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克郁土族历史与评议文字研究文集》已于2008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集收录了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李克郁教授发表在《民族研究》、《民族语文》、《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博物上的33篇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青海藏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旬在西宁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族与民族关系,着重讨论藏族与其它兄弟民族关系的问题。出席讨论会的主要是青海藏学界的专家学者和西藏民族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代表共三十多人。讨论会共收到论文二十三篇,会间还参观了青海博物馆举办的藏汉关系文物展览。  相似文献   

3.
青海建省     
青海建省编者按:“地方民族史话”专栏,从1990年第二期开辟以来,至今共连载19期,57篇短文,到此告一段落。感谢广大读者的爱护和支持,希提出宝贵意见。青海是1929年初建省的。早在清光绪33年(1907)已提出青海设省之议。当时两广总督岑春暄在《统...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来接连读到芈一之教授的几本民族史佳作,例如:1987年出版的《青海民族史入门》,1990年底出版的《撒拉族政治社会史》,现在又读到由他主编的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蒙古族历史简编》一书。共约24万字,正文分五章十八节,前有一篇引言,后有两篇附录,还有14帧历史文物照片。这本史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的考述了自公元13世纪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活动在青海大地上的蒙古族的七百年历史,史料丰富,内容翔实,观点正确,论述精当,是当前民族史研究领域中又一个崭新硕果。它的出版面世,不仅填补了蒙古史研究的空白,促进和完善了蒙古史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也使青海地方民族史和蒙藏关系史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红旗飘飘     
红旗飘飘青海是1949年9月解放的,从此结束了漫长的旧社会,掀开了历史上新的一篇。与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相配合,西北战场上也展开了战略决战,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取得节节胜利。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兵锋西指,先后在几次战役中歼灭胡宗南军和青海马...  相似文献   

6.
近日,青海民族学院韩建业教授的《韩建业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文集》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64万字。该书按所涉及的学科划分为四个篇目:一、语言文字篇;  相似文献   

7.
2017年8月4日至6日,第十六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本次高级论坛由青海民族大学与人类学高级论坛联合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来自台湾“中研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海峡两岸23个省市地区及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以“道路与族群”为主题从不同的视域进行了深度的研讨,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 会议开幕式由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成俊教授主持.青海民族大学校长索端智教授、人类学高级论坛秘书长周大鸣教授、中研院院士人类学高级论坛顾问黄树民先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8.
刘启尧先生,1946年出生于青海省平安县,1970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基层文化馆研究和领导工作,兼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编委、青海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青海省群众文化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刘启尧先生对青海民间文化情有独钟,痴迷不已。二十多年来,因为志趣爱好与工作性质的关系,刘先生常年奔波于基层民众之中,不断地发掘整理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苦心钻研而乐此不疲。从而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民间文化资料及珍贵的民间民俗文物,而且研究撰写并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尤其是在从事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民族民间文…  相似文献   

9.
藏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最近几年有两次全国性检阅。一次是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家协会于1981年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全国第一次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发奖大会,获奖的38个民族138名作者140篇作品中,藏族即有11名作者11篇作品名列金榜,说明藏族当代文学登上了与祖国兄弟民族文学并肩前进的新高度!另一次是1984年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联合举办的藏族文学创作评奖,结果62名藏文作者、41名汉文作者共103名藏族作者的43篇小说、16篇散文、44篇诗歌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篇拙作《文成公主入藏路线初探》,已于一九八○年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三年来我收到了一些来信,有的同志认为,我论证文成公主入藏是由长安经东道康区而去的提法,比较新颖,材料有据,内容翔实,有可取之处;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我的文章仅以康区入藏说来否定青海入藏说,而对青海说的史实,剖析、否定不够有力,美中不足。有鉴于此,我拟就此一问题,再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11.
索珍 《中国藏学》2011,(1):173-175
2010年9月22日至26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民族学院联合主办的"西藏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暨纪念《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来自北京、广东、四川、甘肃、青海、云南、河南及西藏自治区等省区和西藏民族学  相似文献   

12.
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民族个性鲜明,是青海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对青海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提出了开发中的一些思路,旨在说明,促进青海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挖掘青海旅游文化之内涵。  相似文献   

13.
青海军阀自1912年起至1949年对统治青海长达38年,在西北历史及中华民国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不论青海军阀的性质及其在青海的所作所为,仅从地理环境、宗教、社会历史背景和内在改革机制等方面剖析了青海军阀长期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语言间的互相接触为各自的语言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青海汉语与青海蒙古语的互相影响也不例外。本文试图通过青海汉话的“着”与青海蒙古语——屯的对比,探讨一下蒙汉两种语言互相影响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马步芳统治下的青海历史视作青海民国史,借用李文实先生对马氏家族长期统治青海原因的分析思路,探讨用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研究青海民国史的路径,并在评议李文实先生文章的同时探讨了这种视角下进行青海民国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居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多元文化从来是源远流长与互补共存的,在新青海建设中青海人着眼于对先进文化的自觉追求、自觉建设、自信宣扬、自信扩展,紧紧围绕青海文化的独特价值,运用根基深厚、内容多彩的青海文化助推了青海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使青海文化以豪迈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赢得喝彩。其中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表现出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心胸及重在建设与开拓的理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模糊不清,因此,本文对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作一历史考察,并探讨了影响青海藏族人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24日,“《青海民族研究》出版发行总60期纪念座谈会”在青海民族学院召开。会议由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支部书记穆殿春副教授主持。青海省新闻出版局、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青海省劳动人事厅、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驻西宁办事处、西北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社科院等单位领导及专家,以及青海民族学院各级领导和新老专家学者应邀出席。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青海民族研究》主编马成俊教授,就此次座谈会宗旨、议题及《青海民族研究》出版发行情况,向与会人员做了全面的汇报。《西北民族研究》主…  相似文献   

19.
两汉时期是青海社会历史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青海历史主要特征的时期,本文通过留存的史料来探讨两汉时期,青海社会历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54年达賴喇嘛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的时候,把他撰写的“毛主席頌”带来献給了毛主席。达賴喇嘛还把这篇頌詞的副本交中国佛教协会印刷成册,散發給西藏、內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全国佛教界。这里發表的是这篇頌詞的譯文,后面并附刊原文的照片。讀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达賴喇嘛心声的自然流露和前些日子在印度提斯浦尔散發的所謂“达賴喇嘛的声明”中的語言是多么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