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生不愿随人后,书法诗篇见异才。馀事填詞犹倔强(读去声),门墙肯傍大苏来?“不烦绳削而自合”,似此高踪未易寻。纵笔抒怀梅照眼,凄凉去国十年心。 (论黄庭坚词)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造诣甚高,与苏东坡齐名,后来成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也能填词,有《山谷词》传世,在宋词中也占一席地位。苏门四学士中(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以填词沦,秦观最为杰出,不过,他并未受东坡词风的影响,而是远  相似文献   

2.
秦观词浅论     
秦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因受知于苏轼,被列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文、词都有名,在“四学士”中地位仅次于黄庭坚。特别是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推为当代词手,而且人们公认黄不逮秦。他是婉约派大家,与柳永并称“秦柳”,又与周邦彦并称“周秦”。冯煦甚至认为他是李后主以后成就最高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4.
关于晁补之世系的记载,最早见于史籍的,当推南宋王偁所撰的《东都事略》。该书卷一百十六《文艺传》载:“晁补之,字无咎,宗悫之曾孙也。”元脱脱等的《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对于晁补之世系的叙述,概本于《东都事略》而稍加详细,云:“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厥后,清人厉鹗的《宋诗纪事》以及今人陆侃如、冯沅君合著的《中国诗史》等,皆沿袭之,把晁补之作为太子少傅晁迥的五世孙,晁宗悫的曾孙,而此说其实谬误。 晁补之是北宋文坛的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与黄庭坚、张耒、秦观以文相尚,联镳文苑,号苏门四学士。另外,他所属的家族在有宋一代,不仅仕宦显赫,“大夫学士以西京石氏比晁氏”,而且“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在晁补之的父辈中,如晁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字鲁直,洪洲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名声始震。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旅苏轼之门,天下称“苏门四学士”,不特诗之造诣甚高,为江西诗派之开山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苏轼等并称“苏、黄、米、蔡”四大家。于词学东坡,然亦妙脱蹊径,迥出慧心,自辟领域,而有“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之说。  相似文献   

6.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茸归来园,自号归来子。他是北宋文坛上一位非常活跃的作家,在诗词和散文的创作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他与黄庭坚、秦观、张来联镳文苑,时称“苏门四学士”。对于这样一位在当时和后来都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家,历来的传记史料对于他的生平的叙述,却多有疏漏舛误。本文拟对晁补之的生平做一番系统的描述,以期能够纠谬补阙。 晁补之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读书与漫游;二、仕宦生涯;三、闲居田园。  相似文献   

7.
论及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时,我们往往会提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南宋陆游、辛弃疾、金元好问、明袁宏道、清陈维崧等。其实,“五四”以来的新诗人中,受苏轼影响的不乏其人,郭沫若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一些研究文章在谈到郭沫若受到的文学影响时,比较注重他与太戈尔、歌德、惠特曼等人的关系,而从不涉及从幼年开始就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中国本土的诗人苏轼。这是一个不应有的疏忽。郭老在一首诗中说:“吾乡苏长公,俊逸才无敌,……悠悠一千年,仿佛闻声息”(《题李可染画二首》之一),异代不同时,而神思交游,声息相通,这正是郭老与苏轼之密切关系的绝好自白。研究这种关系,将加深我们对伟大文学家苏轼的认识,并使我们能够对郭老作  相似文献   

8.
王安中年轻时曾师从苏轼,在词学上颇得苏轼濡染,但因他在徽宗朝得势而为后世文人所误解,导致他的词学成就多被漠视。实际上,王安中在徽宗朝不仅一直偏向元祐党人,还在“讳言苏学”的党禁高压下坚持学苏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其词作既在多方面规模苏词,又有独到的风格,可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比肩,堪称北宋末年词坛上的苏门殿军。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早年喜作艳词,成为“苏门四学士”后,他的词风明显向苏轼的词风逼近。这一转变背后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一些变化。他的词风变化体现了他创作态度的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他对词体雅、俗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秦观的词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自辟蹊径而成大家,并非只受柳永等人的影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词的创作同样深得苏轼的指导、鼓励和提醒,他也继承了苏轼对词“雅化”和革新的成就,特别是过岭后的遭际使他的词作具有“严重高古”的特点,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上后起之秀的出现,往往有待于前辈大家的奖掖。北宋中期,秦观这位没于稠人广众的高邮秀才,便是有赖于一代大家苏轼的发现和引荐,而成为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其生年晚于苏轼十四岁,卒年早于苏轼一岁。秦观的一生与苏轼结有不解之缘,秦观年表与  相似文献   

12.
北宋元祐词林,蔚为壮观,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时期。词坛巨擘苏轼,独标一帜,雄放横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君子”及贺铸、李之仪、毛滂等词坛健将,竞相紧随其后,一时名家辈出,如百花争艳。长期以来,这些词家中,李之仪是一个被人忽视但却独具面目的词家。其词清声绝响,拨动了时代琴弦,为那个特定历史  相似文献   

13.
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词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像苏轼一样,多才多艺,但其他成就多为词名所掩。他善写赋,苏轼观其所作《黄楼赋》,以为有“屈宋才”。又长议论,吕本中说“无一言乱说,观少游五十策可见”。他的书法亦大有可观,被黄庭坚誉为“妙墨”。而他的诗,更为时人所重,王安石“谓清新似鲍射”。评价秦观,主要应研究他的词,但其他方面似亦不可略而不论。特别是他的诗并非毫无可取,但自元好问讥评以来,人多以“女郎诗”目之,无形中对他的诗抱完全否定态度,这种  相似文献   

14.
秦观是北宋著名的一个词人。由于在当时剧烈的党争中,步趋苏轼,表现了保守而又近乎中立的态度,所以一生仕途极不得意。他的后半生和苏轼一样,屡遭贬谪,晚年更被放逐到极南的广东雷州地区。但是,他却缺乏象苏轼那种乐天知命,旷达不羁的胸怀,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反映出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深深的悲哀。在当时的文坛上他曾被人目之为“苏门四学士”中的一个,但他在词的创作上所走的路上却与苏轼回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来,有相当多的人抱有一种“诗词有别”的观念。以宋人为例:陈师道就批评过苏轼的词,认为他是“以诗为词,要非本色”(《后山诗话》),晁补之评论黄庭坚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李清照更是干脆提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多以诗、词、书、画为作文对象,语言精悍洁净,情感真挚委婉,其诗文理论失之泥古。秦观的散文能较好地面向社会现实,有感而发,长于议论,寓言、典故是其常用的作文工具。晁补之可能是四学士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凌丽奇卓,精彩纷呈;即使是一些官样文章,也无愧于"温润典缛"之誉。张耒十分看重文章的社会功能,纵论古今、品评得失的内容和质朴无华、缺乏锤炼的形式为张文之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 秦观是北宋元祐时期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淮海词》以清丽俊爽,情韵兼胜在当时词坛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我们不妨从秦观所选择的创作道路,他对前代词作的继承和发展,他的词中所表现的总体风格等方面来探讨他在词史上有何独特的贡献。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受到过苏轼的识拔荐举之恩。在政治上他们是荣辱与共的患难之交,在文学上又是志趣相同的良师益友,而苏轼又是诗词文俱有盛名的一代泰斗,按常理来讲,  相似文献   

18.
北宋初期词,承袭晚唐五代余风,狃于婉娈风情,无论在深宅大院,抑或瓦舍勾栏,回响的主调是“意传心事,语娇声颤”的纤弱“女音”.苏轼出,以雄视一代的才情和自成一家的精神,秉笔创作出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绰铁板而高唱的新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词的创作上踵武东坡,承流接响,但又拥有他“自己的声音”“个人的音调”如果说苏武词的主旋律是“天地阔远随飞扬”的男高音;那么,晁补之词的基调则是“幽咽泉流冰下难”的男低音.正如罗丹在《艺术论》中所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晁补之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鲜明“性格”特质的作家.  相似文献   

19.
文以明理与北宋理学──张耒文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以明理是张耒文学思想的核心。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来,在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相继离世之后,独存于世,“士人就学者众”。张耒“诲人作文,以理为主”[1],明确指出,“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以文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拙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是北宋的大诗人。他被誉为宋代“江西诗派”的创始者。历史上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把他与大诗人苏轼齐名,并称“苏黄”或“苏门学士”.他还以善画、擅书而闻名。与他的文学观、书法观相比,他的政治观、社会观,在当时并不显赫出众,故历来不被黄山谷研究者所重视。今天,为了深入的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本文对黄庭坚的社会政治观试作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