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的障碍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当前企业在实施资产重组战略的过程中,面临的国有资产出资人缺位、资产重组立法严重滞后、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主要障碍(制约因素)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问题,指出了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并规范国企的资产重组活动,探讨了使国企的资产重组真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良性发展轨道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企业间实行资产重组,不仅可以使低效资产增效、促进国企解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带动管理重组、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给职工带来了巨大的思想碰撞。员工,尤其是中年员工承受着来自心理、生理与环境的多重压力,并转为资产重组的阻力。为确保国企资产重组渠道顺畅,我们必须大造舆论,进行形势和危机意识教育;在技能培训与思想培训中抓好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宽松的转岗分流环境;贯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及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负债。调整国企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必须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联系在一起。从理论上讲,企业在外部筹资中面临着多层次的约束,交叉互补的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约束着企业的筹资行为,并使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然而,由于缺乏银行的监督和内部人控制的强化,国企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我们将资产重组理解为一种企业治理方式,调整着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目标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和相应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资产的整体运营效益,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兼并(merger)、收购(acquisition)、拍卖(auction)等交易型战略手段,剔除石化企业经营中的不良资产,避免资源浪费或低效耗费,无疑是重要的.文章分析了石化企业发展的趋势,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对石化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剖析了资产重组的现实性,提出了资产重组的原则,对资产重组过程中产生的协同效应现象进行探讨,并力图运用风险决策,有效化解重组风险,从根本上提高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效益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成功率很低,失败率很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我国企业资产重组的政 府行为太严重、我国企业存在盲目的资产扩张冲动、一些企业领导素质低下以及资产重组中官僚腐败 现象的存在。因此,为了提高企业资产重组成功率,应采取五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资产重组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在我国企业改制方面的具体运用 ,阐明了我国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资产重组绩效的评价是用于检验资产重组效果、评价企业资产重组决策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工具。具体包括重组企业绩效是否提升,重组类型与重组后企业绩效的关系两个方面。其评价方法为财务评价、股票评价和其他评价。  相似文献   

9.
分析政府参与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点论述政府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的必要性 ,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提出政府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应发挥的正确职能  相似文献   

10.
一、黑龙江省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 黑龙江省新一轮国企改革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层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其一,通过产权转让、债务重组、先委托管理再进行资产重组等方式,把单一的国有制财产制度安排转变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国企所有权空位、使用权失控、收益权低效和处置权失效等传统弊病.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在从事资本运营和产业经营过程中,往往是产业经营被忽略,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被忽视,依赖资本运营不断甚至无限做大资产规模成为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目标.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进行国有资本的专业化运营,国有企业回归产品产业经营,进而专注于实体经济,实现国有资本运营与国有企业经营的各司其职.与国有资本运营职能从国有企业剥离相适应,要重新构建国有资本专业化运营的绩效评价体系.国有资产资本化率、国有资产总额年平均周转率、国有股权创新覆盖率等指标,应纳入国有资本专业化运营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并设计成为核心绩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确立了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国有企业都适用于这种监管体制。应当依据国有企业所处领域和功能目标的不同,将其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和营利性国有企业,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法律路径。在国企类型化下的国资监管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指导原则,将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与分类监管相结合,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本”国资监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将国有资产和非国有资产置于平等地位,即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必然要求资产作为国民经济功能性工具的地位平等,然后通过建立国家利益无差异曲线模型,引入“边际资本成份替代率”和“有效区间”等概念,论述了该模型对我国企业改革的意义,得出如下结论:国有资产在行业与市场中的过度介入,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低效率的制度性原因,国有企业战略收缩是增加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以国企境外资产内部审计战略管理为研究对象,从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视角出发,在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战略相关理论研究价值和动因的基础上,结合国企境外资产流失严重和国际投资环境复杂化现状,设计和构建了一个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风险管理为导向,集总体战略、组织战略和运作战略为一体的系统化、动态化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力图为实现国企境外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保证;并从4个方面对国企境外资产内部审计战略体系构建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原则性地建构了企业国有资产综合监督体制。但是,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出资人和监督人混同,规则的制定者与规则的执行者、受益者混同等问题,很难实现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全面有效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这对如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应当兼顾不同的监管主体、监管手段和监管对象,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边界,从不同环节监督和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行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中行政监督的法治化程度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直接反映。建立一套企业国有资产行政监督的法治指标和考核标准,就是为政府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域提供可操作的法治化行为准则。监督主体在运用行政监督手段时,必须在监督依据、监督对象、执法问责等方面符合法治化标准。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7.
国有股权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国有股权行使的关联问题不同于一般股权,有特殊性。而现有《企业国有资产法》作为调整国有股权的特别法,在调整国有股权关联交易问题上并没有体现特别之处,而是《公司法》的简略照搬。所以我们应该完善《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使更好地规范国有股权行使中的关联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公司国有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不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层收购不应该承担流失国有资产的责任;赋予国资委国资出资人身份依然不能根除国资产权主体天然缺失的弊端。实践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市场性流失的不良现象,但这不能成为无期限延迟国企改制的借口。国企通过重组壮大国有经济,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加快包括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国企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阶段国有资产重组中,应当引起人们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有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与政府的角色定位;资产重组与规模资本市场的培育;资产重组与管理整合;资产重组与三大负担的剥离;涉外国有资产重组.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方面的诸种观点,在评析的基础上,提出私分国有资产罪的主体不是单位犯罪,而是自然人主体中的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