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财政理论界关于中、西财政理论的比较研究逐步深入,尤其集中表现于在我国财政理论界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国家分配论”与以西方经济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公共财政论”之间的比较研究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界普遍认识到:“国家分配论”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与剖...  相似文献   

2.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明确一个问题:我国财政主流学说——国家分配论就是关于国家财政的理论或学说,国家分配论亦即国家财政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由于国家分配论对于“国家财政”这一范畴的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以及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本质、财政基本属性的独特论断所决定的。同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或国家财政论)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公共财政也是以政府(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公共财政论的本质观也是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又统一。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当前我国财政理论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重构问题上,目前存在着几个认识问题,如国有资本进退问题;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关系问题;国有资产是否实行“分级所有”问题;“一体两翼”理论框架的现实适用性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下,国有资本不是“全面退出”,而是“有进有退”;借鉴“公共财政论,发展国家分配论”;实行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具有充分的理论、实践和政策依据;建立在国家分配论基础上的“一体两翼”理论框架仍然具有现实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国家分配论”应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财政基本理论的争论中,有如下两种倾向值得探讨:一是把西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对立起来;二是认为“国家分配论”的财政本质观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但同时又认为,“国家分配论”从根本上说仅仅是一种关于财政本质的理论,是与系统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公共财政论"的科学性、社会正义性与"国家分配论"的非科学性、御用性,为彻底摒弃"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观,树立"公共财政论"的财政观,加快我国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框架的改革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孟捷  朱宝清 《学术月刊》2023,(12):25-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角度,可以回溯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分配论”是中国财政主流理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两种形态的“公共财政论”:一种是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公共财政论,主张公共财政要以市场失灵为原则,财政职能只限于克服市场失灵;另一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主张在克服市场失灵之外,公共财政还承担着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职能。在上述两种公共财政论之间,存在持续的争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从此成为主流理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沿革是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的典型案例,其中蕴含着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可资借鉴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来,我国财政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财政本质观,其中“国家分配论”无疑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该理论自60年代初在我国确立了主流派地位之后,一直保持至今。市场取向的改革导致了人们对于“国家分配论”的重新认识。然而,在市场经济下,“国家分配论”是不应当...  相似文献   

8.
邓子基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学术研究达65年之久,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坚持马列,借鉴西方,立足国情,矢志不渝,锐意创新,融合前人和当代中西财政学者之说而自成一家之言,在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等研究领域,填补诸多空白.其学术精要——财政本质观:倡导、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教学观:构建并发展新中国财政学科理论体系;财政管理观:坚持财政平衡的理财思想,反对“赤字无害论”,主张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研究方法论:“坚持马列,洋为中用”;公共财政观:在继承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相似文献   

9.
论“依法治税”──从契约论角度看国家分配论之不足宋德安,邢西唯西北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在我国,逃避税收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健全税收法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税”,从而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税收立法和执法部门...  相似文献   

10.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学的分层研究中,存在着分配论和关系论两种理论框架.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典型的关系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阶级的出现意味着直接劳动者虽然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但却失去(或部分失去)对这部分生产资料的控制.笔者将分配论和关系论的基本内容付诸普遍的形式化表达,使得两种论述的区别得到澄清.参考“实体”和“关系”的概念,引进“实体间性”的概念,以描述多个个体属性差异的情况,从而引进“弱分层”和“强分层”的区分,并把“关系”、“强分层”和人类历史上国家暴力、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与综合财政的关系宋佰谦综合财政和国家财政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综合财政既不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财政”,也不与国家财政形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本质上,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产品分配,体现国家的意志,而综合财政是以包括国家在内的多元...  相似文献   

13.
维护国家权威在整合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为促进财政改革,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政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在运行机制层面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其中,学习和运用内生于市场经济的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更是当前的重点所在.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忽视中国国情,生搬硬套,否定国家(政府)在财政分配中的主体地位的倾向.本文通过重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结合上述倾向中一些比较典型的认识对财政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得出当前进行财政理论研究,应紧密联系中国国情,遵循"坚持+借鉴=整合+发展"的思路,在整合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财政理论--新的"国家分配论"("国家财政论")的结论,为我国当前国家财政职能的顺利实现提供理论支持,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在分配正义或经济正义问题上,当代西方流行着三种理论模式,即传统自由主义的自由正义论,社会主义的平等正义论,新自由主义的公平正义论。它们分别用自由、平等和公平来界定正义。其中,公平正义论的首席发言人当推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罗尔斯(J·Rawls)。他于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被看作是20世纪新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性巨制。此书把“正义”理解为“公平”,经过复杂的论证,提出一套包括基本原则和程序原则在内的正义原则体系。这套原则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基本制度,但它强调社会有责任通过再分配来照顾和改善“最不利者…  相似文献   

15.
市场取向的改革要求建立能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以及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公共财政与资本市场问题也因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考察。问题之一:残缺的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财政类型。具体地说,公共财政不同于私人财政,也异于单纯为国家自身服务的财政。前者主要区别于前市场经济社会的财政,当时的财政的典型特征是服从于“朕即国家”或“家天下”的国王或皇帝的私人需要;后者主要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只为国家自身服务的财政,当时的财政直接服务于国…  相似文献   

16.
邓子基教授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但关于财政本质问题的研究,无疑是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成就。这不仅表现在他所进行的各种财政理论研究活动,都是以这一财政本质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更重要的是他所参与提出和论证的“国家分配论”观点,于60年代初确立了在我国财政学中的主流地位,并且至今仍然保持了这一地位而未被动摇。30多年来,“国家分配论”不仅成为我国财政学教材的核心理论,为我国财政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而且还成为我国财政实践工作的指导理论,对我国的财政工作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两级按劳分配”论的基本思想是,为了克服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弊病,首先国家应当对企业实行按劳分配,根据企业的经营好坏确定其工资总额;然后再由企业对职工进行分配。近两年中,有的文章更明确地说:“实行两级按劳分配,就是规定企业的消费基金要和它对社会的劳动贡献成比例,至于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分配,政府就不干预了”。“实行两级按劳分配,使职工收入既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挂钩,又和个人劳动贡献挂钩”。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关于分配问题的错误观念,包括“劳动贬值论”、“普遍剥削论”、“两极分化论”和“主人地位不保论”等等进行评析,弄清是非,有助于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制定的正确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税收法律关系、公共财政与纳税人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税收法律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单方面的权利或义务性质,纳税人的权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的权利。我国公民纳税意识的不强与纳税人对权利问题认识的不清,有着一定的关系。按照基本法理和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纳税人不仅仅是义务主体,纳税人的权利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的权利。“公共财政”既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就应该在“公共财政理论”而不是传统“国家分配理论”的框架下来认识纳税人的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是判断宅基地制度改革质量的重要依据。土地征收制度的局限性和宅基地收益权能的显化,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反思“土地发展权私有论”与“土地发展权国有论”的法律正当性。基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国家必然享有土地发展权并参与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为土地所有权人及用益物权人的土地发展权奠定了充分的法律基础,从而形成“土地发展权共享论”。构建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为基本原则。在初次分配中,以产权为分配基础,促进土地发展权人机会平等,探索土地要素收入;在二次分配中,以现有税收法律体系为基础,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在三次分配中,确定“无偿原始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情形,实现农民集体对集体成员的自愿性、自治性、公益性救助帮扶。三环节环环相扣、三层次层层递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