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青年教师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不仅是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发挥青年教师对大学生同辈影响力与引导力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载体,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中国梦主题教育要体现生活性、实践性、传承性、时代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等弱势教育现象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弱势教育现象具有外赋性、后致性与相对性等特征。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分而治之的治理结构、教育发展中的增长极战略、转型期的阶层形成与分化等是弱势教育现象形成的深层理论逻辑。弱势教育现象的本质是教育公平缺失,而政府又是弱势教育现象治理的公平责任主体。新世纪以来,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弱势儿童教育权益保障等政策与法律的关注,透析出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政府治理弱势教育现象的重要价值走向。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确立并形成了与"城乡二元体制"相适应的"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方式,并先后经历了改革前"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集体办"和改革后"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靠集资"两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配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国家确立了"城乡均衡"的教育发展理念,并通过调整农村教育的供给体制和实施对农村教育的特别性支持政策等方式,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汉语国际教育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步骤。其中,战略制定是指确定汉语国际教育的任务,了解推行汉语国际教育的外部机会、不利因素,认定内部优势与不足,制定目标和可选择的战略,并选择特定的战略等。战略实施是指制定相应政策法规、激励机制和配置资源,以使制定的战略得以贯彻执行。而战略评价则是指重新审视外部与内部因素以及度量业绩等。  相似文献   

5.
复合教育与综合发展——人文教育与教改发展的战略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由科学竞争的时代跨入了综合发展的文化时代,这一时代需要构建与之适应的文化教育体系。它主要包括理解科学、关心教育、素质教育、双语教学及语言教育与健康教育等。这种复合教育与对人的综合发展的培养,即是当前人文教育与教改发展的战略主题。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形势下广西教师教育新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贵明  刘华政 《学术论坛》2005,(10):213-217
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审视了广西教师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广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的目标和思路,揭示了其开放性、提升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阮成武  郑梦娜 《江淮论坛》2023,(5):5-12+19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纳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宏观政策构境,形成聚力强国兴起和民族复兴的政策联动机制。这既是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自身发展以及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关系演进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要求。具言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科教兴国为战略指针和发展动力,实现教育体系的系统进化与功能优化耦合平衡;以建设教育强国为目标指向和支撑保障,实现教育体系的外延与内涵互嵌互构;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价值归旨和路径导引,实现教育体系的需求链与生产链、供给链衔接转化。三个维度相互联结、互为助力,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宁  周爱云 《船山学刊》2003,(3):152-154
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改善教育发展质量,促使教育均衡、协调、无破坏地发展,以实现国内、国际教育平等和教育公正为目标的教育方针策略。一、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立论基础首先,教育之所以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教育需求增长与教育资源约束之间对立统一规律在教育决策层面上的反映。由于基础条件差,“增长”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致使教育内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日益激化。在国家财产有限的情况下,由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缺乏引发的…  相似文献   

9.
深圳教育现代化时代特点反映了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及市场经济对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反映了教育现代化的新走向,也反映深圳教育现代化的矛盾与困惑。作者认为,深圳教育现代化具有基础薄弱性与发展过程的快速性、整体性与不协调性、模仿性与创新性、资源的紧约束性与人力资源的第一性、价值多元性与人本性、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性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引领性、分化性与整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成效 ,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功 ,乃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达成。因此 ,加强环境教育 ,形成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公众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和平共处及可持续发展 ,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而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念应是教育战略产业观念、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观念、素质教育观念、教育多元化观念、教育国际化观念、名校名师观念、适应社会观念、持续发展观念、抓住机遇观念和大局观念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是我国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通道,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网络汉语教育,构建"中国-东盟汉语教育与人才服务平台",使汉语人才培养事业与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构想相结合,有效扩大云南对东南亚的汉语教育规模,有效提升云南对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育影响力,切实发挥云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重庆市提出了从六个方面构建和谐重庆的战略构想。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重庆市教育实际,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构建和谐重庆中具有的基础性、支撑性、促进性、完善性和保障性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五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涉及到西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诸多方面的一个巨 大的系统工程。而教育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西部教育发展速度非常缓慢,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 极不适应,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以教育为中心”的知识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知识经济“以教育为中心”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从理论研究视角看,这是关于科技与经济理论研究的必然逻辑;从发达国家的现实看,这是由科技、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高贡献率,高技术园的建立和发展以教育为中心,各国调整战略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等因素所决定的。针对此,文章提出了“以教育为中心”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产业化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是一种产业,是无可置疑的,、但教育产业化存在认识误区。教育属于非工业产业,学校属于非盈利性组织,高等教育产业化只能走一条不同于工业产业化的道路,高等教育产业化必须有独特的运作方式。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实施,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战略。客观的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育战略必须相应改变。审时度势,是制定教育战略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7.
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教育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变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立法在环境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世界上环境教育卓有成效的国家无一不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环境教育的目的、模式和实施机制.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目前已具备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立法依据,应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环境教育立法方面的成功经验,确定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环境教育模式,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  相似文献   

18.
"嵌入性"可以分为政治嵌入性、制度嵌入性、认知嵌入性、文化嵌入性、关系嵌入性、技术嵌入性六种类型。教育政策转移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政策转移能够"嵌入"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法律与文化结构,促使移入教育政策与移入地区形成尽可能多的"重叠知识"。根据"复合嵌入性"的解释框架,地方教育政策转移是实现"复合嵌入性"的动态耦合过程。教育公共政策转移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依赖政策转移的"嵌入性"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确立的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与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语文学科本质的人文性、语文学科教育的开放性、语文教育生态的民主性、语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语文教育过程的审美性和语文教育目标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张红 《理论界》2001,(1):53-54
邓小平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科学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认真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能够更好地总结经验 ,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以期在未来社会中发挥出教育的巨大作用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一、教育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观邓小平以他高超的预见性和远大的目光充分认识到教育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把教育提高到首要发展的战略地位 ,提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科学论断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促使全社会都来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