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广州应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的同时构筑岭南文化高地,发挥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中的四个引领作用:一是以文化创意建设引人入胜、活力充沛的岭南文化中心,这是发挥广州引领作用的关键。二是实施跨界融合创新战略,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构建大湾区文化产业协作新格局。三是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创新人文交流格局,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全球文化中心。四是发挥南沙双重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核心,创建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对"贸易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详细分析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珠三角9市进行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竞争力测评,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明晰广州面临的挑战,认为广州需从加强基础发展保障、打好产业创新基础、疏通对外联通渠道三个层次入手,通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品贸易集散中心、服务贸易示范中心、跨境电商联通中心、贸易创新培育中心、贸易服务扩散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动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美国及欧洲边缘城市的概念与特征后,以广州南沙为例,探讨南沙在广州发展战略调整下从开发区向边缘城市的转型历程。而与其他开发区导向的边缘城市不同,南沙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逐步从广州的"边缘城市"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中心"。南沙特殊的区位及产业优势,使其成为粤港澳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枢纽,从而促进南沙向粤港澳区域中心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科技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措施。通过构建200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面板数据,测量了珠三角9个城市间科技人才流动强度,分析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并检验了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研究发现:2009—2018年珠三角9市间科技人才的流动整体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城市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显著抑制了科技人才流入,城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公共交通、人居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均能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入。  相似文献   

5.
深入剖析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澳门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必须从其在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出发,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作用、加快建设"一个平台"和"三个中心"、助推横琴自贸片区建设以及发挥对珠海乃至珠三角西岸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朝霞 《城市观察》2019,59(1):157-164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建设欣欣向荣,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打造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州要发挥岭南文化中心地的优势,推动广州文化出新出彩,在共建人文湾区中发挥广州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方方  杨智晨  武宇希  陈艾纯 《城市观察》2021,73(3):89-100,117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深入了解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活力,提升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的联合申请发明数据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网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视角出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创新合作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网络密度与联系强度较差,但创新合作的联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从子群结构看,创新合作网络尚未出现过度小团体化所造成的信息壁垒,核心—半核心—边缘的层级结构明显;从节点特征看,广州、深圳的中心度和有效规模等指标最高,对其他城市的联结有较强的影响力;地理距离、地理相邻、交通基础设施、科研投入以及母子公司联系对创新合作网络的优化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散动态分析方法,从经济增长与创新活动两个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交互关系格局进行实证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特征显著,城际联系紧密,城际关系呈现较突出的不对称特征,竞争与互补关系并存,并以分工互补关系略具优势,四大中心城市分工互补关系明显,但对城市群的引擎带动作用的发挥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基于RD支出的城市创新交互关系格局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创新交互关系的不对称特征突出,呈现出非对称单向互补关系主导模式,四大中心城市协同引领城市群创新发展态势明显,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支撑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8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在此背景下,在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下,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成功设立,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发展智库的六  相似文献   

10.
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重心分析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重心变化轨迹及发展差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几何中心点在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2007—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位置一直位于东莞市虎门镇,2010年重心位置移动到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2011—2017年又返回东莞市虎门镇.大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一直偏离几何中心,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珠江东西两岸的差距,南北相对均衡静止的状态,东西方向也是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主要变动的方向,2007—2010年主要向西变动,靠近地理几何中心,东西差距逐渐缩小,2010—2017年则向东位移,东西差距又逐渐拉大.变动轨迹呈现向右倾U形轨迹,表明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城市间差距先缩小后又扩大.其主要原因是港澳自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不同的扩散效应,以及珠江对香港向西岸辐射阻隔效应及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多极增长态势及广州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广州交通网络建设情况,发现广州虽然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是仍然存在公路建设尚无法满足要素快速流动的迫切需求、航运和航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交通网络联通性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广州必须牢固树立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要素流动障碍、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基础的理念,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为立足点,以建设全球城市为新要求,打造全面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有效联通全国、辐射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多极网络联动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具有悠久的开放传统。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敢于先行先试,获得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丰富经验与领先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的开放型经济出现了空前跃升的态势。在中国深度介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广州需要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走向全球城市的定位,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和基于全球枢纽型网络城市群的新优势,在提升国际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  相似文献   

13.
正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本质上是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和创新能力最大的区域,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加快形成以内生增长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深化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和推动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14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七届城市观察圆桌会议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行政楼举行,会议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与合作"。来自上海、重庆、广州等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会议由广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郭德焱主持。  相似文献   

15.
张小英 《城市》2018,(1):25-34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的一种主流生产模式.广州作为我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全球城市之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从全球供应链整合视角探讨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强化广州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高端环节把控和枢纽地位,对更好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家供应链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全球供应链体系视角,阐述全球供应链体系内涵特征,预判全球供应链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广州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价值和功能,提出广州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枢纽节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城市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用,不断提升城市群建设水平。为此,本期专栏的5篇文章分别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增长极、广州交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港珠澳大桥开通的影响以及珠海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鹏  梁国芝 《城市观察》2021,72(2):48-62
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应当识别粤港澳大湾区房价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利用2007—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回归、门槛回归以及空间杜宾回归的方法,分析了房价、城市规模和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房价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和科技创新投入都促进了科技创新;高房价对本市科技创新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房价对周边城市的科技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房价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与双门槛效应,随着房价门槛值的增大,城市规模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上述发现表明,政府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要建立大湾区房价协调机制,促进创新要素的合理分配,从而更好地促进大湾区的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广深"双城"联动要始终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发展目标,牢牢把握集聚和开放两个核心要义,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转化服务三大支撑体系,不断强化广深"双城"联动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支撑引领、整合协同、开放门户和辐射带动等四个方面功用.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落实粤港澳合作、推动合作机制创新以及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推动粤港澳协同发展、构建对外开新格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打造经济增长新路径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在推动城市功能区创新发展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南沙的城市创新能级有待增强,对外开放合作有待持续深化,交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为此,提出了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