构建新的发展系统,实现两者的协同推进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支撑对合理布局城镇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以及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吉林省产业发展特点及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出发,指出产业支撑是城镇化战略的立足点,并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给出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吉林省城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选择主导产业,打造城镇特色;降低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城镇经济绿色增长;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产业空间与城镇地域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有“单体式”和“城市群”两种形态.当前城镇化以“单体式”为主、以GDP为导向,进行爆发性发展并陷入质量困境.培育城镇体系、构建城市群有利于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新型城镇化应从经济追求转化为城市群的角色担当:以人为本、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生态宜居、市场统一等.这就需要城市群形态下建立城镇间长期合作的体制机制,以提升城镇化质量;构建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群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建立内生动力机制,理顺城市层级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完善管理约束机制,优化城镇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5.
民心所向,政之所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人民城市、打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空间的重要抓手,是关乎民生、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程.应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取向,顺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创造性解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共性难题,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提量、提质、提效,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界定了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内涵和内容,分析了现有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措施.研究认为,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运行规律,坚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坚持绿色发展文化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建立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实现共享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中国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良好基础,但仍存在治理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和执行力度软、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发展绿色金融,推进重点领域和企业绿色化改造;同时,不断丰富治理指标体系,强化环境监测监管(环保督查),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将能源消费、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消费函数,建立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讨论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内生增长模型,以此探讨分析实现绿色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内地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加大新能源、环境治理人力资本创新研发投入,促进生产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绿色化,是绿色城镇化的必由之路;鼓励多元参与,构建多中心治理体系,培育居民节能环保生活方式,是绿色城镇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绿色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成为我国城镇发展的主体要求。山区具有绿色发展的自然条件,内含绿色城镇化的天然逻辑,应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模范区域。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山区城镇化与绿色城镇化相对照还存在一些问题。促进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必须根据山区特点,以绿色标准规范山区城镇建设与改造,大力发展山区生态产业,统筹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压力、城镇化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较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变革和创新活力。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健全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加快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创新公私合作的县域投融资模式,建立社会资本的稳定投入机制;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县域协同发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县域改革红利,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为以绿色减贫助推民族村寨产业振兴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逻辑起点:绿色减贫既有助于促进民族村寨产业优化升级,又能推动民族村寨产业可持续发展。当下,打赢生态治理和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紧迫任务,绿色减贫正好构成了这两大攻坚战的链接点。实施绿色减贫不仅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而且还能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制度是指围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各种制度安排。绿色制度体系是指所有绿色制度的有机组合,它是生态政治制度绿色经济管理制度绿色文化制度等的集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构建绿色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从制度体系上寻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力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准确定位绿色制度体系的功能,渐进决策,克服利益障碍是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开发、建立并管理好项目系统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绿色建筑项目系统不同于一般建筑项目系统。基于绿色建筑"绿色"的内涵,结合系统设置的目标和构成要素,构建了绿色建筑项目总系统、目标系统、评估系统的结构框架。旨在为项目管理者建立绿色项目系统,从而更好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和特点,以及全民绿色素质提高是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论绿色营销与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企业加快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5.
绿色治理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现实的正当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以1978-2016年这38年间中国党代会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规划)等政策文本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批评话语分析法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绿色治理政策文本进行检视,分析和梳理中国绿色治理政策的发展阶段、时代特征与变迁逻辑。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绿色治理政策的变迁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历程: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国绿色治理政策经历了"效率(经济发展)优先-兼顾效率与公平-公平优先"的价值转换;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绿色治理政策可以划分为1978-2002年、2003-2011年、2012-2016年3个时间阶段;从政策内容来看,中国绿色治理政策经历了"浅绿化"的环境保护、"深绿化"的环境(生态)治理、"泛绿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转变。通过政策反思发现,中国绿色治理政策呈现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匮乏。未来只有不断推动中国绿色治理政策的民主化、法治化与协调化进程,才能最终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基于坚实的制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到质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为理论界所普遍倡导。文章回顾了世界性的三次绿色浪潮,梳理了绿色经济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归纳出对绿色经济的五种解读,界定了绿色经济的涵义;构建了一个由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为依托,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应运而生。绿色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我国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如何在我国现行税制基础上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绿色建筑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未来建筑中绿色概念将越来越深入人心。其特点在于全面协调与建筑相关的各种元素 ,充分体现建筑、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以及对人的充分关怀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绿色市场营销渠道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农副产品产消总量矛盾基本缓解的背景下,一些更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出来。由于中国食品的质量水平和结构与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努力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产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富营养的绿色食品的同时,有必要通过培育主体,建立和选择健全有序的从生产到加工、运输、储存、批发、零售等环节在内的绿色市场营销渠道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1世纪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世纪。绿色经济——一种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率性在本质上相统一的经济形态 ,将成为 2 1世纪持续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之上的、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 ,使中国以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整体发展态势 ,直接融入全球崭新的持续经济发展形态 ,是中国 2 1世纪的宏观经济战略决策。发展绿色经济的当务之急 ,是建立绿色经济制度 ,尤其是构建绿色 GDP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