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关于理解自然语言的一种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作为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的全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涉及3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因此,关联理论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的关联论,给国内外语用学界乃至语言学界带来了较大、较长远的影响.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尤其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关联理论这一指导交际的认知理论对翻译就极富解释力.根据关联论,翻译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包含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这两个交际过程中,译者具有听话者和发话者的双重身份,所以译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的成功与否.本文从译者应如何担当好听话者和发话者的角色的角度,摘取本文作者在翻译课堂上的作业与练习为实例,着重讨论并归纳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达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交际模式,提出了语用翻译实际上是双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翻译,并探讨了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进而尝试将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语用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联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作为一个阐述交际的语用学理论,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语用研究的新热点。它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重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关联理论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翻译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其关注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作为新的语用学理论,它对言语的交际与认知能够作出有力的解释。关联理论与翻译学研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二者具有兼容性,因此它对翻译有着巨大的解释力。然而,关联理论无法解释所有的翻译活动,故关联视角下的翻译观必然有其自身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从关联理论出发探讨了翻译学家格特(Gutt)关联翻译理论对修辞格翻译的强大解释功能。关联理论可以从语用学的基础和认知视角对修辞格的形成和它所产生的文化语境提供强有力的解释。关联理论将翻译视为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语境效果十分重要,并且是交际双方追求特定认知环境下的最佳关联。透过英译本的《围城》中使用的隐喻、双关和反语,可以看到关联理论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8.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研究拓宽了一个新视角,它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交际,注重听者的逻辑推理过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悉言语交际过程中潜在的人类认知原则和行为原则,可以深入挖掘该理论在认知语用学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其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此,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 ,在此交际过程中 ,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 ,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 ,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关联理论看英汉翻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的本质,同时还根据英、汉语在句型结构、文化内涵、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如何在关联原则指导下,依据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被译成外语。典籍英译便是这种译介活动的一种,旨在将中国的典籍作品翻译成英文,以弘扬中国文化。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进而找到最佳关联并形成译文。因此,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译者在典籍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理解原文,寻找最佳关联并形成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导人们的交际活动;而翻译属交际活动的下义范畴,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而翻译的核心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即重建"最佳关联性".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导致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如何使不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中达成统一,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给了翻译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关联翻译理论是认知语用学应用于翻译研究的典范。将关联翻译理论应用于文本解释力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 但对该理论本身的研究论著却相当有限。本文尝试从实践哲学视角对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解读, 将关联翻译理论中的三元对话交际、认知语境、意图观、最佳关联性及信度与效度分别与语言对话交往实践、生活世界、语言构成性规则与协调性规则、实践的动态性及交往语用等效进行比较分析, 印证该理论蕴含的实践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认知语境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种手段,而推理是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应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